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首经方方证要点》

 高山流韵 2022-06-03 发布于河南

3. 桂枝加附子汤

组成 】桂枝 三两,去皮 芍药 三两 甘草 三两,炙 生姜 三两,切 大枣 十二枚,擘 附子 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方歌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功用 】调和营卫,温经复阳。

主治 】太阳病发汗太过,致表阳虚,漏汗不止之证。

方解 】本证为太阳表虚夹杂少阴证,附子辛温,与桂枝组合为有力的温中、祛寒、逐湿药对,与白芍组合为有力的止痛药对。

方证要点

1. 少阴外证:以汗出恶风明显,小便难,四肢微急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神疲乏力、嗜睡,平素畏寒肢冷,汗出不止,身体疼痛或者四肢拘挛,小便难,身重,难于转侧;舌苔薄白,脉弱浮大,或沉迟。

2. 常用于大汗亡阳、房事后伤风、鼻衄、乳漏、寒疝、阳虚感冒、风瘾疹、麻疹出而不透、小儿麻痹、半身不遂、痛经、神经痛等属于营卫不和兼见因阳虚而漏汗者。

类似方证鉴别

1. 桂枝加附子汤与麻黄细辛附子汤:都是少阴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有太阳表虚证,其与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区别在于有无汗出。

2. 桂枝加附子汤与桂枝汤:桂枝汤证见有少阴证者,用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证汗出恶风比桂枝汤证明显,且有小便难。

3. 桂枝加附子汤与四逆汤:都可以治疗汗出不止,汗出不止而脉浮用桂枝加附子汤,汗出不止而脉沉用四逆汤。

原文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医案举例

1. 肾结石伴有肾积水案(黎崇裕医案)

张某,男,42岁,2012年9月25日初诊。体形中等偏瘦,一周前发生腰部胀痛,近日腰痛加重,右下腹呈刀绞样剧烈疼痛,疼痛牵引睾丸亦痛,痛得在床上打滚。恶心呕吐,尿频且有不尽感,大便可,苔微厚稍黄而腻,脉滑。B超视右肾积水,肾结石0.7cm、0.8cm2枚,右输尿管中段结石0.8cm1枚。处方:

桂枝15g,赤芍30g,白芍30g,炙甘草10g,生姜5片,制黑附子(先煎)10g,制大黄10g,细辛10g,枳实10g,姜半夏30g,茯苓20g,白术15g,泽泻30g,猪苓15g。2剂,水煎温服。

2012年9月26日复诊,症状完全缓解,不疼不呕,稍疲乏,原方加党参15g,再进7剂,嘱多饮水,多跳跃,后排泥沙样结石十几枚。

2012年10月4日复诊,腰酸,乏力,纳差,晨起小便红,尿常规红细胞3+,B超视右肾仍见结石0.5cm1枚,肾积水已经消失,小便时自觉茎中轻微疼痛。改方调理为主:

熟地12g,生地12g,山药15g,山茱萸15g,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制黑附子10g,桂枝6g,细辛3g,肉苁蓉10g,白及10g,鸡内金10g。7剂。

后10月14日回访,后面又排出泥沙样结石数枚,便血也已经痊愈,无不适,停药。

2. 疹出不透案(李长厚医案)

李某,男,3岁,1972年4月10日就诊。患麻疹已7日,咳嗽、喷嚏、流眼泪,疹出不畅。前医曾用宣肺透疹之品,而疗效不佳。查患儿面色不华,精神萎靡,嗜睡,耳前可见淡白色疹子,而分布不均,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白。此属卫阳不足,鼓动无力,试投桂枝加附子汤加味:

桂枝、白芍、附子、炙党参、生姜各3g,炙甘草2g,大枣2枚。日进1剂,水煎服。

翌日四肢温,疹出稍畅。三日后疹出透,后以温阳益气之品调理而获痊愈。



4.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组成 】桂枝 三两,去皮 甘草 二两,炙 生姜 三两,切 大枣 十二枚,擘 附子 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方歌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功用 】温里复阳,和中止痛。

主治 】太阳病误用下法后,脉促胸满,微恶寒者。

方解 】桂枝汤中芍药酸寒阴柔,有碍胸满,故去之。因阳虚较桂枝去芍药汤证为重,而现畏寒,故再加附子温阳。本方与桂枝附子汤味相同,但附子用量较轻,意在复阳为主。

方证要点

1. 胸阳不振,邪陷胸中证:以腹无痉挛而兼有胸满,恶寒脉微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胸满,恶寒或恶风,自汗,手足欠温,形气怯懦,气短心悸,舌淡苔白,脉微。

