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象学史:26.最长一日

 科学声音 2022-06-05 发布于上海

上一次我们讲到了罗斯贝和他的长波理论。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一方面他承袭了卑尔根学派,另一方面,他到美国以后,又开创了一个芝加哥学派,为美国培养了大批的气象人才。

当时美国已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德军发起了几次反攻行动,比如在北非,比如在意大利。但是那些都不是关键方向,要想打败德国,就必须横扫西欧,跨过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然后平推过去,杀向德国本土。登陆作战,天气预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盟军的气象人才有很多都是卑尔根学派的人培养出来的。盟军分了好几个气象小组,英国皇家海军有一个小组,领导人是伍尔夫和霍格本,英国气象局有一个小组,领导人是皮特森和道格拉斯,美国陆军航空队在英国也有一个气象小组,领导人是霍茨曼和里克。

皮特森

这三个小组互不隶属,经常吵架,因为他们做出的预报不一致,最终还得靠第四个单位来判断,这个单位是英国国家气象局的局长斯塔格亲自领衔,再加上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以及其他的军官组成,他们负责最后一锤定音。

在1943年5月,英美两国在华盛顿开了个会,这个会议的代号叫“三叉戟”,所以也叫做三叉戟会议。罗斯福和丘吉尔决定,1944年5月在欧洲大陆实行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丘吉尔和罗斯福

首先是确定登陆地点。海峡沿岸真正能够适合登陆的地方并不多。首先,这个地方必须是在英国起飞的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内,登陆行动离不开空中掩护。二是航渡距离尽量要短,三是附近要有大的港口。整个法国海岸比较适合的地方只有布列塔尼半岛、科唐坦半岛、诺曼底和加来。布列塔尼和科唐坦都是半岛,不太适合登陆。诺曼底就宽阔多了。加来最大的优势是位于海峡最窄处,劣势是德国人严防死守,周围重兵云集。所以能选择的地点只有诺曼底。

下一个问题就是选择登录日期,到底哪天发动登陆行动。其实盟军的选择并不多。最好天上有大月亮,这样的话夜间协同比较方便,乌漆嘛黑的实在是没办法协调组织。既然是渡海作战,潮涨潮落就变得非常重要。

在登陆之前先要完成炮火准备。因为德国人在海滩上布置了大量的障碍物。你必须用炮弹和炸弹把这些障碍物全部清除。如果这些障碍物全都没在水下,那这活就没法干了,你看都看不见。所以盟军进攻的时候必须是在低潮位。海军的舰炮一顿轰,空军的飞机一顿炸,先轰它40分钟再说,尽量把这些障碍物全都打烂了。这时候潮水开始上涨了。士兵们就可以坐着登陆艇,尽量往前靠,在海滩上走的时间就可以缩短。这个时间窗口实际上是很窄的。要想满足这些水文条件,每个月也只有那么几天时间。

满足了水文条件还不够,还要满足天气条件,轰炸机最喜欢干净的天空,最好是一丝云彩都没有,从空中看地面看的那叫一个清楚啊。这样他们就可以炸个痛快。伞兵部队巴不得天空中有点碎云彩,起码这些碎云彩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掩护作用。地面部队巴不得风吹向海岸,这样他们坐着登陆艇就可以顺风顺水上岸。但是大家都不希望风太大,雨太急。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是没有办法进行登陆作战的。

1944年的5月份天气都不错,展开登陆行动应该是非常有利的。但是5月份凑不出那么多的登陆艇,飞机的主要工作是袭击德军的机场,实在是腾不出兵力。所以,只好晚一点,推迟到6月份。

进入6月份以后,满足月光和水文条件的日期,要么就是6月5号左右,要么就是6月18~20号。18~20号虽然水文条件是适合的,但是天上没有月光,最好是在6月5号左右把事情解决。

