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6年,毛主席突然问周恩来等人:你们知道为我缝鞋的刘嫂子在哪吗

 风声之家 2022-06-04 发布于江苏

洞鉴五千年 2022-05-31 16:29 发表于山西

引言

在西安朱雀干休所中,住着一位特殊的老人——同桂荣。她面庞清瘦,满头银发,口中操着一口地道的陕西话。

同桂荣虽然已经87岁,却眼不花,耳不聋,非常健谈。这个已经50多年党龄的老红军,说起自己曾经的革命经历,情绪激动,眼中含着眼泪,一直说个不停。

这个老人,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南梁革命根据地创建人刘志丹的夫人。

图片

同桂荣

同桂荣和刘志丹是“娃娃亲”

同桂荣,1905年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很巧的是,同桂荣和刘志丹两家长辈从小熟识,算是世交。

两人各自的祖父还给他们定下娃娃亲。虽然他们从小见过一面,但因为年纪尚小,没有记事。在定下娃娃亲后的十几年后,两人才正式见面。

1918年,刘志丹跟随家人来到同桂荣家,见到了同桂荣。当时两人虽然交谈不多,但彼此之间都有好感。从此之后,两人便开始了书信往来。

这次见面,刘志丹还在读书,并没有立即完成婚事。在两人的交往中,同桂荣发现刘志丹满腹经纶,很有文化。

图片

刘志丹

与此同时,同桂荣一天都没有上过学,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每次想到这里,她都很自卑。

相反,刘志丹并没有嫌弃同桂荣,反而觉得她是一个善良、勇敢、勤劳的女孩。三年过后,刘志丹顺利毕业。按照先前的约定,他们顺利完成了婚事。

两人结为夫妇后,刘志丹对妻子无微不至。但他总是忙着革命事业,同桂荣便成为他最坚实强大的后盾,甘心在家照顾公公婆婆、孩子,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

可刘志丹常年参加革命,总是惦念着家人。终于有一天,刘志丹带着队伍经过老家。可刘志丹不能随便脱离队伍,同桂荣便带着女儿来到刘志丹的驻地,夫妇两人终于有机会见面了。

在部队中,同桂荣受到红军的热烈欢迎,红军们都亲切地将其称为“刘嫂子”。每次军队食堂传出诱人的香味,都是来自桂荣的手艺。

图片

同桂荣旧照

从1925年到1936年,同志荣作为刘志丹的战友和伴侣,义不容辞地为党组织站岗放哨、传送信件;在红军被服厂当工人为部队做军旗和军装。

此外,她还和群众宣言革命道理,动员妇女姐妹们送家人参军入伍;在家中掩护闫红彦、谢子长等战士和红军指挥员治病疗伤,大家都夸她是“真正老刘闹红的大帮手”。

同桂荣一家险被杀害

上世纪30年代初,革命的烽火烧遍了陕甘大地,刘志丹、谢子长等人领导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极大削弱了国民党在陇东的势力,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扑。除了对革命根据地大肆屠杀外,根据地创始人刘志丹和亲属便成为他们捕杀的对象。

1934年2月,庆阳军阀谭世霖在“围剿”南梁根据地期间,派了许多匪徒来到陕北保安县将刘志丹一家抄了。

幸亏有群众报信,他们一家才逃到深山里躲避。因此,凶残的敌人只抓到了刘志丹的族弟和妹夫,将其杀害。

图片

图|同桂荣晚年手持丈夫刘志丹照片

穷凶极恶的敌人对刘家肆虐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了房屋,挖了刘家祖坟。起初,同桂荣和婆婆藏在一处地窨子。地窨子里没有水,同桂荣和婆婆去沟里找水,被敌人发现,逼着她们带路找刘家人的藏身之地(敌人不知道她们就是刘家人)。

