分享

《碳中和》报告|发展绿色价值链以推动成本下降

 蓝林观海 2022-06-03 发布于山东

中国欧盟商会联合罗兰贝格于5月25日发布《碳中和:欧洲企业助力中国实现2060愿景》。基于对欧盟商会会员的问卷调查和广泛的访谈,本报告明确了中欧双方可深化合作的领域,助力中国获得先进技术、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

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报告第三章。

免费下载报告

中英文双语

为了促使中国加快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企业需要将领先技术和全面解决方案快速、大规模地引入中国市场。这就需要消除投资壁垒,提高消费者意识,建立绿色价值链以降低成本,采取共同的标准和分类法,并培养人们对全方位绿色实践的理解。

发展价值链以推动成本下降

虽然中国必须具备的一些脱碳技术已经存在,但是因为成本高昂,无法大规模推广。企业面临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初始需求不足,难以削减成本,发挥不出规模经济的优势,反过来又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因此,为了使一些可持续技术在市场上受到欢迎,需要更加注重发展价值链,可能还需要加强监管或财政激励措施。

航空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飞机未来需要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和/ 或氢能,然而目前价值链的种种限制阻碍了这些技术的吸收,减缓了航空业的脱碳进程。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的飞机已经可以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使用该燃料所需的机场基础设施已经普及,因此可以大规模得到利用。然而,由于政策和财政支持有限、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定价过低等因素,可持续航空燃料的价格与其他燃料相比缺乏竞争力。因此,商业航空公司没有足够动力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这又进一步抑制了可持续航空燃料市场的发展。

虽然技术层面上有能力生产绿色氢能,但这种燃料目前也没有在航空业中使用。成本过高是一项因素,但第二个更根本障碍是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如机场的氢燃料加注和储存设施。从氢气的生产也可以看出全价值链实现脱碳的必要性,包括能源和基础设施网络。

在中国,氢气的生产通常依赖于化石燃料,缺乏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也缺乏有效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导致其发展受阻,也说明氢气的生产远未达到绿色环保。如果使用氢气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那么在氢气的生产阶段也需要使用低碳和可再生能源,以及采用更有效的生产方法,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水电解、生物甲烷重整以及捕集现有的低碳废气。通过直接采购可再生能源,建立与国际标准(如欧盟CertifHy 项目)接轨的认证计划,可以大大加快这一进程。目前缺乏共同的标准和法规也是外商投资的一个障碍,进一步制约了清洁氢能产业的发展。

图片

免费下载报告

中英文双语

 FOLLOW U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