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蚁军团”袭来,为什么是上海?

 零壹贰012 2022-06-04 发布于湖北

最近,微博话题#上海白蚁#冲上热搜。上海网友拍摄到的画面显示,近日上海的夜空中出现了白蚁大军。白蚁漫天飞舞,甚至家住22楼的刘畊宏,直播时也免不了白蚁的“打扰”。

图片

来源/微博

白蚁是什么?为什么上海会有大量白蚁?

文 | 云川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ID: gjrwls),原文首发于2022年6月2日,原标题为《“白蚁军团”袭来,为什么是上海?》,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一份白蚁说明书


白蚁,属昆虫纲,等翅目,又称白蚂蚁、大水蚁、无牙老虎,是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方的主要害虫之一。白蚁分布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分布面积约占全球总面积的50%。在我国,白蚁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江南一带,因气候温暖湿润,也是白蚁分布的主要地带。

近年来随着气候逐渐变暖,白蚁军团一路北上。科研人员在华北、东北地区也都发现了白蚁的踪迹。资料显示,目前白蚁的北界已经从北纬40°的辽宁丹东扩展到北纬43°的吉林公主岭一带。
 
图片
中国白蚁分布示意图(橙色部分)。来源/宋立主编 《浙江白蚁》

与外来物种在国内传播的情况不同,我国自身有很多白蚁的种属,例如上海乳白蚁、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等。近年来,木材的大量进口、国内物流的快递发展,不同白蚁品种又进一步在国内的传播。

从历史文献看,古人苦白蚁久矣,甚至还出现了不少与白蚁相关的谚语。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其中导致堤坝溃败的“蚁”,说的便是白蚁。

白蚁以纤维素为食。大到森林、草原、农田,小到屋中的书籍、家具、枕木,都是白蚁的用餐场所。古代房屋多为木质结构,因此古人在日常生活时常会感受到白蚁的威胁。生活在古代,如果有一天看到房屋轰然倒塌,不要过于吃惊,或许这就是隐蔽在暗处的白蚁长年累月的“杰作”。

史书中记载了许多大门自坏的情况,如《汉书·五行志》记载“景帝三年(前162)十二月,吴二城门自倾,大船自复”;《后汉书·五行志》记载“延熹五年(前154),太学门无故自坏。”学者推测,这些现象可能都与白蚁有关。

明清时期生活于南方的文人善于观察生活,将这些白蚁现象记录下来。如明代文人冯时可在《雨航杂录》写道:“螱者,白蚁也,人家有之则败屋,故相弔尉。”冯时可为松江华亭人(今上海市松江区),曾在广东、贵州、云南等地为官,对南方地区的生活环境颇为熟悉,他关于白蚁破坏房屋的记载也算是对生活观察的总结。又如咸丰年间《琼山县志》:“粤东湿热,最多白蚁,新构房屋有不数月而为其蚀坏倾圮者”,琼山县在清代属于广东省琼州府,地方志书写的是广东地区白蚁蚀坏木头导致房屋坍圮的现象。

图片
被白蚁啃食的木质家具。来源/湖北卫视新闻截图

除了破坏建筑物,白蚁也破坏堤坝。古代堤坝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土块、石块、木桩,恰好这也是白蚁喜欢筑巢的地方。古人在治理河工时,已经注意到了白蚁巨大的破坏力。《吕氏春秋·小慎篇》就写道:“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突泄一熛而焚宫烧积”。

此后,古人在总结堤坝溃决原因时,也常常会提到白蚁。明人潘季训以治理黄河闻名,他曾在《河防一览》中说道“江河一决,溯湃难支。始而蚁穴,继而滥筋,终必至于滔天而莫可收拾。”这也是在说一旦堤坝之中发现蚁穴,便很容易造成整体溃败的情形。