婆婆怕无法摆脱害了一家人,走到陡坡路窄处时,突然抱住媳妇滚下崖去,被灌木丛架住,幸免于难。

为了逃避敌人追杀,不给邻居带来灭顶之灾(曾在刘志丹的二妹夫家躲藏过,敌人知道后杀害了其二妹夫),同桂荣与两个弟媳妇带着8个孩子翻沟岔、钻梢林,躲藏在野外。

为了缩小目标,她们一家人只好分散行动,同桂荣带着幼小的刘力贞8天未见烟火,靠随身带的一点少得可怜的炒面维持女儿营养,渴了只能喝山泉水。

同桂荣的二妹得知姐姐逃难在外,让丈夫费尽周折在山里找着她们母女,但同桂荣怕给妹夫家带来灾祸,依然坚持住在山洞里。后来妹夫送饭时撞上狼群,差点儿丢了性命,她才勉强住进了妹夫家的草窑。

图片

同桂荣和女儿刘力贞

刘力贞回忆这段艰难的时日时说:

“那时候我们一家躲进了深山梢林之中,我奶奶、二婶刚生孩子,怕孩子哭,暴露全家,就忍痛把他们丢在山洞中(两天后乡亲们偷着把孩子送回给我们)。为了减小目标,全家人不得不分开躲藏着。我和妈妈藏在大渠沟的山水洞中,八天八夜不见天日。饿了妈妈喂我一点炒面糊糊,她自己八天八夜不见五谷,只靠喝点雨水度日。母亲那时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妇女,带着一个尚在吃奶的我,在深山里又惊又怕,不知要躲到何日。"

可是,那时候刘志丹正在前线指挥打仗,顾不得回去寻找他的家人。他的战友立即派人把刘志丹的父亲刘培基和同桂荣母女接到了南梁。

就这样,同桂荣带着小女儿刘力贞从此参加了革命,成为南梁根据地最早的三位女革命者之一。

同桂荣为人干练,做事勤快,虽然没有文化,但心地善良,识大体。到南梁后,她眼看着同志们革命工作干得热火朝天,自己闲着算什么呢?

图片

毛主席和斯诺在延安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她办起了“红军洗衣站”,组织妇女为战士们洗涮、缝补,干得有滋有味,同志们亲切地称她“同大姐”。

后来南梁政府办了“红军被服厂”,她调到被服厂为红军做军服。由于工作忙,顾不上照顾女儿,加之生活艰苦,致使同桂荣与女儿刘力贞身体不好,常常患病,曾经患过伤寒病。

但她是个顾全大局的人,“为了保证前方的将士能够有衣穿”,一门心思地张罗单位的物资和战友们的事情,爱护士兵胜于爱护自己唯一的女儿。

同桂荣帮毛主席做鞋

1935年9月,徐海东率红25军到达陕甘边区,与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合并成立了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这个时期敌人为了阻止中央红军进入陕甘革命根据地,对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红十五军团战事频繁,刘志丹无暇顾及家事。

图片

刘志丹旧照

女儿刘力贞和小儿子高烧不止,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同桂荣只好让一个俘虏过来的国民党军医给儿子打了一针,给女儿吃了药丸,用药之后医生逃跑了。

当天下午小儿子就死了,刘力贞命大,硬是从死神手里挣脱了过来。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母亲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她心灵的创伤和精神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

1935年10月,崂山战役胜利,同桂荣心里的喜悦不亚于参战的将士们,她满怀希望地盼丈夫回一趟家,可得到的消息是刘志丹被抓了起来。

年底,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不久,周恩来亲自到监狱为刘志丹打开镣铐,毛泽东在瓦窑堡亲切接见了刚被释放的刘志丹。

图片

同桂荣晚年照片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陕北《西行漫记》中,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刘志丹是如何从一个地主儿子投身革命、创立革命根据地,一直到牺牲的故事。他在书中写道:

“我在保安遇到了他的遗孀和孩子,一个6岁的漂亮小女孩。那里人人都喜欢她,红军为她特制了一套军服,像是个小元帅,她为自己有一个'土匪’父亲而感到骄傲。”

1935年11月,天气非常寒冷,瓦窑堡房子上的冰溜有几尺长。红军战士棉衣很不充足,更谈不上棉鞋了,就连毛泽东也不穿棉鞋。

一天,刘志丹夫妇来到毛主席居住的窑洞。毛主席连忙将同桂荣母女俩领到他居住的窑洞中,嘱咐贺子珍前去接待,转身和刘志丹开始谈话。

由于贺子珍有病的缘故,一直在床上躺着。见是同桂荣,她连忙起身端茶水。同桂荣问贺子珍:“主席怎么冬天还穿着单鞋?”

