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说清“姨妈痘”(最新版)

 wyfx100 2022-06-04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本文首发于优麦医生APP。

经前期痤疮(premenstrual acne),又称经前期痤疮加重(premenstrual acne flare),俗称“姨妈痘”,是指由于性激素水平在月经周期中的波动,导致的痤疮发作或加重,通常发生于月经开始前7-10天左右[1]。不过,经前期痤疮尚无确切的定义。2017年的一篇研究建议将经前期痤疮定义为:在月经期前1周内(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末期),丘疹数量增加25%及以上[2]。
图片
图片来源:

1

经前期痤疮的流行病学

经前期痤疮在成年女性中并不少见。文献报道女性经前期痤疮加重的发生率27%-78%[2]。一项在法国成年女性痤疮患者中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自我评估问卷),3305例中,有78%的患者报告其痤疮在月经期加重[3]。另一项在美国105 例成年女性痤疮患者中进行的调查,经前期加重的比例是65%,其中56%出现在月经前1周内[4]。一项对400 例成年女性痤疮患者的多中心研究报道,与20-33岁年龄段的患者相比,33岁及以上患者经前期痤疮的发生率为44%,但不受种族、痤疮严重程度或口服避孕药的影响[5]。

2009年的一项针对503名女高中生的研究发现,35.5%会出现经前期痤疮的加重[6]。2017年,研究人员调查了32名女性经前期痤疮患者。他们发现,经前期痤疮的发作包括丘疹数量的显著增加和白头粉刺数量的少量增加[2]。

2

经前期痤疮的表现

经前期痤疮可表现为女性在月经前出现痤疮皮损(即其他时期不长痤疮),更多的则表现为女性患者在月经前出现痤疮的加重或爆发。尽管青春期女性也可发生,从临床和文献报道来看,经前期痤疮更多见于成年女性。青春期月经前痤疮加重的患者,其皮疹分布于全面部。而成年女性经前期痤疮皮疹多见于口周、下颌部位。关于经前期痤疮加重的程度,文献报道较少。Lucky等[7]报道63%的女性经前期痤疮皮损数量增加,包括粉刺性皮损(平均增加21.2%)和炎性皮损(平均增加25.3%)。Saint-Jean等[2]的临床研究发现,在32例经前期痤疮患者中,黄体期炎性皮损的数量显著增加,粉刺性皮损的增加则相对较少,主要体现在炎性丘疹和闭合性粉刺数量显著增加,而脓疱和开放性粉刺数量无显著变化。该研究发现,与卵泡期相比,黄体期的丘疹数量平均增加80%,闭合性粉刺数量平均增加20%。

图片

3

经前期痤疮的发病机制

由于经前期痤疮呈现典型的经前期加重(或爆发),月经周期开始后即逐渐缓解的表现。显然,经前期痤疮的发生与月经周期的性激素水平波动相关。研究发现,它与排卵期黄体酮升高有关,后者可以转化为睾酮,作用于皮脂腺细胞上雄激素受体,引起皮脂分泌增加及其成分改变[2]。皮脂的增加可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导致炎症性痤疮的发生或加重。而皮脂成分的变化,可引起毛囊导管的角质形成细胞分化、增殖的变化,导致微粉刺形成[2]。发生经前期痤疮的另一个原因与毛孔大小相关。研究发现,毛囊皮脂腺导管开口的大小在月经周期的第15 天到第20 天(黄体期)达到最小[8]。毛孔缩小使毛囊皮脂腺导管更容易堵塞。

4

经前期痤疮的治疗

对于所有类型的痤疮,外用药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经前期痤疮也不例外。阿达帕林凝胶、维A酸乳膏、壬二酸等均可用于经前期痤疮。一项研究观察了含辛酰水杨酸、烟酰胺和吡罗克酮乙醇胺盐(抗菌剂)的护肤品对改善经前期痤疮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该配方护肤品可有效减少经前期痤疮的皮疹数量,且耐受性好[2]。

不过,由于经前期痤疮是由于性激素水平的波动导致的。理论上,口服避孕药(复方)治疗经前期痤疮的效果是最好的,尤其是伴有月经不调(月经周期紊乱)者。口服避孕药虽然能有效控制痤疮,但也有不少副作用。因此,应慎重选择适应症,有怀孕计划的,或者有口服避孕药禁忌症,则不适合用于治疗经前期痤疮。

另有学者使用生理剂量的的泼尼松(5mg)治疗经前期痤疮患者,在经前10天应用,来月经时停止,取得了理想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9]。推测其治疗原理为小剂量激素具有抗雄激素作用

图片

图片来源:

#小结

1. 经前期痤疮,是指由于性激素水平在月经周期中的波动,导致的痤疮发作或加重,通常发生于月经开始前7-10天左右。但目前尚无公认的确切定义。

2. 经前期痤疮并不少见,其发生率约为27%-78%。

3. 黄体酮升高及毛孔缩小是导致经前期痤疮的主要原因。

4. 经前期痤疮可以采用治疗寻常痤疮的一线外用药,如阿达帕林凝胶、壬二酸等。月经不调或重度痤疮者可口服复方避孕药治疗。生理剂量泼尼松也可用于治疗经前期痤疮。

参考文献

[1] https://www./premenstrual-acne.html

[2] Saint-Jean M, Khammari A, Seite S, Moyal D, Dreno B. Characteristics of premenstrual acne flare-up and benefits of a dermocosmetic treatment: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trial. Eur J Dermatol., 2017,27(2):144-149. 

[3] Poli F, Dreno B, Verschoore M.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acne in female adults: results of a survey conducted in France.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01,15(6):541-5.

[4] Geller L, Rosen J, Frankel A, Goldenberg G. Perimenstrual flare of adult acne. J Clin Aesthet Dermatol.,2014,7(8):30-4.

[5] Stoll S, Shalita AR, Webster GF, Kaplan R, Danesh S, Penstein A. The effect of the menstrual cycle on acne. J Am Acad Dermatol.,2001,45(6):957-60.

[6] Ghodsi SZ, Orawa H, Zouboulis CC. Prevalence, severity, and severity risk factors of acne in high school pupils: a community-based study. J Invest Dermatol.,2009,129(9):2136-41. 

[7] Lucky AW. Quantitative documentation of a premenstrual flare of facial acne in adult women. Arch Dermatol.,2004,140(4):423-4.

[8]Williams M, Cunliffe WJ. Explanation for premenstrual acne. Lancet,1973, 10;2(7837):1055-7.

[9] Fisher DA. Desideratum dermatologicum--cause and control of premenstrual acne flare. Int J Dermatol.,2000,39(5):334-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