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忘不掉的永远回不去,叙永一中!!!!

 叙而永之 2022-06-03 发布于四川

欢迎关注公众号:叙而永之

让我们慢慢去发现关于叙永的故事。

原文链接:忘不掉的永远回不去,叙永一中!!!! (qq.com)

------

此文谨以纪念叙永一中建校百廿周年(1902-2022)

从小学到大学,读了10个学校,除了大学4年,一中算是我待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学校了,整整3年,自然对一中总是念念不忘。

忘不了巴金图书屋的书海,忘不了操场的风雨雪夜,忘不了思源亭的小憩,忘不了学术报告厅的文化讲座。忘不掉的永远回不去,模模糊糊的也不太清楚,回头一望已是许多年。总有些时候,一些过去的记忆闪过,熟悉的声音似乎在呼唤着我,把我拉回了那段时光。

2013年,我认识了她,正值111岁生日,一中桥上还有横联、彩旗庆祝,走过,爬上长长的楼梯,便见“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校”,为一中正门。进门见到一大石头上镌刻“辅仁存义”,这便是一中的校训。

一中正校门,原谅我当时拍摄的奇怪画风,以下这一系列的图片均拍摄于2017.7.22
图片
这块石头,是大多数一中学生会拍照留念的地方

辅仁存义  @17级李雨琴

图片


进门处展示牌,另外还有一张历任校长图片
图片

一中简介  @百度贴吧“叙永一中吧”

图片


彭明俊校长过后,还要加上郑敏校长、黄劲校长 
图片

进校门后,便是此番景象  @17级李雨琴

图片


我们高一的教学楼是“沧白楼”,沧白即杨庶堪(字沧白)先生,先生为一中第二任校长,沧白楼前还有先生的塑像。
开学当天我们都挤在沧白楼一楼大厅,寻找着自己的名字,看看自己分配在哪个班级、寝室,当时记得室友提及“唐梦思”名字,以为一女生名字,可曾想竟在同一寝室,原来是个男生,对于此事的记忆,较为深刻。
沧白楼一楼还有广播站,当时还在那里待过一段时间,是编辑部的一员,同时还参加了“春蕾文学社”,高二,决定留在了文学社,主要是对于写作、历史的喜欢,当然还有一群可爱的小伙伴。
一中沧白楼
图片


一中沧白楼前,杨庶堪(字沧白)塑像


雪中的沧白楼,听说那一年的雪,对于叙永城来说,可是少见。

图片


图片


沧白楼老照片 @12级魏丽琼

改建前的一中沧白楼,来源于《叙永一中建校八十五周年纪念特刊》

图片

1966年,改建后的沧白楼。

图片

杨沧白先生为叙永一中第二任校长
资料分享|叙永一中历任校长表(1902年-1985年)

一中校门+沧白楼,图片来源于网络


春蕾文学社“秘书处”的小伙伴们,缺席一位。

图片
图片

沧白楼前的“蘑菇亭”

图片

这儿应该是沧白楼望向操场的视角  @17级李雨琴


沧白楼向思源亭走去的路上

图片


沧白楼旁边是“盘谷楼”, 算是学校的行政楼,我们那时候,计算机教室、实验室、校长办公室都在那里,当时盘谷楼的门口两旁是刘叙老师的“叙永一中赋”,“背依丹岭,胸抱永宁;袂扬天地,襟带乾坤......昔盘谷创庠,殚思竭虑,纳贤瞻远;庶堪治校,怀瑾握瑜,秉善持新。仙乔播火,芳吉绣文;更夫拼血,傅将留吟......喜乎我蜀南名校,壮哉我壮丽锦程!
一中盘谷楼

改建前的盘谷楼。

图片

1957年,改建后的盘谷楼。

图片


李维汉先生(字盘谷)塑像,1902年,各地兴办新学,知州熊济文礼聘李盘谷先生为监督,开始筹办“永宁中学堂”(一中前身)。
图片


更夫楼方向走去,会路过报亭,当时高三教室,挨着报亭不远,每日课间休息及晚饭后我必来报亭,报纸会定期更换,多多少少晓得些国内外发生的一些事情,遇见一些好的句子也会刻意记住,摘抄下来,至今还记得2014年,时任北大校长的王恩哥老师在本科生开学典礼所作演讲中提及“久久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发愤图强,希望你们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时隔多年,现在想起当时对未来的期望,真是惭愧,既没有守正笃实,也没有久久为功,倒落得迷迷茫茫,不知归处,但庆幸也找得些方向,只希望能时不时往回看,记得来时的路。
更夫楼旁边的报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更夫楼的走廊,两旁柱子是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

图片

之前陆更夫学长的塑像在更夫楼走廊前,后迁到了另外一处地儿。
图片

中心花园,特别喜欢清晨似雾蒙蒙的一中,或是雨后清晨的一中

图片


更夫楼一角,班主任就经常出现在这里,凝视着我们一举一动

陆更夫学长塑像
图片

图片

更夫楼,这块较为宽阔处,也是我们常常打羽毛球,锻炼的地儿,我们的高三教室,就在走廊过道,紧挨着老师办公室,一点风吹草动,老师们都很清楚,晚自习时候,更需谨慎。
图片

