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奥平:2022下半年资本市场十大确定性展望

 gzdna 2022-06-03 发布于广东

中新经纬6月2日电 题:2022下半年资本市场十大确定性展望

作者 张奥平 增量研究院院长

2022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稳增长面临新的挑战。4月29日,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以及对宏观政策、微观政策、产业政策等进行调整指导时强调,“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积极引入长期投资者,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对于企业家和投资者而言,只有理解资本市场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深意,以及注册制与此前核准制、审批制的本质不同,才能抓住此次资本市场“三十年未有之大变局”背后的确定性增量机遇。

一、全面注册制将在全市场实现:下半年主板市场将迎注册制改革

中国资本市场正迎来“三十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的核心便是资本市场顶层制度改革——全面注册制改革。中国A股市场的全面注册制改革被提上日程。作为率先打响注册制改革“第一枪”的科创板,自2019年7月22日开市以来发展迅速,同时也为其他板块注册制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业板则属于存量市场改革。借鉴科创板的改革经验,以及2020年3月1日落地的新版《证券法》推动下,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于2020年6月正式落地,注册制下首批18家企业也于2020年8月24日上市。由于创业板与科创板的定位不同,创业板在注册制改革时更加重视自身特色。2022年4月29日,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强调“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积极引入长期投资者,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全市场实现注册制已势在必行。

二、IPO常态化:下半年上市企业数量将大幅提升,过会率90%以上

此前A股审批制与核准制的框架之下,企业能否实现IPO更看重企业过去的盈利能力而不是企业未来的价值成长预期。这便造成了资本市场在帮助处于快速成长期中,但未实现盈利的优秀中小企业实现融资发展的功能缺失。全面注册制改革后的中国资本市场,开始逐步补足这一功能的缺失。随着注册制改革后的科创板与创业板平稳发展,以及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北交所在资产端的加速扩容,A股IPO企业数量也将持续迎来“大年”。IPO和再融资常态化,助力优秀企业实现直接融资发展,也是2022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大盘实现稳定的内在要求。

三、退市常态化:退市新规加速发力,退市企业数量将创历史新高

审批制与核准制下的A股市场,退市制度基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而从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整体退市情况来看,退市企业数量常年多于IPO企业数量。进入注册制时代后,A股市场的监管制度与退市机制更为完善。伴随着2020年12月31日退市新规的落地,“史上最严”退市制度被应用到A股市场的所有板块。而因退市新规中,新增的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被退市的企业有29家,这也是退市制度深化改革后的必然结果。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由此可见,注册制时代的中国资本市场,不仅会持续打开IPO大门,也将会持续对不良资产加速出清。

四、破发常态化:公司上市发行定价更为市场化,一二级套利终结

全面注册制改革与北交所设立彻底打开企业IPO大门后,上市公司资产将不再稀缺,在核准制下的一二级市场估值价差也将不复存在。缺乏价值成长能力且上市前实现股权融资时估值过高的企业,上市首日便会出现破发。伴随着A股询价新规于2021年9月18日起正式实施,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定价开始加速分化。

未来伴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在全市场落地,公司上市发行定价将更为市场化,“新股不败”的思维定式将被彻底打破,资金端炒新、Pre-IPO投资等不合理的“制度套利”投机行为将逐步终结,促使新股价值回归理性。对于一二级市场投资人及上市公司而言,都需回归企业长期成长价值本源思维,才可获取应有收益。

五、资本价值分化:资金端更聚焦,上市公司资本价值一九分化加速

2022年的A股市场,将持续向资本价值的“一九分化”演变。行业头部企业,以及具备成为行业头部能力的早期高增长型企业,将会受到更多资金面的关注,而那些非行业头部企业将逐渐丧失资金端的关注,从而丧失交易量与资本价值。资金端也将更为聚焦。

六、资金端机构化:散户将被市场“倒逼”通过专业机构进行价值投资

在资本市场全面注册制改革,北交所开市以及退市新规落地下,将会有更多处于价值早期,具备快速成长能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也将有更多不具备价值成长能力的企业被退市。资本市场在资产端将会实现更好的“新陈代谢”,留下更多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高增长型企业。从而实现出清资本市场目前投资端“炒小、炒差、炒新、炒壳”等短期投机行为特征。

七、行业聚焦化:下半年科技创新型企业将实现IPO大爆发

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目前,从不同市场、板块所支持的行业来看,无论是科创板的“硬科技”,创业板的“三创四新”,还是“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北交所,行业上虽各有差异,但侧重的重合项是科技创新。无论从政策支持以及市场运行情况来看,资本市场行业属性将逐渐“科技化”,科技创新已成为IPO主流行业,2022下半年科技创新型企业IPO也将实现大爆发。

八、资本规范化:在“红绿灯”下,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022下半年,在资本市场迎来全面注册制改革后,对资本的规范引导将会持续加强,对特定事项的监管会更为严格,这也将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得资本市场向着更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九、改革牛市迎起点:当前是长期价值主义投资者最好的时机

今年以来,A股市场虽频现非理性波动,但不会影响其长期发展的趋势。短期来看,反转已不远了,当前已是长期价值主义投资者最好的时机。

全面注册制改革将通过IPO常态化,吸引更多优秀企业上市;通过退市常态化,出清市场中的劣质资产;通过资本价值分化,使得资金端更聚焦,助力更优秀的企业实现持续融资发展,资本价值提升等。同时,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资本市场将承担更大的历史使命,推动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

2022年,伴随着全面注册制将在全市场实现,A股市场也将正式站在“改革牛”的起点上。而这一轮牛市将更为长期,整体上市公司的资本价值也将更为分化,资金端将会聚焦于科技创新产业。

十、资本市场生态重塑:各方主体需创造增量价值,才可有所收获

2022下半年,资本市场将会伴随着经济周期走入新一轮“复苏期”,也将站在长期“改革牛”的起点上。全面注册制改革下资本市场,一场具备充足时代精神的变局也正在加速演进。这也需要我们市场各方参与者,以“共建”的思维,为市场创造长期增量价值,才可最终有所收获。(中新经纬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