2

白蚁飞舞?不,是白蚁出飞


这么看,白蚁一般是躲在木材中或堤坝之中,悄悄地进行破坏行为。那为何近日它们会高调地在出现在上海街头和居民家中呢?其实,这是一种自然现象,白蚁飞舞的场景可以用一个专业术语来说明——白蚁出飞

六七月份是上海的梅雨季。梅雨季前后,上海地区气候温暖、雨水充沛、空气湿度高,正是白蚁的繁殖季节。白蚁繁殖的时节,便会发生出飞的情况。

与其他蚁类一样,白蚁进行社会性生活。如果不太能理解“社会性生活”这一概念,不妨回忆一下小学课本中“蚂蚁搬家”知识点。“蚂蚁搬家”过程中,蚂蚁之间各有分工,最终蚂蚁是在团结合作下完成搬家工作。白蚁虽然与蚂蚁不是同一物种,但是同为社会性昆虫,生活方式也比较类似。白蚁以巢为核心,群体内有严密的分工。平时它们会互相帮助,到百米以外去活动觅食,还会构筑蚁路作为掩体。

按照不同的分工,白蚁可以被划分为繁殖蚁、工蚁、兵蚁几类。繁殖季到来之时,繁殖蚁就会成群结队地飞出,进行交配后,他们掉落在地上,翅膀也随之脱落。随后,雌雄白蚁会寻找新的地方筑巢,繁衍后代。

图片


所以,白蚁出飞不是什么新鲜事。古人虽然不能说出白蚁的具体种类和解释出飞原因,但也已经关注到出飞现象。宋代罗愿《尔雅翼·释虫》写道:“(白蚁)往往变化生羽。遇天晏湿,群队而出,飞亦不能高,寻则脱翼,藉藉在地而死矣。”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事·论杂虫》也写道:“春暮暴暖,屋木中出飞蚁,主风雨。”其实都是在说白蚁的出飞现象。

与众多飞虫一样,长翅繁殖蚁有趋光性。因此夜晚的路灯,灯火通明的房间,都比较容易吸引白蚁出没。文章开头提及的视频中上海街头白蚁大军的画面,其实就是白蚁的出飞现象。每年的四五月份,白蚁都会出飞一次。

央广网记者采访上海市物业管理事务中心时负责人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上海白蚁防治业务有一定积压,但白蚁蚁量和往年持平,尚处于可控范围,预计6月会出现灭治高峰。”所以,若是恰好最近你的周边也出现了白蚁大军,不必太过惊慌,这是生物的周期性现象。

3

古人与白蚁的斗争


面对白蚁,长期居住于木质结构房屋中的古人要比我们头疼的多。那么,古人是怎么应对白蚁现象的呢?

早期,古人主要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防治白蚁。第一种方法为寻找天敌。经过无数次尝试,古人选出了最佳白蚁克星——竹鸡。竹鸡多生活在竹林中,身上有红色的纹理。谚语“家有竹鸡啼,白蚁化为泥”,说的就是竹鸡与白蚁PK时大获全胜的场景。

第二种方法为加高石础。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参观宫殿遗址时地面上常能看到饱经风雨的石墩子,这些就是础。《墨子·备城门》:“柱下傅舄”,“舄”同样指础。白蚁不喜日光,多在树基、树干这些隐蔽的场所筑巢,建造房屋时如果在木柱底部垫上石头,便会一定程度上减少白蚁的破坏。古人建造房屋时似乎已经掌握了这一“真谛”。南方所建的房屋大都会用石础做柱基,这样一方面可以支撑木柱,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减少虫蛀。

图片
木柱和石础。来源/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截图

明清时期,古人有了更多的方法防治白蚁。明末清初的科学家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提到三种防治白蚁的方法,一是用青栀子防白蚁(其中有中药成分),二是用桐油处理木材,三是用青矾(天然矿物,主要成分为FeSO4)处理木头。

