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短短三十余年,为何诞生了那么多大师?或许是4个方面造就的

 James5291 2022-06-04 发布于北京

民国时期不过三十多年,但是在这段时期,却出现了很多大师,比如梁启超、鲁迅、胡适、蔡元培等等,是一下子“冒”出来的吗?其实并不是的,老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民国时代的大师们,从童年时期就在接受四书五经的教育。

鲁迅

1、中西合璧

大多数的民国大师,在清末时出生的,在孩童时期,他们就要背书写字,在民国建立之后,一些曾经接受过旧式教育的人又步入了新式学堂,像鲁迅、胡适、郭沫若等人,而且他们还去到了国外留学,可以说他们学贯中西,鲁迅、郭沫若去到了日本,胡适、梁思成、林徽因他们去了美国、徐志摩去了英国。中方的传统文化底蕴和西方的教育思想产生了碰撞。

胡适

2、身份地位

而在当时的时候民智未开,这些第一批把西方的文化引入中国的知识分子,有着很强的先发优势,而且这些大师也都是具有身份地位的人,他们要么出身大地主、大官僚家庭,要么师从西方大师、科学家,可以说他们来自家学渊源的书香门第。

3、时代需要

而且当时的中国人的思想正处于思想大撞击、社会混乱的时期,而在这样的思想大变革的时期,更需要这样的文化大师,来唤醒国民、启发明智,他们幼年的古文基础,加上白话文的语言环境,让他们能够融汇贯通,而且传统文化还给了他们一些家国情怀。在辛亥革命前后,也正是封建专利向现代民主共和转型的时期,但是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的经常还处于非常薄弱的时候,民生艰难,“蜕变”是痛苦的,我们的这个转型显得非常的艰难。

郭沫若

4、唤醒民众

在那个乱世之中,这些大师们,他们一心向学,准备报效国家,他们承前启后,中西合璧,清末近百年来的国仇家恨,赋予了每一位民国学子们高涨的报国热情和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在国民党的施政纲领下,遵奉“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等三民主义,不管从哪个角度都在唤醒民众,从而能够达到人民真正的民主、国家富强。

吴世昌

而在这种形势之下,知识分子就显得更加的重要,言论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是孕育大师的温床。大师往往是在幼童的时候启蒙,才能养成无欲无求的古风大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