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溥仪退位后,在当时还有多大的影响力?

 历史看兴衰 2022-06-04 发布于湖北

作为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君王,溥仪的存在,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力,是后人难以想象的。

首先,在退位后的初期生活的逊清小朝廷中,溥仪依然保持着往日不变的君王权威。

溥仪作为君王,按照清朝皇家制度,君王自然要穿明黄色的衣服,其他臣子则不能穿戴。一次,溥仪与自己的亲弟弟溥杰、大妹韫(yun,第四声)媖(ying,第一声)一起玩捉迷藏。起初,大家玩得比较拘束,溥杰、韫媖对溥仪也十分恭敬;但毕竟是小孩子,玩着玩着就玩开了,大家就一起嬉闹。

忽然溥仪发现溥杰的衣服,似乎是明黄的衣服,顿时发了牢骚,指责说:溥杰,这是什么颜色的衣服,你也敢使?溥杰刚开始还在争辩,说是杏黄。但小溥仪不依不饶,严厉指责,最后使得原本放开了胆子玩的溥杰、立马又恢复了奴仆的身份,连忙对溥仪说话。此时,溥仪的大妹韫媖也因为溥仪这小小的发脾气,吓哭了。

连亲兄妹之间,都还需要保持着君臣身份和礼仪,自然那些满清遗老、小太监等等外人对待这位小皇帝的礼仪之敬重,就更不在话下了。

对于这些忠于清室的遗老而言,倘若能在寿辰得到溥仪的恩赏、或者死后得到溥仪送的谥号,那就是无上的荣光了。

如教授溥仪念书的陈宝琛老师傅,在七十大寿的时候,一次忽然念到“老鹤无衰貌,寒松有本心”的诗句,便请小溥仪将这句诗写作对联,当做自己的寿礼,小溥仪照做了。事后,陈宝琛对此事十分自豪,直言这是万岁爷的好手笔啊,溢美之情油然而生。

所以,从民国元年到民国十三年,偌大的北京城就有了两幅完全不同的景象,一边是鞠躬、敬礼的民国新风尚,另一边却是溥仪小皇帝宫里的,磕头、跪拜的君臣之礼。

也正是因为袁世凯等人,对逊清小朝廷的放纵、容忍,才使得这末代皇帝溥仪的威严逐渐蔓延开来。其实就袁世凯这些清朝旧人而言,他们自身也残留着不少的封建气息。溥仪即使已经退位了,他依然对这位皇帝十分恭敬。最明显的便是,逢年过节的时候,袁世凯等等民国时期有头有脸的人物,总会派来礼官来道贺,以示尊崇;即使像大军阀张作霖这样的实权派,见到溥仪也依然下跪叩拜。

在宫墙之外,一些抱有守旧思想的人纷纷赶来拜见溥仪小皇帝,只求谋得溥仪赏赐的一个谥号、黄马褂、有名无实的一些虚名罢了。在已经是共和的民国时代,可无数人还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溥仪皇帝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这无数人中,还包括了不少民国实权派人物。旧桂系的首领陆荣廷到京师与段祺瑞商议事情的时候,也不忘到紫禁城拜见溥仪,还孝敬了溥仪一万元的崇陵植树费用。为了表示对忠臣的嘉奖,溥仪在内务府、几个师傅的协助下,赏赐了陆荣廷不少东西,还给予他了一份莫大的荣耀——赏赐陆荣廷紫禁城骑马,在历史上,陆荣廷成了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民国将领。陆荣廷十分感谢,托人捎了一封书信给逊清小朝廷,表示请世续“代奏叩谢天恩”。

还有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大人物,张勋。张勋自溥仪退位之后,依然保持着清朝的传统,军队都留鞭子,自己管理的地方一切都是清朝的老规矩,以示对溥仪皇帝所代表的清室的忠臣。最后,在复辟行动中,张勋一度坐上了北洋派系的督军盟主高位,之后赶入京师,拥护溥仪复辟。

这两位极具影响力的实权人物,都忠于溥仪,便有了“南陆北张”的说法。如此一来,溥仪的影响力在这些实权派人物的加持下,显得更加强大。

自然,那些小人物更是尊崇溥仪,为得溥仪的恩赏荣耀,也是无所不用。

一次,年幼的溥仪在宫中骑自行车玩耍,忽然撞到了一个穿着太监服装、长着胡子的人。那人见到溥仪便请安,想要一个爵位,溥仪便将太监们说的一个守着桥头的乞丐的赐名给了他,封他叫“镇桥侯(猴)”。如此一个带有侮辱性质的名字,那人也十分高兴,忙着叩头谢恩,最后竟还找内务府去要了这“官诰”。

一个叫王九成的商人,因为给直系军队做军装发了大财,便想着求溥仪皇帝赏赐一件黄马褂穿穿。于是,花了大把的钞票,终于如愿以偿,得了件赏赐黄马褂的皇恩。

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的梁漱溟的父亲梁济,更是在1918年投水而死,留下了一份博取谥号的遗嘱奏折,最终博取了一个“贞端”的谥号。

溥仪作为末代皇帝,在旧时代人们心中,地位是很高的。尤其是在这些饱受封建礼仪洗礼的人群心中,更是可以舍生忘死的一个理由。

这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巨大影响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