图片

贺子珍与毛主席在延安

贺子珍说:“他在长征时留下病根子,只要天气冷脚就会发肿。有的棉鞋穿着太紧,就会流脓。”

听到这里,视革命如同兄弟的同桂荣再也坐不住了,便起身量了量毛泽东留在地上的脚印,当即问贺子珍要了一张纸,剪下鞋样。

回家后,刘志丹也叮嘱妻子:“你赶紧帮毛主席做双鞋,他刚到北方,受不了这样的寒冷。”

同桂荣立即花钱买了材料,赶制了三天三夜才把这双棉鞋给做出来了。当毛主席将棉鞋穿在脚上,连声说“合适,很合适”时,同桂荣心中有了极大的安慰。

1936年底,历来有夜里工作习惯的毛泽东,不小心棉鞋被炭火烧坏,同桂荣又给他做了一双并衬上棉垫。后来她还给博古和国际代表李德等人也做了棉鞋,她细致的工作深受干部群众的好评。

相反,毛泽东工作那么忙,还经常关心她们母女的生活,一次,毛泽东问林伯渠:“刘嫂子住到哪里了?”

图片

同桂荣和女儿合影

刘志丹牺牲,同桂荣伤心欲绝

1936年,日本人沿东三省一路向华北侵略,党中央决定东征,刘志丹奉命率刚刚组建的红二十八军开赴前线。

出发前,刘志丹对同桂荣说:“你要好好抚养孩子,让她将来好好念书,长大做个有用的人。明天早上出发,你带上力贞来送送我!”

这是他们一起生活多年来,刘志丹第一次希望妻子女儿为他送行。第二天因一位老同志来访,耽搁了送行的时间,同桂荣带着女儿赶到时,丈夫已经出发了,没有想到这次交谈却成了诀别。

刘志丹率东征的二十八军,在清涧、米脂、绥德攻城略地大获全胜后,顺利进入神木苏区,从贺家川一带强渡黄河,拔掉了敌人在黄河东岸的据点。接着执行毛泽东指示打山西中阳县三交镇,策应红军主力。

4月14日,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刘志丹在三交镇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33岁。听闻刘志丹在东征前线阵亡,重病中的同桂荣立刻昏厥过去。组织上见她如此悲痛,没有让她看刘志丹的遗体。

图片

4月24日,中共中央为刘志丹在瓦窑堡召开了追悼大会,我党痛失英才,当时正在住院的同桂荣更是悲痛欲绝,以至于刘志丹的遗体在瓦窑堡南门外安葬时,是中央派人用担架把她抬过来去的。

当同桂荣看到丈夫要下葬的棺木时,撕肝裂肺般恸哭,扑着身子要与刘志丹同去,在场的人无不泪如泉涌。

同桂荣说:“我两个儿子,一个为逃避军阀抄家活活饿死了,一个被俘虏来的国民党军医给的药害死了,接着志丹又阵亡了,这接二连三的打击,我怎么活呀!”

刘志丹牺牲那年,刘力贞才6岁。

刘志丹牺牲后,毛泽东和党中央非常关心同桂荣的生活,贺子珍对她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同桂荣要比贺子珍大5岁,两人情同手足。

同桂荣很喜欢听贺子珍讲长征故事,贺子珍则喜欢听同桂荣讲讲陕西当地的生活常识和风土民情。

图片

毛主席与贺子珍

1936年6月初,毛泽东东征回到瓦窑堡,贺子珍请同桂荣吃饭。毛泽东关切地问:“刘嫂子,病好些了吗?”并待同桂荣落座后他才坐。

同年下半年,党中央和毛泽东搬到保安(今志丹)县城炮楼山下居住,同桂荣与女儿随之被安排在不远外的北山坡居住。

这年7月,李敏出生,同桂荣早早地就为孩子缝制好了小衣服和小被子,还亲手接生了小娇娇。贺子珍看到同桂荣早已经做好的小衣服、小杯子等,激动地说:“有刘嫂子在,我就放心了!”

