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楝树花开,夏风徐徐来,诗词里的初夏美不胜收,消夏方式更为不同

 谁家庭院木樨香 2022-06-05 发布于山东

宋代诗人王琪说,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多情的纳兰,以女子的口吻写下一首词,将思念写得唯美诗意。清凉的夏夜,枝头的白色荼蘼花已经凋零,满地的花瓣,是对春天最后的眷恋。

纳兰词中的初夏,凋谢的荼蘼花让人感到惆怅,如水的月色增添了忧伤的氛围。这首词的背景,是春末夏初的夜晚。

酒泉子·谢却荼蘼 纳兰性德 〔清代〕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纳兰开篇以荼蘼花和月色入笔,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初夏夜景图,他在感慨时光流逝、青春易老的同时,也自然引出下文。开放于暮春的荼蘼花,是春天最后的绚烂。初夏之夜,荼蘼花落,月凉如水,让人浮想联翩。

有人认为,荼蘼花在佛教中寓意彼岸之花,代表了末日之美,是悲情、伤感的代言者。六扇纱窗树影横,荼蘼花下月微明。诗中淡淡的忧伤,流淌于字里行间。苏轼也曾在诗中说,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纳兰开篇的荼蘼谢尽、月明如水,让整首词笼罩着朦胧的浪漫,淡淡的忧伤。古往今来的诗词,对月感怀者,数不胜数。唐代诗人张泌在诗中感叹,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诗圣杜甫,在诗中感慨: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就连豪放的李白,也忍不住在诗中借一抹月色怀古,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这三句,形象地写出女子因为相思难以入眠的状态。篆香已燃尽,佳人仍未能入睡。几只早起的乌鸦,已经开始啼叫。

乌鸦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鸟类,出现的频率非常高,经常用来代表清冷的环境,渲染寂寞孤独的心情。比如,辛弃疾曾在鹧鸪天一词中说,晚日寒鸦一片愁。杨广则在诗中说,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元代诗人白朴,在天净沙一曲中写到,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纳兰词中的早鸦,比起寒鸦,虽然少了凄凉之感,但也突出了夏夜的寂静,渲染了女子的孤单寂寞。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嫩寒,意为微寒、轻寒。秦观在浣溪沙一词中说,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词中轻寒与纳兰词中的嫩寒,异曲同工。单薄的罗衫,无法抵御初夏的寒意。

“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痴情的女子,因为思念心上人,一夜未眠。凭栏远望无济于事,最让人伤怀的是,灯已燃尽人未归,鸿雁归来,却未捎来任何消息。读到此处,让我不禁想起才女李清照,她曾在一剪梅一词中说过,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回顾历史,鸿雁也是古诗中经常写到的鸟类,代表相思,是想象中传递消息的信使。宋代周密在词中写到,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晏殊则在清平乐一词中说,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唐代诗人李颀也曾说,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二十四番花信风,花信风,梅花为首,楝花为尾。楝树开花,夏风徐徐来。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这是明代诗人杨基笔下的初夏。楝花连春接夏,那一树树紫色的花瓣,仿佛升起一片紫色的云烟。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是唐代诗人高骈笔下的初夏风景。初夏,白天渐长,古代的人们如何消夏呢?我们不妨看一下宋代诗人谢逸笔下的初夏,慵懒清新,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千秋岁·咏夏景 宋代谢逸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谢逸的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写消夏生活。初夏时节,楝花纷纷飘落,阶前堆满花瓣。随风飘落的花瓣,在风中簌簌作响。苏轼在浣溪沙一词中说,簌簌衣巾落枣花,其含义与谢逸的词颇为相似。

飘砌意为飘落,蔌蔌为象声词,用以形容楝花飘落的唯美状态。宋代诗人韩琦曾在词中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把落花写得浪漫唯美。蔌蔌清香细,说明楝花香气馥郁,随风飘散,从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梅雨过后,浮萍铺满池塘,吹起的微风渐渐有了夏天的味道。真挚的情思,像湘江水一样源远流长,甜美的梦境,像风景秀丽的吴峰萦绕一片绿意。屏风上的山水画,让人在不经意间想到远方的景色。诗人闲居家中,弹琴、读书以此消夏,困倦中,不知不觉在南窗下沉沉睡去,不曾想,又被鹧鸪鸟的啼鸣唤醒。

心中纵然有无限情思,又寄往何处?离愁别恨深深地印在心里,又用什么可以洗去?唯有独自立于门前,隔着稀疏的竹帘,凝望院中那几竿青翠的修竹。汉代诗人程晓曾说,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由此可见,古代人们在夏天很少外出,选择在家纳凉,往来很少。

谢逸这首词,便是初夏独自消夏的生活方式。初夏夜,白天的暑气消退,既然心中的愁闷无处排解,不如寄情于歌舞。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生动地写出热闹的场景。但是,曲终人散后,陪伴诗人的,只有天上那一轮明月。月凉如水,喧嚣过后的夜晚更加寂静,惆怅之情跃然纸上。

初夏的池塘,不断注入泉水,涓涓细流,是池塘清澈的根本。树木的倒影映在水面上,煞是可爱,枝条摇摆,树影也跟着舞动起来。荷叶悄悄伸出水面,俏皮的荷花,才刚探出头,画花苞上便停留了一枝蜻蜓。这么优美的意境,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初夏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云收雨断后,水面也比之前高了一些,就连远处的亭台楼阁看起来仿佛也变高了。水似乎变得更清凉,瓜也变得更为清甜。庭院内,绿树的浓荫遮住了房檐,让屋内变得更凉爽。

古代的女孩子,如何消夏呢?她们穿着轻薄的绢衣,躺在纱帐中的藤席上,手中的罗扇,不停地扇动,惬意地享受夏日的慵懒时光。这是元代诗人白朴为我们描述的初夏风景: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古代的男子,如何消夏呢?李白在夏日山中一诗中写得尤为生动有趣: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古代的老人,如何消夏呢?白居易在诗中给出了答案: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百无聊赖的夏日,白居易席地而坐,弹琴自娱。一曲终了,他打开家中的酒库,浓郁的酒香扑面而来。有琴有酒为伴,老年人也不再孤单。困倦了便去午睡,睡醒了跟不懂事的小孙子逗着玩。你看,白居易也有这么接地气的一面。

晚年的陆游,闲居山阴,风景优美,幽深的小径通往他的家中,高大的槐树,婀娜的柳树,共同组成一片绿荫。雨后可以听到蛙鸣,有时还能看到白鹭。这些景色,在他的诗中可见一斑: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不过,忧国忧民的陆游,可不像白居易那么轻松惬意。此时,他的老友都不在身边,无人叙旧聊天,收复中原的梦想遥遥无期,让他更加郁闷。他不禁感叹: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这便是最美的初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