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共六次人口大迁移:看看你的祖先从哪里来

 步步清莲书屋 2022-06-04 发布于辽宁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过无数的王朝,而每一个王朝的建立都离不开战争。而古代经常发生战乱,受苦受害的大多是老百姓,而老百姓为了生存,就会躲避战乱,迁移去别的地方。亦或者是哪个地区闹饥荒,不得已背井离乡去别的地方谋生活。今天小编要说的就是我国的6次人口大迁移,来看看你的祖先都从哪里来的。

第一次,被称为“衣冠南渡”。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迁入内陆,与汉族混杂而居,到西晋末年北方大乱,北方的汉族先后南下,迁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据史学家考证,当时迁居到南方的中原人有70多万。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8世纪的安史之乱时,大批北方居民南下逃避战乱。

第三次,是公元12世纪,北宋末年到南宋时期,随着女真民族建立的金国占据中国大陆中北部,大批人口随着败退的统治者,迁居偏安江南。

三次北人南迁使得江南地区取代中原,成为中国经济和文化最发达地区。与此同时发生的,则是北方民族以归化者或者征服者的姿态,不断进入华北、华中,甚至江南。而汉民族国家的统治者,则不断调动士兵、居民,迁移到值得开发的土地,或者需要守卫的边疆。在中国的史籍中,移、发、迁、徙、实、屯,这些字不绝如缕,每出现一次,就意味着一次规模或大或小的、由官方发起的移民

第四次:明朝初期,由于经过之前几次的人口迁移,北方的人口骤降,北方的人口不足全国人口的一半。再加上北方人少,很多田地都已经荒芜了,所以朱元璋为了减轻江南的负担,就以巩固边疆为由,先后向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移民了接近700万人。

第五次:清朝康熙时期,由于四川地带山区较多,人口稀少,再加上四川的张献忠叛乱之后,人口更是稀少,一个村子的人口不过十几户。因此康熙皇帝就下令移民,并且颁发了很多政策来稀有人民去往四川。而四川地区的经济也被带动了起来,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第六次: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是近代以来的一次人口大迁移。闯关东是原来清朝把东北地区设为禁区,不允许人民去那里开垦,原因是东北作为满清的“龙兴之地”,所以被保护了起来。直到咸丰皇帝的时候,才解除禁令,于是大批移民迁入东北。走西口是山西北部的人民无奈于频繁的灾害和土地的贫瘠,于是决定翻过长城,向如今的内蒙古出发,寻求活路。下南洋是广东,福建一带的居民,分部分远渡海洋到东南亚谋生活,建立企业,之后反哺国家,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一批民营企业。

中国共六次人口大迁移:看看你的祖先从哪里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