皮特森

就在这时候,英国气象局的小组第1个发出了危险警告,他们认为6月5号的天气不行。这个小组的领导人是皮特森。这个皮特森是挪威人,那时候气象学界挪威人特别多,都是卑尔根学派带出来的。他的出生地是在北极圈以内的诺尔兰郡。他就生活在北大西洋沿岸,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更懂北大西洋的天气。而且他也是卑尔根学派的得力干将。罗斯贝跑到麻省理工开创了一个气象学系,皮特森后来也跑到麻省理工去了,而且还写了一本有关天气预报的教科书。

皮特森团队特别关注探空气球和飞机获得的数据。因为这些数据代表着高空的气象信息。他们发现大西洋上空的高层大气正在变得不稳定,高空西风正在逐渐加强。6月2号,天气可能会恶化。皇家海军的预报员也同意他的观点,但是美国空军的预报员却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他认为天气没有任何异常,接下来的5天将风平浪静,结果这几拨人就吵得一塌糊涂。

虽然皮特森发现了天气的异常。但是他没法预测未来的天气是变好还是变坏,变是肯定的,好坏不一定。美国战略空军的里克则是自信满满,因为他研究的项目是长期天气预报。他分析了50年来的资料和记录,所以他相信这个时间段海峡会受到亚速尔高压的保护,不会出现坏天气。亚速尔高压是一个主要在夏季控制东大西洋的高气压。

亚速尔高压

这个里克也挺有意思。他出生在旧金山,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物理学本科学位。其实他本来不想干理工科,他是一个熟练的钢琴家,后来他还真的去搞音乐。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这条音乐之路真是不太好走,薪水低的可怜,他养活不了自己。于是他就跳槽了去广播电台和证券交易所打工。后来是他的妹夫给他指了一条明路。他妹夫是罗斯贝在麻省理工的研究生。他告诉里克,学习气象学会比音乐挣钱挣得更多。他当初在伯克利读书的时候学习过航空,航空是涉及到一些气象知识的。所以里克就回伯克利深造,改行读了气象学,1934年拿到了博士学位。

1933年美国陆军航空队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航空事故,阿克伦号飞艇坠毁,造成74名士兵死亡。这次事故是由于气象预报失误造成的。立刻对这个事故做了深入研究,后来写成了论文。因为这档子事儿他认识了当时的美国陆军航空队领导人阿诺德。当时阿诺德还是一个上校,不过日后他会成为美国唯一的一位空军五星上将,所以里克与美国空军的关系非常深。

阿克伦号飞艇在纽约曼哈顿上空

再后来里克的名声就越来越大了,成了加州理工的气象系主任。而且他把气象预报作为一门生意来经营。不仅为空军提供服务,同时也为好莱坞提供服务。罗斯贝曾经和他一起工作过,对他是很不以为然,觉得这个家伙满脑子都是赚钱,根本就不是个科学家,多新鲜啊,人家进入这个行业就是为了赚钱来的嘛。但是没办法,人家政治资源比较雄厚,朝中有人好办事。所以他也就成了美国陆军航空队的气象主管。

现在皮特森和里克这二位吵起来了,而且是吵得不可开交。作为统帅的艾森豪威尔对于气象方面的问题一点都不懂,但是最后拍板的却是他,到底该听谁的不该听谁的呢?必须有人为他提供最终的决策意见。

斯塔格

真正能在气象问题上提供最终意见的人是英国国家气象局局长斯塔格,这几天他情绪一直非常的抑郁,因为所有的责任都扛在他的肩上,一方面他要平衡几个气象小组的意见,另一方面还得照顾各方面的人事关系,毕竟里克的背后是美国陆军航空队的阿诺德,谁能惹得起这位啊?好在美国陆军航空队的耶茨上校支持斯塔格,算是帮他排除了科学以外的干扰因素。

在6月4日的凌晨3点,英格兰南部,英吉利海峡以及诺曼底海滩的天气都很晴朗,也没有什么风。看起来一切风平浪静,但是北大西洋的天气图看起来却是非常的不乐观,风暴已经快要压过来了。

