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举考试前三名为什么叫状元、榜眼、探花?

 shineboy1 2022-06-05 发布于加拿大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图片

那么榜眼呢?

榜眼,顾名思义,“榜”就是“表列取士次第之状”,在这里就是人们所说的黄榜或者叫“金榜”。排在首位的叫“状元”。

榜眼之名始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初时第一名称状元,第二、三名俱称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状元左右,如其两眼。后来第三名称作探花。

图片

古今文学者多把探花郎写的风流倜傥,风头远盖状元、榜眼,如古龙笔下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的李寻欢。时至今日,“探花”的称呼仍历久不衰。

图片

“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进士的称谓。“探花”作为第三人的代称成型于北宋晚期。

唐代进士及第后有隆重的庆典。活动之一便是在杏花园举行探花宴。事先选择同榜进士中最年轻且英俊的两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沿途采摘鲜花。然后在琼林苑赋诗。

图片

据清人赵翼的《陔余丛考》推测,大约从明朝开始,状元专指殿试第一名、榜眼专指第二名、探花专指第三名,才最终成为定式。

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图源剧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