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我楹上觅真情

 昵称29604659 2022-06-04 发布于北京

记得好几年前,我刚接触网络楹联圈子就被这一文体巧妙的对仗、雅驯的文辞、妥帖的用典手法深深吸引,无论外出工作或游玩时都会特别留意各处的一些祠庙楹联。

而我家乡三水是一处环境优美,人文荟萃的地方,辖下有着两街道、五镇,共七百多条自然村,祠庙楹联实在不少。而其中又有多少楹联会隐藏着一些当地的历史信息,又有多少人会留意并从联文上探寻其宗族的根源呢?

某日,我回乡下大宜岗饮宴,偶然看见元茂公祠大门两侧花岗岩石板上刻有一幅五言短联:

西陇家声旧;

南邦气象新。

此前不知看见过多少回而又视而不见的两行字,那日竟然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限于学识,我斟酌再三都未能读得透其中西陇何意,心想无非就是祠堂联常见的一些什么世泽、家声之类的通用词语。

后来请教了一位圈中前辈,他看后竟然一下就能猜出我村李姓,原来很久以前就有“天下李氏出陇西”的说法,陇西位于甘肃省东南附近,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

此上联“西陇”二字实则是为了与下联指代岭南地区的“南邦”二字作对仗,而将陇西倒置使用的,如此手法不无牵强之感,但却保留了历史信息。南北朝时期李氏已经是陇西望族,据传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李唐皇族都出自这一脉,历史名人可谓灿若星河。

从此,我发现除了装饰作用之外,好的楹联还会融入一些与当地有关的人文历史信息,所以读通其中意思就好似一次考古探索,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

独树岗算是三水芦苞镇一条很知名的村落了,其族蔡姓,人丁十分兴旺,有三水一棵菜“蔡”的俗称。蔡氏大宗祠两侧刻挂有八个大字的楹联:

珠玑宦裔;

镐洛宗潢。

自见此联后,我忍不住多次探寻该联文与蔡姓有关的信息。据《独树岗蔡氏族谱》记载,独树岗蔡氏起源于轩辕黄帝第二十八代孙,源于河南中原地带,后移居福建莆田,先辈从莆田入仕广东南雄,任南雄知府,定居南雄珠玑巷,若干年后,又有家族后人南游至胥江街尾(今芦苞镇)经商,后迁至土地较多的独树岗。

很明显,此上联就是指“先辈从莆田入仕广东南雄”这一事情,珠玑者是指南雄珠玑巷,宦裔则指官宦人家的后裔,单从这一上联来看,蔡姓一族古时候已经是名门大族,但其辉煌历史仅止于此吗?

请再看下联镐洛二字,相信大家第一反应应该与我想到的一样,周朝。西周朝首都有丰京和镐京,并称 “丰镐”,《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载:“考卜维王,宅是镐京”,而《史记·周本纪》载:“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此洛邑就是东周首都,现在的河南洛阳。下联“镐洛”二字实指周朝,而宗潢则为宗室皇族之意。祠堂联夸耀祖德先功是十分常见的,此村蔡氏真如下联所说,为周朝皇族后裔吗?带着这一疑惑,我试着继续刨根问底。

据历史资料记载,周朝皇族姬姓。周初,武王分封天下,其弟叔度被封于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新蔡等县一带)为侯。而我国姓氏来源很多都与当时诸侯国地名有关,如周武王建立了吴国,该地方后人就有了吴姓;周厉王建立了郑国,于是也把郑作为了后人的姓氏;舜的后代叫做妫满,在武王伐纣之后妫满封于陈,因此就把陈作为了后代的姓氏。那么,蔡姓根源的确可以追溯到西周蔡国,受封于蔡国的皇弟姬叔度就是蔡姓的始祖了。至此可知“镐洛宗潢“四字可谓一点不假。

除上述两处祠堂以外,我邑多处景区建筑及院舍、牌坊等地方都见有楹联刻挂,联文中或多或少都隐藏着一些信息,等待读者发现。

如乡耆黄澄宇先生所书芦苞市场牌坊联:

胥水龙腾,海陆空千珍竞市;

华山马跃,农工贸百业争荣。

熟悉芦苞镇的人都知道,我区位于三江汇流之处,而芦苞镇更是江畔的一颗明珠,该处水域被称为胥江,著名的龙坡山(又名小华山)对江而峙、山麓建有八百年道场芦苞祖庙(古称南武当),五马入华山的传说流传甚广。此联不仅切合到地方元素,更将芦苞古镇鱼米之乡、农贸集散地、工商强镇等元素描绘于市场牌坊石柱之上,时人从牌坊下经过亦能感受到今时与曩日的繁华。

又如,旅港书法家岑寂秋先生撰并书的龙坡公园联:

龙游画壁留文翰;

坡纳薰风曜武当。

亦是十分贴合地方特色,使人读来既亲切又感雅致清爽的。

再如,佚名者题芦苞敬老院一联:

曲径通幽,冬暖夏凉,孰谓余生寂寞;

回廊雅洁,茶甘饭暖,何愁弱羽飘零。

此地此联可谓真情流露,读来应可教寄寓者略感安慰,但不知送养者看见又作何滋味,是对寄居此地的亲人感到放心,抑或对不能侍奉晨昏感到愧疚呢?

以上不同地方的楹联,文字虽异,却有一情字相通,历史的实情、地方的风土民情、特殊场所的人伦感情。我们现在网络十分方便,查找信息也很快捷,对联不应该再视为仅有装饰作用,或许可以更深入去探索,试试从字句中觅出真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