斯塔格要在凌晨4:15向艾森豪威尔提供了关键性的天气预报,这次天气预报会成为盟军统帅部的决策依据。斯塔格告诉艾森豪威尔,亚速尔反气旋的延伸部分正在减弱。有三个风暴正在逼近这块区域,而且这三个风暴都非常的强。至少有一个在未来有可能影响到不列颠群岛。所以6月5号晚上的天气情况不乐观。一个冷锋将会在星期天或者是星期一经过,这个时候就会出现阴天或者暴风雨。不管下不下雨,风是肯定小不了的。这么大的风,渡海登陆变得不可能,而且云层太厚也使得轰炸机没法看清目标,也没有办法提供空中保护。

1944年6月5日的天气图

就在这个时候,这3个气象小组仍然在吵架。里克和霍斯曼仍然在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他们坚持认为过去50年来,每个6月份,高压脊都会保护海峡免受风暴袭击,但是其他的天气预报员没有办法被他们说服。

里克他们两个人的反对顶不住大家的集体意见。大家都认为。在第1个风暴到来以后。第2个风暴到来之前,会有一段相对风平浪静,天空晴朗的时期。尽管6月6日的天气情况不是太理想,但是对于大规模登陆作战来讲已经够用了。

斯塔格把下面的分歧全部压住,他没有跟艾森豪威尔提。美国陆军航空队驻欧洲的总司令卡尔·斯班茨将军就坐在旁边。因为他曾经收到过里克和霍斯曼的报告,他知道下边有分歧,所以他纠结的不得了,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个分歧在会议上说出来,最终他还是没有说。

最终艾森豪威尔决定行动推迟24小时。接下来就是考验大家信心的时刻。6月4号的下午5:00和晚上9:00又举行了两次天气会议,这时候外面已经刮起强风了。到了晚上9:00,大风大雨敲打着窗户。但是斯塔格告诉大家,北大西洋上空出现了一些有利的事态发展。从星期一下午开始,天气会有短暂的改善。

6月5号天气非常坏,厚厚的云层压了过来。海面上是狂风巨浪,根据艾森豪威尔自己的记录,这场风暴达到了飓风级,连他的指挥部都能感到被风暴晃动。6月5号早上4:00,要做最后的决策了。斯塔格告诉大家没问题,6月6号会有一个好天气,能见度良好,风力不超过4级。

别看斯塔格的脸上带着笑,但是他手下的那些天气预报员们一个个手心里都出汗。那个转瞬即逝的好天气真的会出现吗?

前排:亚瑟·泰德、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

后排:布拉德利、拉姆齐、特拉福德·利-马洛里、史密斯

最后的决心当然是统帅艾森豪威尔下的。在5号的凌晨的4:15,他做出决策:我们走吧(OK, We’ll go)也就是说原计划不变,6月6号,登陆法国的行动将会正式开始。这时候艾森豪威尔只能赌一把,他也没有决定性的把握。但是现在所有的部队都已经做好了准备,该上船的上船,该上车的上车,该上飞机的上了飞机。如果这个时候决定推迟到6月19号,那么所有人必须撤回来。这么一折腾,德国人能不发现吗?肯定会引起德国人的警觉。突然袭击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大家早就按捺不住了,一起跳起来欢呼。

到了6月5号的下午4点,这个时候天空仍然多云,风仍然在刮。大家难免还是有点不放心。斯塔格给艾森豪威尔看了最新的天气图,看样子不会有问题。到了晚上9:00,斯塔格看到头顶上的云层破裂了,他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好天气终于如约而至。后来皮特森回忆这段经历,他觉得这个时刻是气象学最风光的时刻。

一切都要按部就班的开始执行了,15分钟以后,BBC通过广播电台向法国的抵抗组织发出了暗语,前前后后发了270条。法国有很多的抵抗组织马上要立刻行动起来了,他们没有办法像咱们的游击队那样去打击鬼子,但是他们搞搞破坏搞搞宣传还是没问题的。

前方就是奥马哈海滩

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德国人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风暴是从4号开始的,5号德国空军的侦察机就趴了窝,风太大起不来啊。纳粹的巡逻舰也没法出港,所以他们也就失去了获取直接情报的手段。而且他们的指挥官也都不在指挥位置上。防守诺曼底的德军司令隆美尔根本不在德军司令部,回德国休假去了。驻诺曼底的德军第七集团司令部也已下令军队解除戒备状态,召集所属指挥官到远离海滩的地方进行“图上作业”去了。为什么德国指挥官敢于放心大胆离开他们的指挥位置呢?