听学长学姐说,以前的更夫楼前有一荷花池,难怪更夫楼前有些柳树、榕树。


更夫楼前的大榕树,高二、高三从寝室春华园到教室,必经此树
图片

更夫楼高三教室,片段
图片

变了些的更夫楼? 微博@潇芃柚

仍记得更夫楼后边儿还条长长的通往食堂的路  @17级李雨琴

图片

图片


更夫楼的“更夫”,自然是纪念陆更夫学长(1906-1932),学长后来成为黄埔军校四期生,随叶挺独立团参加多次战役,后任两广省委书记,1932年2月16日在香港被捕,7月15日英勇就以义于广州,清明节时分,我们也会举办纪念这些前辈们的活动。
突然想到余秋雨老师的《借我一生》提及:我必须寻找曾经发生过伟大历史事件的文化现场。先让废墟提醒自己,再由自己提醒更多的同胞:我们的土地上还保留着曾经伟大的证据;直到今天,我们还与这些伟大的证据相邻而居。 不仅是曾经伟大的证据,而且还是失去伟大的证据。这种感觉,即便是悲怆,也是宏伟的。带着这种感觉徘徊在废墟间,耳目特别敏锐,联想特别丰富,最能确证作为一个从灾难中跳出不久的中国文化人的身份。因此,表面上还是在看废墟,实际上已经在问自己:我是谁?何以生长在这些废墟之间? 
或许,这也算是我喜欢消逝的过往,喜欢追寻些历史遗迹的理由,前辈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他们去往哪了?我们又来自哪,终究又会走去哪儿?
当时更夫楼作为我们的高三教室,是记忆中学习最紧凑的时光,但是后来读大学后,比起河南、河北的同学们,大多数四川的考生算是“幸福”了。当时,我们班被称为“文科班中的体育班”,为何?因为我们班主任“强制”我们下午放学到晚自习,一概不能在教室,必须出去锻炼,算是劳逸结合的法子罢,我倒是很喜欢。
叙永一中校内的陆更夫塑像、陆更夫陈列室(图片来源于公众号“叙永一中”)
图片

图片

更夫楼穿过走廊,爬过一小截楼梯便到“巴金文学院书屋”,就是也就是我们的图书馆,我不太喜欢一些文学、小说类的书籍,经室友推荐,笛安的《告别天堂》算是我读的第一本所谓的青春文学,至今还记得“我用曾经的飞蛾扑火,换来今天手心里一把余温尚存的灰烬。值得庆幸的是,我依然没有忘记,这把灰烬的名字叫理想。”
高中阶段最喜欢的作家是林清玄老师,长得很像周星驰电影《功夫》里的“火云邪神”,但文笔和样子相差个十万八千里,就像星云大师所评价林先生的文字那样“文如流水,语似冬阳”,当时我在我的笔记本上,时常会写上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以自勉。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林清玄先生真是一个温柔的人儿呀。
巴金文学院书屋
图片

@贴吧“叙永一中吧

呀!我居然没有拍“新教”的照片,就在更夫楼的对面,当时是我们高二所在的教室,我们可是花了“巨资”装扮了教室,对于那里的记忆不多,可能是高二暑假前,高三学长学姐高考走后,我们便早早搬进更夫楼高三教室吧。

毕业后,好像“新教”改了名字?辅仁楼。

这条路,算是以前我们男生高二高三时候,每天都要经过的楼梯
图片
换一个视角  @同学王杰

图片

楼梯走上去,会经过沁园楼、芳吉楼,走到头是上操场、上食堂、春华公寓

图片


芳吉园,“芳吉”即著名诗人吴芳吉先生,1918.7-1919.6曾任教于叙永一中,任职期间,先生曾拜访叙永东城真武山的婉容墓,或许是思古怀今,或许是对墓主的遥想,加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先生的一首《婉容词》哀婉凄切,蜚声诗坛,传诵海内外。

图片


春华公寓,高中三年的宿舍所在地
图片

2018年10月,再见春华,现在正是晚自习时间,自己只是一名过客。

图片


正对着盘谷楼往左走,便见“学术报告厅”
学术报告厅,比如叙永地方历史文化讲座、春蕾文学社讲座(换届大会)、校园讲座啥的,都是在这里举行
图片

学术报告厅门口  @同学王杰

图片


盘谷楼走向“下食堂”、春蕾公寓、秋实公寓的路上

春蕾公寓、秋实公寓,因为和我宿舍不同方向路,很少走这边儿

一中开水房,记得一次尴尬事情,好像高二时候,遇见一女生打水,那天脑袋抽抽了,说了句:“老师好!”女生脸红了离去,有一天下课,我看见女生从高三教室走出,啊!原来是高三学生。
图片

