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军阀杨森的儿子,主动下基层参军抗日,后率部起义成为解放军

 lixj1028 2022-06-04 发布于天津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一个时期,传统与现实的碰撞,封建与解放的对峙,有人在其中踽踽而行,寻求一条属于中国的康庄大道,也有人在其中蝇营狗苟,不求远方,只看眼前。

军阀,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产物,他们拥有权利,掌控底层人的生死,民众痛恨他们,却也羡慕他们能有在乱世护卫自己的能力。

杨汉烈,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他的父亲杨森是民国时期四川四大军阀之一,杨汉烈作为其最重视的儿子之一,却并未像他父亲一样,而是主动下基层抗日,甚至在解放战争后,率部起义成为解放军。

而这其中,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文章图片1

出生军阀,却自幼艰苦

杨森作为民国时期四川地区有名的军阀,他的私生活虽谈不上夜夜笙歌,却也是妻妾成群,因此,他的子女人数也不在少数。

而这其中,次子杨汉烈可以称之为杨森最看重的儿子也不为过。

作为一手从底层打拼上来的军阀,杨森虽贪图享乐,但是其对子女的教养却并不宽松,相反,十分严格。

在他看来,自己的奋斗史就是儿子们的引路石,和其他的豪门公子相比,杨汉烈的幼年生活显得更为艰苦,除了基本的学业,他生活的重心都放在了接受军事教育上。

正因如此,年少的杨汉烈不仅早早心怀壮志,而且也拥有了更多同龄人没有的军事才华和指挥能力。

文章图片2

1933年,14岁的杨汉烈在北平读书时私自参加了长城劳军团,尽管年幼的他并未能够上一线正面抗击敌人,但是在那样的年纪就敢于接受炮火的洗礼,这已然让父亲杨森对他赞誉有加。

也正因如此,杨森开始对杨汉烈寄予更高的期望。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民众纷纷对日本侵略者痛恨不已,杨汉烈作为军阀的儿子,他比普通人能更快更详细地得知日军在战场上的所作所为。

对于这群侵略国土的敌人,杨汉烈的心中早就燃起了强烈的怒火,他恨不得立马参军前往抗日的第一线,将那些侵略者狠狠地赶出中国的国土。

1935年,16岁的杨汉烈正式向父亲要求参军。

杨森虽然对儿子有此雄心壮志感到非常欣慰,但是他也明白儿子距离领导队伍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于是,他虽然同意了儿子的参军请求,但是却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希望杨汉烈能够隐瞒身份,从基层做起。

一心想要上前线的杨汉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父亲的要求,最终,杨汉烈成为了第133师师部参谋处的一名少尉见习参谋。

文章图片3

从军入伍,参加抗日

进去部队的杨汉烈果然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他和战友们相处时,竟没有一人发现他的身份特殊,这大抵也是源于杨汉烈自幼所受的教育,杨森虽然生活奢侈,但是对儿子们的教育却一直以穷养鞭策为主。

文章图片4

因此,出身良好的杨汉烈身上并未有多少豪门子弟的习惯。

相反,在部队期间,杨汉烈遵守军纪,作风优良,经常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甚至在几次小规模的战斗中都有一些不俗的表现。

这也让他同部队的战友们对他非常佩服,加之杨汉烈当时年纪小,部队上级也对他表示出了相当程度的赞赏提拔之意。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杨汉烈跟随部队一起参加了淞沪会战。

不过,因为他当时的职位还是一个普通的参谋,只能随部队待在后方做一些后勤工作。

这让一心上前线的杨汉烈非常苦恼,于是他给父亲发去了电报,希望父亲能够同意他上前线的请求,不过,他的要求被杨森驳回了,原因是杨森认为他还不具备上前线的条件。

当然,杨森之所以驳回杨汉烈的申请,一方面是因为他认为当时的杨汉烈确实还没拥有上前线的能力,而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一个父亲的私心。

文章图片5

毕竟,当时的杨汉烈作为杨森最器重并且寄予厚望的一个儿子,他虽然较之同龄人已经经历了炮火的洗礼,但是并没有太多上前线的经验,加之淞沪会战的战况之激烈,杨汉烈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一旦他踏上战场,生死只在一瞬间,这又怎能让杨森同意他的请求呢?