因为根据德军设在巴黎的气象台做出的天气预报。德国人认为未来的几天都是恶劣天气。盟军是没法组织登陆行动,所以很多德国军官就放心大胆地给自己放了个假。

但是这些德国军官不知道的事,因为德国人没有大西洋的制空权,不管是飞机还是军舰,都没有办法安全的在大西洋上活动,也就谈不上收集什么气象数据。他们只能通过设在挪威沿海的气象站和设在格陵兰岛的气象站,来获取一点北大西洋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是不完备的。

莫林夫妇

相比之下,英国人要幸运得多。导致斯塔格作出最终判断的一条信息是爱尔兰的一座灯塔发回来的数据。这套些气象数据是一个叫莫林的灯塔管理员发送回来的,因为这个数据非常重要,所以一个小时以后又要求她重新复核了一遍,莫琳让她的丈夫去检查一下数据,确定没什么问题。当时的气压正在快速下降,这意味着风暴就要来临。

当时莫林这个小丫头才21岁,但是她不知道她发回的这条信息直接影响了诺曼底登陆日的关键决策。一直到后来的1956年,莫林两口子才知道自己当时发回的那条信息有多重要。莫林如今已经是个98岁的老太太了,她还活着呢。去年的6月19日,莫林被美国众议院授予了特别荣誉。

岁月是把杀猪刀,2021年莫林已经是98岁的老太太了

当然,德国人设在波茨坦的空军气象台实际上是做出了和斯塔格类似的判断。他们也发现在6月6日天气会好转。但是根据德国人的经验,美国人的几次登陆行动都选择了非常好的天气,在风力小于三级的时候他们才会行动。况且整个五月天气都不错,可是盟军根本就没什么行动。难道他们放着那么好的5月份不用,非要挑一个如此短暂的算不上太好的天气发动登陆作战吗?这一天的风力最小也有4级,这好像也不太合情理。所以说战争充满着不确定性。

二战结束以后,鼎力支持斯塔格的耶茨成了美国空军气象部门的主管,军衔是准将,他在位于马里兰州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天气服务中心总部创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科学服务理事会。他要为这个新的理事会寻找一个有声望的科学家,于是他就把皮特森给找来了。当时的皮特森已经是挪威天气预报中心的主管。

里克回到了加州理工大学,但是加州理工大学的行政机构开始重新审核他的项目。鉴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己的私人商业项目上。后来他们就把里克的项目给取消了。他自己也被加州理工大学给开了。但是他成了媒体的宠儿,别的科学家都不喜欢跟媒体打交道,只有他喜欢对着媒体夸夸其谈,极力渲染他自己在为盟军提供气象服务的时候做出了什么样的重要贡献。

到了1958年,他被美国气象协会给开除了,说他违背了美国气象协会的道德准则。当然啦,这件事跟当时的美国气象协会主席皮特森没什么关系,皮特森压根没参与。估计他做了什么事情犯了众怒吧。

罗斯贝登上《时代》杂志封面

总之,二战已经过去了,大家又回归到了和平安宁的生活。罗斯贝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他也算是功成名就了。1957年,罗斯贝在办公室因为心脏病突发而去世,那时候他只有58岁。罗斯贝也算是桃李满天下,有很多年轻的气象学家都是他的学生。但是朱尔·查尼比谁都悲痛,他大老远的亲自跑到瑞典去吊唁。在巴黎机场的时候遇到了另外一位气象学的同事,他告诉这位同事。罗斯贝的离去使他的世界从此黯淡无光,可见罗斯贝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正是这个朱尔·查尼开创了天气预报的计算机时代。

这档子事儿我们下回再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