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农民城镇化转移

 双木大爷 2022-06-04 发布于四川

1、农民收入低是制约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农民收入不仅是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而且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要举全国之力实现农民收入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从1978年的不足100元增加到2021年的近1.8万元。
  • 尽管农民收入在改革开放以来有大幅度的增加,但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以2020年为例,据中国统计年鉴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的数据表明,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5万元左右,而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8万元左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城镇居民点60%左右。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在2.6:1左右。
  • 收入是消费的函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是制约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换句话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举措还在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有学者提出通过提高粮食价格来提高农民收入,这既不实现,又不可能

  • 针对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的现状,不少学者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其中一个重要的建议就在于提高粮食价格来增加农民收入。
  • 通过提高粮食价格来提高农民收入是不现实的。从理论上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基础不仅表现在农业是衣食住行的起点,而且还表现在农业是工业原材料的重要来源。由于农业是衣食住行的起点,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要保障中低收入的消费权益以及生存公平,就不能提高粮食价格,因为这样会带来中低收入群体实际收入的降低。另一方面,如果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涨价,这将导致工业产品更大程度的价格上涨,对农民的利益造成损害。
  • 从实践上讲,由于我国户均耕地面积少,规模经营效益不明显,即使提高粮食价格,也难以解决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例如,把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从现在的1.2元每斤提高到2元每斤,增加幅度不可谓不大,但由于每户农民耕地面积少因而的稻谷产量不大,例如每户平均4亩地左右,稻谷产量在4000近左右,而提价增加的收入仅为3200元,对一个家庭来讲,基本上解决不了多大的问题。

3、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举措还在于大量城镇化转移农民,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 上已述及,提高粮食价格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难以改变农民收入低的现状。进一步讲,提价论者没有搞清楚我国农民收入低、尤其是种粮收入低的实质性原因在于劳动生产率低。
  • 由于劳动生产率低,因此农民种粮收入不仅不能致富,而且农民在土地上劳动一年的收入可能不如在外务工一个月的收入。这事实上给我们以政策启示:大力城镇化转移农民,从根本上提高种粮农民劳动生产率是提高农民种粮收入的核心措施。
  • 为此,要降低农民城镇化转移的门槛,尤其是要保障农民城镇化转移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权力,只有公共服务均等化、低门槛化,才能吸引更多农民城镇化转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尤其是种粮农民的收入。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