“青栀子实晒黄,能消白蚁,为水,泾活树。去皮顶,凿窍,注桐油竖置一二日,水尽去,以为梁柱,蚁不生。或用青矾柱木,唯中柱不可煮,煮即井水黑。”——《物理小识》

此外,古人还会用涂抹石灰水的方法防治白蚁。《周礼》中写:“赤发氏掌握除墙屋,以蜃灰攻之,以灰洒毒之,凡隙屋除其狸虫。”这里的“灰洒毒之”,是说用石灰水防治白蚁。

当然,如果希望房子更加牢固,还可以直接从源头上防治,即选合适的木材。白蚁的取食也有偏好,一般而言,白蚁不食铁力木。宋人苏东坡就发现了这一点,他在《西新桥》中写道:“独有石盐木,白蚊不敢跻。”诗中石盐木就是铁力木。当代我国的木制家具很多也会选用红木、铁力木这些硬木,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白蚁入侵的威胁。

可以看到,面对白蚁问题古人除了派出天敌和捣毁白蚁巢穴外,方法还是多以“防”为主。步入近代,防治白蚁又有了新方法——使用化学药剂。《申报》的相关文章显示,20年代初报纸就开始介绍其他国家灭白蚁的方法,如介绍使用化学药剂消灭白蚁,此外,报纸还推荐了在密闭空间燃烧松柏树枝消灭白蚁。可见,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已经转守为攻,开始探索更多的白蚁灭治方法。

图片
《申报》报道的白蚁防治方法。来源/《申报》1917年4月12日

灭治白蚁的化学药物也在科技发展中不断更新。20世纪40年代,人们使用的灭白蚁化学药物主要是人工制造的化学药物滴滴涕、三氯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氯丹等有机氯灭蚁剂。上海地区也一直走在白蚁防治的前列。1959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上海昆虫研究所建立。研究所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农村设立研究基点,专门进行白蚁等害虫的防治工作。

此外,还进行一些白蚁的基础研究,如开展白蚁类型分化等课题研究。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上海开始使用一些高效灭蚁药物,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发明的灭蚁灵对白蚁防治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不过,滴滴涕、氯丹和灭蚁灵等化学用剂因为含有有机污染物(POPs),2009年以后这些化学药剂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停止停用。目前,防治白蚁使用比较多的方法主要有诱饵灭治法、灯光诱杀法。

图片

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科普读物。

当代,随着城市绿化的增多,森系家装风格的流行,行道树、木质家具、电线杆、堤坝等处仍有被白蚁入侵的风险。此外,南方地区的古代木质建筑因时间久远,加之地处环境潮湿,也很容易遭到白蚁的侵害而发生坍塌。现阶段,专家们仍在探索更好的白蚁防治和古建保护方案。

于普通市民而言,平时也可以多留心家中白蚁情况。如果发现白蚁巢穴,也请不要恐慌,白蚁对人体无害,比较推荐的做法是联系相关白蚁专业防治机构处理。目前,各个城市大都设有白蚁防治中心或白蚁防治管理办公室。当然,如果只是在家中遇到繁殖期的白蚁大军,大可不必担心,可以选择在灯下放一盆水,关好门窗,轻松应对。

考资料:
汪宁、韩晓余:《上海多区出现大量白蚁?相关部门:预计6月会出现灭治高峰》,央广网2022年5月31日。 
廖春敏编著:《动物知识百科》,西苑出版社,2010 年。
宋晓钢主编:《白蚁防治技术与管理现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
黄金贵,黄鸿初:《古代文化常识》,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
冒正兰,金勇:《上海某街区白蚁种群控制研究初报》,《中国住宅设施》2020年第7期。
李小荣:《吉林省公主岭市的白蚁危害改写了我国白蚁分布的北界》,《城市害虫防治》2012年第1期。
刘恩迪:《白蚁危害与防治的思考》,载于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博物院十年论文选 2005-2014》,故宫出版社,2015年。
董复生等编: 《中国白蚁分类及生物学》,天则出版社,1989年。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