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耗费30多年我才明白:文化典籍对我们真正的作用是什么?

 衆妙之門 2022-06-04 发布于陕西

1对一个非常不好的社会现象的反思。

让我突然动笔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因为刚刚看到一篇文章,名字就不提了。大意就是这个作者说“一个人过不好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太讲仁义道德,并且举起了例子,从任何一个孩子出生开始,本性都是性本独,自私,以自我为中心。长大了之所以变得平庸,就是礼仪道德圣贤书看的太多了的缘故。历史上的刘邦,曹操,李世民,朱元璋,哪个帝王都是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自私心态才能成事。所以这个作者鼓励读者,凡是要以自我为中心,礼仪道德通通靠边站这样的人生过的才会顺心。。。”猛的一听,好像还真有道理。

因为我知道,有这样想法的人非常多,有的是刚刚走上社会就被社会毒打,发现自己学的根本用不上,收入完全达不到逾期的人;

有的人是靠着一点小心机坑蒙拐骗,顺带发了一点小财的人;

有的是之前太过顺利,不顾实际盲目加杠杆,出现危机后拆东墙补西墙后欠一屁股债一地鸡毛的人;

等等等等。

有这样观点的人虽然嘴上不说,实际上越来越多,看看现在社会上躺平的人有多少?一身负债翻不了身的人有多少?

可是笔者写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就是我以我自己扔了几百万打水漂的切身经历告诉读者们:

这种言论实则大谬,甚至可以说的上是造谣惑众。

真正能支撑我们走长远的,恰恰是礼仪道德,仁义廉耻。这是“天道”的最外在体现。

当然有一就有二,有阴就有阳。存在即道理,那么多所谓歪理邪说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

就在于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考验你,分拣你你到底是马路上铺路的基石还是路面上指引方向的信号灯。

什么意思?

大刘在《三体》中告诉了我们这个物质世界恒古不变的两条公理: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

缩小到一个国家来说,生存是我们每个人的必须,为了活的更好,我们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增加自己的价值,提高自己支配身边一切物质的能力。但是一个国家哪怕再强大,它也是有边界的,这就决定了它的物质总量是一定的。在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欲望这一根本性矛盾面前,注定了绝大部分人是要当铺路的基石的。只有极少数掌握了社会运行的发展规律的人,才能摆脱做基石的命运,成为少数指引方向的信号灯。在这里,那些歪理邪说就承担着将你分流到称为铺路基石的作用,而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道德典籍,则是承担着将你培养成信号灯的作用。

明白了吗?

所以将中国人看的最透彻的曾仕强老师早就说过:

三等人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二等人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一等人做老天让他做的事。

在这里可能又有人问了:为什么说那些鼓励不折手断的歪理邪说为什么就会让我们变成平庸的路石了呢?社会上那些成功人士不都是这么干的吗?

看看如今的躺平者和负债者,如果你是二者其一,摸摸自己的心,你是否被自己内心“贪嗔痴”三者驱使着?每天为了财米有盐奔波劳累?每天为了没必要的房贷,车贷,消费品贷款而劳心劳力?

再放大点说,即使你不断崇拜的曾经对象如“你还在迷茫什么”的xx ,“996是福报”的xx,“下月就回国”的xxx ,曾经的昨日明星,转眼间就已经消声匿迹。为什么?主要是他还是在用你的欲望去满足他自己的欲望。本质上还是跟你没多大区别的人。

嗜欲深者天机浅。

真正比这些人境界高一级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将钱财当做身外之物,不被贪嗔痴欲望所驱使的人,如曹德旺,任正非,王传福等人。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善于用物,而不被物用。

如此,才能基业长青。

2所以,文化典籍对我们当代人的真正作用。

就是不断提高我们的人生下限,拓宽我们的人生上限。

数学大神欧拉在他的“上帝公式”里给出一个定律:

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永远不会在出现这个问题的维度上出现。

所以要上升维度。

怎么才能上升维度?

阅读古人典籍,从古人智慧里学习是最好最快的办法。

在这一点上,全世界说的最透彻的,在我们东方:就是儒,释,道三家。

上升的第一个维度,佛家告诉你,识不识字都没关系,只要你要清心寡欲,圣境无生,便能下下人有上上智(如慧能大师)。

上升到第二个维度,儒家告诉你,智慧大开后,便能根据己长,精进利生,以身证道了。

到了最高的维度,道家告诉你,天道有常,可以生养你,也可以杀戮你,都是为了阴阳平衡。所以势不可用尽,功成之后要身退,谦下养身为上策。

佛家的圣境无生,儒家的精进利生,道家的谦下养生,此为人生的三个维度阶梯。共同维护了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延续。在此大道面前,金钱,名利算个屁。它可助你,更可害你。关键看你怎么对待它。

这才是“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真正精髓,和存在意义。

而我们中国人从古至今的真正追求是什么?

是“死而不亡者,寿。”

你明白什么意思么?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以我有限之身躯,完成亘古未尽之事业,留下万世之芳名。

这,才是人生极致之追求。

而普通人家,三代以后,则坟如乱葬岗,无人知其名。

那么问题来了:

你认为千年之后的人们看今天的我们,会记得谁的名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