2. 常用于痛经、胸满痛、胸闷、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太阳病,里阳虚,表邪内陷者。

类似方证鉴别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与桂枝去芍药汤:两方虽仅一药之差,但所治不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之胸满乃胸中阳气不足所致;而桂枝去芍药汤之胸满乃胸阳痹阻之谓。故一方加附子,一方无附子,可见前证重于后证。

原文

1.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1)

2.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22)

【医案举例】

1. 痛经案(马大正医案)

林某,19岁,2005年8月11日初诊。平时嗜啖冷饮,自初潮起至今痛经4年,每次经前小腹发胀,经期第一、第二天小腹疼痛剧烈,经量一般,经色暗,夹血块,7天净,痛经时伴腹泻、出冷汗,热敷之后疼痛减轻不明显。近来大便溏薄,日解两次。末次月经8月1日来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方剂: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合乌头赤石脂丸。

桂枝6g,淡附片5g,炙甘草6g,生姜6片,大枣6个,川椒4g,制乌头6g,赤石脂20g,5剂。

二诊:2005年8月23日。经期将近,无不适,舌脉如上。守上方加干姜5g,7剂。

三诊:2005年9月5日。末次月经8月30日来潮,无痛经,大便已经改善,舌脉如上。因带药外出读书之需,守上方续投14剂,嘱经前一周开始服用。

2. 胸满痛案(刘渡舟医案)

王某,男,36岁。自诉胸中发满,有时憋闷难忍,甚或疼痛。每逢冬季则发作更甚,兼见咳嗽,气短,四肢不温,畏恶风寒等症。脉来弦缓,舌苔色白。参合上述脉症,辨为胸阳不振,阴寒上踞,心肺气血不利之证,治当通阳消阴。方用:

桂枝9g,生姜9g,炙甘草6g,大枣7枚,附子9g。

服5剂,胸满、气短诸症皆愈。



5. 桂枝麻黄各半汤

组成 】桂枝 一两十六株,去皮 芍药 生姜 甘草 麻黄 各一两,去节 大枣 四枚,擘 杏仁 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方歌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功用 】调和营卫,疏达肌腠。

主治 】太阳伤寒轻证。

方解 】桂枝汤调和营卫,麻黄汤疏达皮毛,白芍、甘草、大枣之酸收甘缓,配生姜、麻黄、桂枝之辛甘发散,有刚柔并济,祛风散寒,透邪达表,调和营卫,疏通血脉,畅达阳气之功。

方证要点

1. 太阳伤寒轻证:以面色赤、身痒为辨证要点。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面色赤,皮肤瘙痒;舌淡苔薄白,脉浮或紧。

2. 常用于发热、产后感冒、疟疾、急性支气管炎、便秘、体臭、荨麻疹、过敏性疾病、病窦综合征等属于营卫不和,寒郁于表者。

类似方证鉴别 】桂枝麻黄各半汤与白通汤:两者都可见到面赤,但是桂枝麻黄各半汤之面赤是因为表郁不解,故而还有发热恶寒;白通汤之面赤是因为阴绝于下,阳越于上,故而还有但欲寐,手足厥冷,下利腹痛等。

原文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3)

医案举例

1. 感冒如疟案(闫云科医案)

张某,男,35岁,木材公司木工。感冒半月余,每日上午10时许,恶寒发热,寒多热少,骨节酸楚,至子夜汗出热退。次日依然,周而复始。服解热止痛片得汗出,汗后仅可舒快一时,继而又热。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微有恶心,大便日行一次,舌淡红少苔,脉象沉缓。患者素体健少病,病后依然上班,虽纳呆恶心,以其脉不弦、口不苦,知邪未入少阳;从清便自调观之,更未进入阳明,可见正气尚足,邪仍羁留于太阳。以其势不盛,不宜峻剂发散,拟桂麻各半汤小发其汗:

麻黄7.5g,白芍6g,甘草4.5g,杏仁6g,桂枝6g,生姜3片,大枣5枚。1剂。

二诊:药后全身汗出津津,恶寒发热止。胃纳增加,惟劳动时汗出,此病后气阴虚损也,改用生脉散加味治之。

2. 冬令伤寒案(余无言医案)

病者胃素不健,体质不强,表里津液不足,非盛夏则皮肤无汗,至严冬则小便颇多,故平素大便干燥。忽患伤寒,余诊其发热恶寒,头痛肢痛,项背腰臀均觉痛楚,两目带红而唇齿干燥。予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服如桂枝汤法,一剂而缓汗解,再以小量之小承气汤微和其里,便通即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