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金时代(下)—巅峰体验

 时震球 2022-06-05 发布于江苏

伯里克利对雅典内政外交一番眼花缭乱的操作,让雅典走上了“第二发展曲线”,接着一波强劲增长到来,雅典国运再次攀升。

国泰民安,经济繁荣,加上民主制度彻底定型,雅典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大门被进一步打开。伴随着财富的大量涌入,全希腊的精英人才和各类思想都聚集在雅典,种种条件加在一起,文化繁荣是必然的。雅典人对精神财富的追求,一如对享受优渥物质生活的追求一样,是任何一个黄金时代不可或缺的两大意义。

而雅典最牛逼的地方在于,组成文化大厦文学、历史、艺术、哲学、戏剧等等细分领域,雅典都做到了古希腊文明的最高成就,而且在全人类历史上都是顶级水准。

这不是所有文明都可以做到的。

首先是建筑。

有钱了,自然会想到大兴土木。我们前面说过,雅典在老庇(庇西特拉图)时代曾经有过大型公共建设的高潮,那时的雅典已经美轮美奂,成了全希腊的地标城市雅典3:庇西特拉图时代。但是在第二次希波战争时候,因为战术原因雅典被波斯王薛西斯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第二次希波战争4:萨拉米斯海战,尽管战后雅典一直在重建,但是始终没能恢复到曾经恢弘磅礴的气势。这成了雅典人心中永远的痛,也是雅典人心中最渴望重温的帝国荣光。

伯里克利作为经历过希波战争的雅典人,非常了解这种渴求。于是在公元前447年,伯里克利推动雅典公民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一项足以保证今天雅典观光收入的大型工程:

雅典卫城。

雅典卫城想象图)

在古希腊,卫城是所有城邦的标配,主要用于军事防御。一般都是在主城被围攻时,城内居民疏散撤离用的。因为卫城都是三面悬崖,只留一个出口,易守难攻。但是由于托哥(地米斯托克利)巧妙的围墙工程提洛同盟2:一堵墙引发的恩怨,雅典在军事上被攻破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所以雅典在解决了安全问题之后,又赶上了经济繁荣,人口暴增,伯里克利就动起了卫城的脑筋。

说到雅典卫城,大家脑海中一定会浮现那个断壁残垣的建筑。那是帕特农神庙遗址,是伯里克利规划的雅典卫城的主建筑,围绕帕特农神庙,还有雅典娜神像等一系列建筑共同组成雅典卫城建筑群。

(雅典卫城遗迹)

主持这个工程的是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刻家:菲迪亚斯。

菲迪亚斯和伯里克利的私交非常好。在主持雅典卫城的工程前,菲迪亚斯已经名满天下。当时他交出了轰动全希腊的作品——宙斯神像(后来毁于战火),伯里克利由此认识了这位天才艺术家。因此伯里克利授权菲迪亚组建了专业团队负责营造卫城建筑群,菲迪亚斯不负众望,而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帕特农神庙。

(菲狄亚斯宙斯神像想象图)

帕特农神庙是用来祭祀雅典娜的地方,同时也是提洛同盟的金库,每年同盟的小弟们缴纳的费用就存放在这里,所以神庙建在了雅典卫城的最高处,是卫城建筑的核心。整个神庙采用经典希腊柱式结构,四周一共46根多立克长柱,柱子与柱子之间的距离不是等长的,而是根据人的肉眼感觉有些微的差距,这样人在某一个角度看整个柱廊就显得很和谐。整个神庙呈现长方形格局,长和宽呈现完美的“黄金分割”比例,因此人在帕特农神庙的任意角度观察它都会感到很舒服的美感,背后都是精确计算的结果。

帕特农神庙另一个特色就是他的雕塑,菲迪亚斯担任了总设计师,并且亲自操刀完成整个神庙浮雕群像的制作。其中包括著名的雅典娜巨像和神庙门楣的浮雕群。

帕特农神庙正殿供奉着一尊巨大的雅典娜神像,周身用黄金包裹,体现了雅典城守护者的尊贵地位。这座神像后来毁于战火,真迹我们今天无缘欣赏。今天的美国人在田纳西州按照想象复制了一座帕特农圣庙,里面按照同样比例仿制了一尊雅典娜神像。不过老实说,这尊神像的审美水平我实在不敢恭维,因为这尊雅典娜你怎么看都不像是希腊女神,而像佛教里的菩萨。我想菲迪亚斯再怎么不拘一格,也断然不会把雅典娜刻画成观音菩萨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上网搜,这里就不放了。