这里是“下食堂”,另外一个叫“上食堂”,下食堂是我常光顾的地儿,因为有小炒,我最喜欢“肉沫绍子茄子”,简直人间美味!!
图片

通往下食堂的梯梯

图片


记得在外地高中就读的叙永学子,回叙永户籍地高考(少数民族县加分政策),偶然听到“哇,一中好漂亮,树好多哟!”
图片

思源亭,顾名思义,便是“饮水思源”,毕业后亭子附近修建了思源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思源亭里,一处对联

图片


居然才想起还有操场,作为高中跑了三年步的人,至今还记得一中操场的风雨雪夜,印象最深刻的是某天清晨,天朦朦亮,我跑完一圈,天亮了点,跑完一圈,天再亮了点,跑完十圈的时候,旭阳已经升起,遥望丹山群峰,被白雪覆盖,还有微微云雾缭绕,加上阳光的照亮,就真如徐霞客先生所见“碧空如濯,旭日耀芒,群峰积雪,有如环玉。”
一中操场,望向城区的方向

图片

远眺丹山,觉着好近,却有好几十里路呢!

图片


操场所见,天上浮云片片  @17级李雨琴

图片


图片


塑胶操场修之前  @贴吧“叙永一中吧

图片


一中操场,望向盘谷楼

图片

高中2015.12.7-2016.5.29,那段时间,有意识的记录自己和好友每日跑步圈数,粗略统计为1295圈*250m=323750m,恰好叙永与成都的距离,真是巧合,大学就在成都。我和好友风雨雪夜无阻,都会去跑步,当时“跑步”成为了一种态度,一种坚持,还有是对高中无聊生活的对抗。

图片

图片

------
2013级15班毕业照
图片

杨庶堪(前排居中)、向楚(前排右起第一人)叙永中学堂师生照(翻拍自叙永木雕石刻博物馆展览)
图片


------
15班“叙永文化之旅”
当时,在一次班会上,我讲到叙永历史文化,很多同学都比较感兴趣,所以便准备组织周末一起循着“傅钟故居-天主堂--蓬莱、永和桥--松坡楼--叙永木雕石刻博物馆”这条路线开始我们的“叙永文化之旅”。
可惜周末下大雨,在群里说取消了这次活动,但是当时路过集合点,还是看见有些同学在那里等待,索性就继续活动,雨虽然下着,但是同学们热情也不减,我们照着原定的路线开始了这段旅程洒脱的几个女生干脆光着脚丫在水里走着,淅淅沥沥的雨下着,路上行人不多,一群小伙伴相伴而行,探讨着拜访乡土历史的感受,雨中的文化寻访显得别有一番韵味。
2015年6月,2013级15班“叙永文化之旅”

图片


2013级15班同学在叙永木雕石刻博物馆

图片

------
一中铁索桥,后改建为混凝土钢架结构,但大多人仍习惯称之为“铁索桥”。喜欢保存些叙永老照片,一些照片主要来源于网络保存、翻拍。文字、图片有何问题,还望多多指教!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中铁索桥改建中

图片

一中铁索桥  @贴吧“叙永一中吧

图片

一中铁索桥+老校门?不用爬梯梯的感觉,好羡慕

图片

永宁河铁炉滩至叙永一中的浮桥,@周世华老师

图片



------
俯看一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
还有一些老照片
图片

我校名为永宁中学堂时校舍的一角
图片
老校门 @贴吧“叙永一中吧

图片

------

微博的一些零零碎碎  @潇芃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高一军训,照片里还可见许老师、韦老师,我文理分班前后的班主任。还记得当时班上一位女生的作文,写到军训,“累吗?很累。”“为什么不放弃?因为我还能坚持。”

图片

高一未分班前,16班集体留影

图片


图片

高一运动会,16班同学们

图片

图片

2013级16班教室一角

16班教室公示栏,那棵树表示着“我们慢慢成长”

图片


高二运动会
图片

高三运动会
图片

------
身穿一中校服的谭松韵学姐

图片

------

叙永一中历史沿革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筹建永宁中学堂
1904年招师范班,1906年招中学男生
辛亥革命后,改称“永属县立联合中学校”,为旧制中学。
1924年改新制,招初中生。
1931年设女生部,1932年起改称“永属共立中学校”。
1940年起改称“四川省县立叙永中学校”,始设高中班。
最初男女合班,1944年招女高一班。
解放后,1950年改名川南叙永中学,招短师班、中师班各两班。
1952年改为四川省叙永中学
1960年改为四川省叙永第一中学至今。

来源:《叙永县文选资料选辑 第十五辑》

------

2017年7月23日  日记
从观兴途经叙永县城回家,顺便看了看自己的母校! 从小到大,唯一一个在一个学校呆了三年,三年是不平凡的三年,求学一中改变了我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受到了良师教诲,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中承载着太多的梦,这场梦很长,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很久以后,这个梦一直都在。
...  The End  ...
欢迎关注、点击在看!!!!
叙而永之
让我们慢慢去发现关于叙永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