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一领域打破垄断!第3代半导体原材料,比亚迪已能100%自给自足

 智汇百川 2022-06-04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请不要再说国产汽车不行了!

就在前几个月,国内汽车格局出现历史性的逆转。根据今年前4个月各大车企公布的销量数据,比亚迪、长城两家国产车企旗下单车品牌双双超越丰田,实现了国产品牌对日本老牌车企的首次超越。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战胜丰田,完全靠的是新能源车型宋、秦两个系列的强势表现。而其他民营车企也纷纷加码新能源产业。

根据2022年前4个月的车企销量排名中,吉利、比亚迪、长城、奇瑞4家民营车企均杀入到榜单前10。随着各国陆续公布了燃油车退市时间,我们相信,丰田不会是最后一个被超越的老牌车企,国产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将逐步上升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优势。

文章图片2

不过,我们在加大汽车销售力度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在研发,切不能重蹈手机和电脑“无芯可用”的覆辙。而在新能源汽车芯片重要原材料——碳化硅(SiC)的全球供应链上,我们一直紧跟行业步伐,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们已经实现完全自主。

一、半导体材料的3个时代

碳化硅,化学式为SiC,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四个主要成员之一,其他3个分别为氮化镓、氮化铝、氧化锌。

需要注意,之前提到的半导体“三代”的划分,沿用的是国内惯用的“断代法”,而划分依据,则主要取决于基础材料类型、材料功能优化程度这两大因素。

从材料类型来看,半导体产业先后出现3次本质性的改变:

第一次改变,是单晶硅替代单晶镉。

由于硅元素本身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物理特性,强化了以硅作为原材料的半导体芯片的耐高温、抗辐射等性能。

文章图片3

而极高的自然储量,又为硅基芯片的大规模普及创造了天然条件。截至目前,全球90%以上的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均由硅基芯片构成。而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落后”,也主要是落后在了硅基半导体方面。

一直以来,欧美国家在硅基大尺寸晶圆、相关芯片制程方面,已经形成高度成熟的闭环产业链。中国想要在这一领域追赶上来,只能一道关一道关地硬闯,毫无捷径可言。

从第二代半导体开始,半导体材料进入化合物材料阶段。

上世纪70年代,以砷化镓、磷化铟为代表的二代半导体,进入到半导体产业链当中。相比一代半导体,二代半导体几乎不受摩尔定律限制,同时具备更低的载流子浓度和更优秀的耐热、抗辐射性能。

文章图片4

就功能而言,二代半导体已经具备取代硅基芯片的资格。然而很可惜,镓、铟等元素,均为地壳内含量低于0.02%的稀有金属,开采成本极高。此外,其加工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非常明显。

两方面因素限制,使二代半导体的应用范围仅局限于少数高频、大功率电子器件领域。那么,是否有哪种材料,既能解决性能问题,同时在自然就中储量极高,且容易生产呢?

二、为什么碳化硅材料这么重要?

时间来到上世纪90年代,同时具备耐高温、耐高压、高功率、低导通电阻等卓越性能于一身的三代半导体材料面世。其中的碳化硅,最受高新科技行业的关注,甚至被业内人士誉为“新一代电子产品的核心材料”。那么碳化硅究竟有哪些优势?

文章图片5

1、禁带宽度更高

拿硅材料作比,碳化硅的禁带宽度是硅的3倍,而击穿场强是硅的7倍左右,以上两个特性,使碳化硅半导体在高压高功率场景的表现明显优于单硅器件。

2、散热性能更好

此外,碳化硅的热导率是硅的3.3倍,散热性能良好。这个特点为碳化硅器件缩小体积创造了天然条件,很好地契合了当前电子组件小型化的行业需求。

3、自然界存量高

碳化硅由碳和硅两种元素构成,两者在自然界中的存量都极高。而且,其提取、加工难度也明显低于二代半导体们。

文章图片6

由于具有的耐高压、耐高温、低损耗、膨胀系数小等特殊性能,碳化硅也成为近年来半导体领域最热门的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家电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那么,我国在碳化硅方面,发展如何呢?

三、为什么说碳化硅是中国半导体逆袭的关键?

与传统半导体动辄“二、三十年差距”有所不同,以碳化硅为主的三代半导体赛道上,国内外企业大体上处于同一起跑线。拿最关键的衬底环节来说,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差距仅有5年左右。

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开始研发碳化硅,的确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截止到2021年,美国科锐公司在碳化硅衬底业务上,占据4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他份额,由欧洲的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分而居之。

文章图片7

在成品份额方面,以美国科锐、日本富士电机、德国英飞凌为首的国际巨头,占据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看似形成了类似硅基半导体产业的“垄断”局面,但实际上,在SiC器件制造的各个阶段,都有国产企业紧随其后。

比如在衬底方面,有山东天岳、北京天科合达等企业,已经可以供应3到6英寸单晶衬底;外延方面,也有东莞天域、厦门瀚天天成提供配套外延服务。特别是在碳化硅器件设计、制造、封装等领域,以三安光电、比亚迪为代表的一众国内企业,分别取得了不俗的突破。

比如三安光电曾对外透漏,其应用SiC衬底的Mosfet芯片也已进入产品验证周期,距离投入市场仅一步之遥。而比亚迪“汉”系列车型的碳化硅功率器件,已经实现了100%自给自足。

文章图片8

在技术紧密追赶的同时,国产碳化硅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每年翻倍增长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

四、结语

根据英飞凌的预测,到2025年,碳化硅器件在新能源车中的渗透率有望提升至20%。另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45亿辆左右。

考虑到我国新能源汽车高达65%的全球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的总体向好,无疑会带动国内SiC配套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发展近百年、产业布局高度成熟的硅基半导体相比,化合物半导体的出现,无疑为中国企业在半导体领域的崛起,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赛道。

文章图片9

当前我国的SiC产业,在上游材料、设备研发、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已经基本做到了与欧美企业并驾齐驱,而在衬底、产品良率、大尺寸晶圆制作等方面的短板,也必将随着新能源汽车、5G通讯等配套产业的完善,得到显著改善。

相信在市场、技术、人才,三者俱全的条件下,国产碳化硅实现对国际领先技术的超越,很快就能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