经此一事,杨汉烈或许也明白了父亲的想法,于是他决定换一种方法,完成自己上前线抗日的理想。

1938年10月,杨汉烈考入中央军校第16期,成为第1总队骑兵队的学员,在校期间,杨汉烈学习刻苦,争分夺秒。

文章图片6

或许是他已经见证到了民族危亡的紧要时刻,因此,他比身边的其他同学更多了一份紧迫感。

两年后,杨汉烈顺利从中央军校毕业,为了能够上前线打敌人,他自愿降级从第133师搜索连中尉排长开始干起。

搜索连的工作非常危险,队伍的日常工作就是去最前线的地方勘察情报,这就意味着每一次出行有可能就会与敌人相遇,甚至有生命的危险。

然而这恰好适合了杨汉烈的期望,自从看到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国土上犯下的累累罪行,杨汉烈的心中一直希望能够与敌人正面相抗,或许是自幼受到的教育影响所致,杨汉烈始终认为军人的使命就应该保卫家国,驱除侵略。

凭借着过人的胆量和出色的军事才能,杨汉烈很快就被提拔为了第20军骑兵连上尉连长。

文章图片7

就连父亲杨森也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随后的日子里,杨汉烈也曾数次与日军正面相遇,战场交战之际,杨汉烈一直表现得非常英勇,尽管数次他与死亡只有一线之隔,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作战的勇气和信心。

也正因如此,杨汉烈手下的士兵对他都非常信服,尽管他年纪轻轻,但是在众人心中,他已经成为了一个特骨铮铮的抗日英雄。

不过,杨汉烈在战场上的英勇作战虽让杨森对其赞赏有加,但也让杨森开始担心他的生命安全。

当时的杨森已经有了培养杨汉烈为自己的接班人的想法,自然而然就不愿意他再像以前一样在战场上出生入死。

于是,杨森不顾杨汉烈的强烈反对,硬是将他调到了贵州省保安部队去当教导团上校团长,做了一个后方部队相对安全的职务。

杨汉烈虽然反抗激烈,但是最终未能让父亲扭转心意,只得作罢。

文章图片8

率军起义,加入解放军

而后,抗日战争结束,国内解放战争打响,国民党开始将枪口转向自己的同胞兄弟。

国内炮火再次燃起,而此时此刻的杨汉烈依然身处后方,他不明白,昔日一起寻找的兄弟部队为何转眼之间就刀枪相向。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因为杨汉烈当时所处的地方远离国共斗争,因而,在解放战争期间,杨汉烈从始至终并未伤害过一位共产党人。

1949年4月,杨森的嫡系部队主力在江防战役中被消灭殆尽,眼看大势所趋,杨森明白国民党已经穷途末路。

于是他便跟随蒋介石一起仓皇逃往台湾,而在杨森临走之际,他将手下剩余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儿子杨汉烈,并且将重组部队的重任交给了他。

杨汉烈临危受命,成为了20军的军长。

不过,或许就连杨森都没有想到,他将儿子教养地这么好,杨汉烈虽身处后方多年,他虽然没有上前线,但是却不妨碍他一直在思考国家的前途和未来。

文章图片9

对于这场内战,杨森思考后的最终结论是,这场内战的爆发本就是错误的,只是,他虽不赞同父亲的作法,但是碍于客观原因,却一直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直到父亲前往台湾,将他任命为20军的军长,杨汉烈这才觉得已经到了自己该作一些什么的时候了。

杨汉烈接任20军军长后,因其年轻受到了军中很多老牌将领的抵制,其中以景嘉谟、萧传伦两人为最,而后这两人也率领自己嫡系手下出走。

文章图片10

后来因为军队内部的调整,其余的对杨汉烈心有不服的元老人物也纷纷出走或者投靠他人,而剩下的79师则是杨汉烈的嫡系部队。

再之后,杨汉烈又重新整编了第349师和独立师,在此以后,20军内部已经再也听不到反对他的声音,手下士兵几乎都对他言听计从。

眼看时机已经来到,随后,杨汉烈便公开以20军军长的身份宣布在四川金堂宣布起义,杨汉烈的起义宣言很快得到了解放军方面的回应,共产党方面对杨汉烈的大义之举表示了赞扬,而对于他及其部队的加入,也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杨汉烈的起义行为不仅大大促进了四川地区的局部解放,同时也为整个大西南的解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随后,加入解放军的杨汉烈不仅成为了解放军的一位军长,后来还担任了中国人民政府的副主任以及政协副主席等职位。

等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的时候,他还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凡此种种,不难看出,杨汉烈的确实是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优秀军人。

文章图片11

1987年7月10日,杨汉烈于兰州病逝,享年70岁。

作为出身军阀的军阀公子,杨汉烈的一生几乎没有像其他豪门子弟一样轻而易举地接受父辈的蒙荫,他的一切几乎都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做起的,无论是抗日战争时的英勇抗敌,亦或是解放战争后的毅然起义,他所表现出的都是对人民利益的维护和对国家稳定的支持。

这样一位军阀子弟,最后成为了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是他的幸运,也是人民群众的幸运。

文章图片12

参考文献:

《黄埔军校将帅录》

《民国公子将军杨汉烈》

《第二十军军长杨汉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