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丘处机的梨花词,被金庸在小说中引用,词中姑射真人化身为小龙女

 谁家庭院木樨香 2022-06-05 发布于山东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诗词的委婉与武侠的剑影,相去甚远。当武侠遇到诗词,会是怎样的结果?武侠小说中的侠客,武功高强,天下无敌。他们劫富济贫,嫉恶如仇,遇到不平事必定拔刀相助。策马扬鞭的侠士,十步之内便能杀死敌人,驰骋千里,势不可挡。

最让人称绝的是,行踪不定的侠士,每当做完一件大事,或是帮助了路人,行侠仗义,都会疾驰而去,消失在暮色里。拂袖而去,一身潇洒,从不在意功名。

小说里的情节,在李白笔下,可以找到精彩的描写: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骑着银鞍白马驰骋江湖的侠士,李白在诗中的描写生动精准,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初识丘处机,还是在金庸的小说里。他是《射雕英雄传》里的全真七子之一,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他是《神雕侠侣》里白发银须,威震江湖的全真派掌教。《倚天屠龙记》的开篇引用的诗词,便是出自他的无俗念。

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丘处机 〔宋代〕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明代才子杨慎,在《词品》中评价丘处机,丘长春,世之所谓仙人也,而词之清拔如此。意思是说,丘处机,为人间仙士,他的词清秀俊逸,超凡脱俗。

当丘处机清新的梨花词遇到金庸的武侠,在江湖厮杀的刀光剑影里,融入浪漫清冷的诗意,让人过目不忘。在金庸的小说里,郭襄背诵了这首梨花词,借词中的精彩描述,引出脱俗惊艳的小龙女。

小说里的丘处机,隐居终南山,与古墓派的小龙女比邻而居,两人行踪不定,素未谋面。当丘处机偶然遇到小龙女,惊为天人,于是专门为她创作了这首词。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词中的溶溶月与洁白的梨花,非常符合小龙女的气质。

这首词,通篇描写梨花,从上片梨花的生长环境,开放时间,花开时的盛况入笔,到下片引用典故,赞美梨花脱俗的气质。明写梨花,暗写自己。因此,丘处机的这首梨花词,借梨花的高洁,抒发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潜心修道的心志。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诗人开门见山,告诉读者,每年暮春时节,百花凋零,花瓣在风中飞舞,唯有枝头的梨花,洁白一片,成为天地间最美的风景。清明寒食时节,绿草茵茵,梨花胜雪。

“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诗人以白色的锦缎形容梨花,泛着光泽的白锦,没有花纹,质地丝滑。梨花的花瓣,晶莹透亮,其质感胜似锦缎。

唐代诗人岑参,曾在诗中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似梨花,梨花胜雪。红楼梦里,林妹妹在诗中,将梨蕊的洁白赋予白海棠,体现出不一样的诗意。梨花盛开时,一树树花瓣洁白晶莹,远远望去,仿佛坠落人间的雪花,堆满枝头。

“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这三句诗,描写月光下梨花清冷脱俗的气质。浮光霭霭,形象地写出月光穿透夜空洒落人间,霭霭意为云雾密集,词中指暮色深沉。浮光,即月亮的反光,此处突出梨花的洁白。

试想,空旷的山谷,苍茫的夜色里,一树树绽放的梨花,犹如冬天飘落枝头的雪花,犹如仙境的琼花。洁白的梨花,在月光下泛着晶莹的光芒。山中的春夜,寒意未消,诗人以冷字衬托梨花,堪称绝妙。

梨花开时,百花凋零,它不与群芳争艳,傲然独立人世间。清冷的梨花,沐浴在清凉的月色里,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清心、静心。

“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这两句诗,把梨花与自然融为一体,天上,皓月当空,人间,梨花吐蕊,月色与花色组成的美景,令人忘俗。烂银意为灿烂如银,诗人一语双关,月光散发着银色的光芒,月色里的梨花晶莹剔透,映衬得夜色更加明亮。

烂银在古诗中多有引用,比如,唐代诗人徐夤,曾在诗中写道,烂银基地薄红妆,羞杀千花百卉芳。宋代诗人张孝祥,在浣溪沙一词中说,细仗春风簇翠筵,烂银袍拂禁炉烟。此外,还有形容月色的诗句,烂银月色露檐垂,千里思家鴈信迟。

词的下片,诗人引经据典,梨花化身为天姿灵秀的姑射真人。金庸在小说里,姑射真人为小龙女,而丘处机笔下的姑射真人,另有深意。庄子曾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洁白似雪的梨花,宛如仙界的姑射真人,贬谪人间。素雅的梨花,秉承了仙子天生丽质,清丽脱俗的气质,高雅纯洁。

“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谁能想到?万枝吐蕊的梨花,如此高洁,独自绽放,不与群芳为伍。谁信道,意为谁料到,比如,前日登高谁信道,寿酒重浮茱萸。这两句诗,正是丘处机的真实写照。

”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这三句诗,诗人感慨世人难以欣赏梨花,正如无人欣赏他一样。下土,意为天下。《诗经》中写到,明明上天,照临下土。卓荦意为卓越,说明梨花的气质超凡脱俗。

梨花傲骨,清高不入俗,是仙界才有的清英,天下之人大多不懂得欣赏怜惜。很显然,诗人以梨花自比,抒发自己不被世俗理解的苦闷。

“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词的结尾,诗人从赞美梨花,回到现实。潜心修道之人,必然能达到梨花那样超然物外,灵秀脱俗的境界。

事实上,丘处机19岁出家,潜心修行多年,不会轻易对任何一个女子动心,更不会为她写诗词。根据史书记载,丘处机自幼失去父母,小小年纪的他尝尽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童年时的他,便立志修炼成仙。少年时的他,为了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磨砺意志,一个人住在村北的公山上。

顶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饮松风,便是他当时真实的生活写照。有时候,他从山顶扔下铜钱,然后在灌木丛里耐心寻找,直到找到为止。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十九岁的丘处机,拜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为师,开始学道。他曾在灵虚宫修道,一生最爱梨花。七十三岁的丘处机,受到成吉思汗的邀请,带领一众弟子,西行万里,长途跋涉,终于见到成吉思汗。

这次龙马相会,丘处机进谏忠言,敬天爱民、减少屠杀、清心寡欲。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天下太平。心怀百姓安危的丘处机,也得到百姓的爱戴。每年农历正月十九日,民间称为燕九节,以此纪念丘处机。

历史上的丘处机,更为优秀。年逾七旬的他,西游万里,度化成吉思汗戒杀。他主持下的全真教,修仁蕴德济贫拔苦,见人患难,常怀拯救之心。全真教的弟子在他的影响下,乐于助人,扶危济困。

除此之外,丘处机还是有名的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他苦心钻研《内经》,根据多年实践,写出著名的《摄生消息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