(帕特农神庙复原图)

不过好在,今天如果我们想要领略到菲迪亚雕刻作品,想要知道帕特农神庙的艺术水准究竟达到了何种水平,还有一个地方,既不是希腊也不在美国。而在英国伦敦,在大英博物馆里。

这个还要说到后来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当时的土耳其人和威尼斯在海上打了200年仗。1687年,雅典被威尼斯人围攻。土耳其人把帕特农神庙改成了武器库,里面堆满了火药。不巧被威尼斯海军的一发炮弹击中发生了大爆炸,于是这座伟大的建筑被搞成了今天大家看到的样子。

战争过后,帕特农神庙的碎片散得满大街都是,土耳其人正烦着怎么收拾,赶上当时英国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大使厄尔金勋爵是英国的一位世袭贵族,一眼就看上了这批“垃圾”,于是他自掏腰包,花了8万英镑把这些碎片全部收入囊中,运回了伦敦,之后不久转让给了大英博物馆。经过复原组装,就有了今天大英博物馆希腊展厅里价值连城的帕特农雕塑群。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在伦敦工作的那几年,这个展厅是我最常去的地方,甚至超过了大英博物馆最大、藏品最丰富的埃及馆。单从审美角度看,这些雕塑精美绝伦,艺术水平不仅在英国,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馆也能排进前三。为了这个雕塑群,希腊人没少上火,年年和英国人干仗,希望物归原主。

(大英博物馆希腊浮雕)

这些雕塑,大部分是帕特农神庙内部的刻在墙壁上的浮雕,内容基本取材于希腊神话和雅典经历的大事件,比如祭祀或战争,画面的比例是经过精心计算的,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抓取与刻画近乎完美,将人物被抓取的那一刻的表情与内心完美刻画了出来,惟妙惟肖,工艺超群。最著名的,当属菲迪亚斯雕刻在帕特农神庙额坊上的浮雕群——《命运三女神》。

所谓额坊,是西方建筑的一个标配,就是建筑屋顶上的那个三角门楣,在西方世界的城市随处可见。上面的三角形区域基本就是艺术家表达才华的地方。菲迪亚斯在帕台农神庙的额坊上,雕刻了一组希腊神话人物,而《命运三女神》,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三角形门楣即为额坊)

《命运三女神》是古希腊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对人物身体形态和肌肉的刻画,都极尽真实。其中特别是对衣服的刻画,当你第一眼看到这组雕塑的时候,你很难想象,这么复杂的褶皱和这么优美的条纹是用双手一点一点敲出来的,人物衣裙的每个细节刻画地栩栩如生,并且人体的肌肉在衣物雕刻的衬托下,变得若隐若现又精致传神。你会惊叹,坚硬的大理石可以将女性丰腴的体态、妩媚的气质表现地如此生动,你会情不自禁想要用手去摸她们,会想要去感受下坚硬与柔软是如何在精湛的雕刻技艺中化为和谐统一的。菲迪亚斯用极其简单的工具一点点凿刻出如此惊人的作品,让人不服不行。

(命运三女神,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后人模仿《命运三女神》的风格,参考历史资料和人们的想象,复原了帕特农神庙额坊雕刻群。今天,这套复原的作品也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内,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以宙斯和雅典娜为首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诸神的形象,以及这些形象背后独特的审美趣味。

帕特农额坊左侧复原图

(帕特农额坊右侧复原图)

但是城市建设再辉煌只是外在的形象工程,一个文明的黄金时代绝不会只有外在的硬件,还要有内在丰富的精神产品。只有做到内外兼修,雅典成就才配得上古希腊世界文明巅峰的称号。

这便是雅典的文化与科学。

首先要说的就是哲学。这是希腊文明能够震烁古今最大基石。

今天稍微对西方政治、思想和历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一句话“言必称希腊”。也就是要了解西方,要从希腊这个文明源头上去找。那么古希腊到底给今天的世界文明留下了哪些最重要的遗产呢?