后来,小娇娇(即李敏)跟随母亲去了苏联,一别就是40年。有一年在上海,娇娇已经年过中年,两人阔别重逢。一见面,娇娇便认出了对方,连连喊:“刘妈妈!”

其实,她不只对子珍一个人这样,她始终以一位大姐、大嫂的身份和责任,对周围的同志关心备至。

图片

毛主席和李敏

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中,那些女性在生儿育女面临的风险和艰难是难以想象的。同桂荣每次见那个姐妹缺奶或者没奶,就会帮忙给他们寻找米汤、羊奶等代乳品。

哪位同志需要寄养孩子,同桂荣便会细心帮他们选可靠细心的农民家庭。身边的姐妹们纷纷说:“多亏了刘嫂子......”

建国后,毛主席一家不忘“刘嫂子”

同桂荣的心胸是宽阔的。作为刘志丹烈士的遗孀,她努力继承着丈夫坦诚热忱、团结同志、爱护士兵、意志坚强、顾全大局、不计较名利地位、对革命赤胆忠心、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等共产党人的伟大情怀和高尚品质。

1937年1月,同桂荣随中共中央驻进延安,除了仍然给同志们缝补洗涮、帮助姐妹们照顾孩子外,还致力于解放区的妇女儿童事业。

1946年,胡宗南进攻延安时,刘力贞在延安中学读书,同桂荣服从组织的决定,让女儿到西北野战军第四后方医院工作,在院部当文书。刘力贞从此成了军人,她们母女也一度中断了联系,1948年延安收复后,她们母女才得以团聚。

图片

同桂荣和亲属合影

两年没见面,女儿已经在延安大学校部当秘书,而且有了两年的党龄,她非常高兴地说:“要是你父亲在,不知怎样高兴哩。”

一个女人的胸怀到底有多大?但同桂荣这个人的胸怀无法丈量,恐怕用“比天宽、比地阔”这词形容一点儿都不夸张。

全国解放后,同桂荣在西安长期从事妇女儿童工作,先后担任托儿所、幼儿园名誉院长、顾问和全国政协委员,为西北妇女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与此同时,毛主席也没有忘记曾经为革命做出贡献的“刘嫂子”。

1956年,毛泽东请同桂荣在怀仁堂看戏时,还对在坐的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说:“你们知道刘嫂子现在在哪里吗?瓦窑堡给我做的那双棉鞋,又棉又软又结实,穿上可暖和舒服了。

图片

同桂荣一家人合影

1960年,同桂荣在中南海见到了久别多年的毛主席等领导人。毛主席紧紧握着她的手说:“刘嫂子做的棉鞋又厚实又绵软,真要谢谢你啊!”

刘志丹虽然英年早逝,只留下一个女儿刘力贞。同桂荣含辛茹苦将他们唯一的女儿养大。虽然刘力贞已经结婚,但她依旧严格教育双方亲属,要求他们不能因为刘志丹做出的贡献搞特殊化,不能给先烈们抹黑,也不能忘本。

1999年5月4日,同桂荣在西安逝世,享年94岁。她去世后,党和人民给予了高度评价,许多中央领导同志为她献上花圈。

《人民日报》报道她去世的消息时评价道:“她长期跟随刘志丹同志,为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英勇奋斗,不屈不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全国解放后,她光明磊落,胸襟坦白,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敢于斗争。”

图片

图|1986年刘志丹夫人同桂荣(右一)参观南梁纪念馆

同桂荣虽然去世了,但她和刘志丹的名字永远载入革命史册当中。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近代史、党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洞鉴五千年

  编辑:锦年

  审稿:老黑

确定


  • 不看此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