答案就是古希腊这套思想体系。

关于古希腊的哲学,由于内容太过丰富,我们在后面讲完希腊政治军事历史后,会单独开一个哲学艺术版块专门聊这个话题。这里简要说下最牛逼的人和事。

古希腊的哲学按照时间划分,分为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埃利亚学和雅典学派派,按照地点划分则分为伊奥尼亚、意大利和雅典。也就是说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雅典并不是希腊哲学的发源地,而是终点站。古希腊几大哲学流派的思想就像长江黄河奔腾入海一样汇集到了雅典,在这里,希腊哲学达到了巅峰。这些哲人到访或定居雅典,启发了雅典年轻一辈的精英,在雅典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氛围下,这些后生晚辈迅速将这些自然哲学的精髓融入到了雅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上面说到的建筑的比例、雕刻的逼真造型,里面就包含了自然哲学中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和解剖学的知识。

而雅典并没有止步于此,一方面吸收运用自然哲学,一方面还不忘创新升级,雅典内部孕育出了一项全新的哲学路线,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中文翻译来自于《易经》。简单说就是认为在普遍的科学现象背后,有一套终极的规律体系支配着宇宙万物的运行,形而上学就是通过哲学思辨,把这套终极智慧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雅典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大师,其中就有地球人都知道的哲学三杰: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如果你连这三位大佬都没听过,那应该回去多读点书!

这三位各有各的牛逼,我们后面详聊,这里先简单说。这三个人是一脉相承的师徒关系。苏格拉底是师爷,他和中国的孔子非常相似,一生述而不作,思想都是学生们记载下来的。他深受哲学几大流派的影响,酷爱思考,最喜欢在大街上找人聊天,通过这种日常交流完成它对人生意义的探究,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这是雅典形而上学的起源。苏格拉底全程经历了雅典伯罗奔尼撒战争,目睹了雅典由盛转衰、民主政体陷入混乱的困境,引发了他无尽的思考。苏格拉底由此将哲学从关注宇宙万物向人文关怀转变,哲学从此开始有了温度。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死后,徒弟柏拉图基于对雅典现实的极度失望,对民主政治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提出普通大众就像乌合之众,让他们掌握政治权利无疑是非常愚蠢和危险的。对此他提出了“哲学王”的概念,声称要么统治者成为哲学家,要么哲学家成为统治者,城邦治理才能达到理想状态。为此他一度离开雅典,去到西西里岛寻找愿意践行他理念的人,为此险些把命都搭上。晚年他将对现实政治所有的思考,包括对老师苏格拉底的追忆,写成了一部旷世巨著,这部书便是《理想国》。这部书相当于西方政治哲学的“宪法”,用英国哲学家怀特海的话说“整个西方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就是在为柏拉图的思想做注脚”,这部书多牛,大家自己脑补。

(柏拉图)

而有了前面两位大佬铺垫,到了亚里士多德这里,古希腊的哲学到达了最高峰。亚里士多德知识的渊博程度超过了当时希腊世界的所有学者,他的著作,你光看名字就知道他的知识积累有多变态:《政治学》、《伦理学》、《物理学》、《形而上学》、《工具论》、《经济学》、《修辞学》、《诗学》、《动物志》、《论灵魂》、《气象学》、《论记忆》……。这些还只是他所有著作的一部分,用今天的眼光看,亚里士多德简直就是穿越回去的现代人,亚里士多德因此也成为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从此形而上学和自然科学一道,发展成为西方思想的两大分支。基于这两大思潮,形成了本体论和认识论两大哲学体系,进而发展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流派。到了近代,两大流派出现了以培根代表的经验主义和以笛卡尔代表的理性主义,最后被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理论所统一。这些成果如果追溯祖师爷,亚里士多德当之无愧。 

(亚里士多德)

如果说哲学是一种娱乐的话,那么这种娱乐注定只属于精英阶层,也只有那些有钱有闲的大爷才愿意花精力去追求这种“颅内高潮”,普通老百姓肯定玩不来这么高冷的游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百姓无法体验哲学的精髓,他们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来获取人对世界的认识和对命运的感知。

这个东西叫做戏剧。

古希腊戏剧同样精彩纷呈。戏剧最初发源于希腊民间,是为了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而开展的咏唱节目,时间长了就成了固定的表演形式。希腊戏剧分为悲剧和喜剧。他们的涵义和今天理解的悲喜剧略有不同。

古希腊的悲剧用今天的眼光看应该叫“正剧”,或者叫“主旋律影片”。悲剧故事的内容基本都取材于希腊神话,通过作者的演绎加工,以老百姓看得懂的方式,向社会传递伦理道德层面的精神产品。通过古希腊悲剧,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希腊社会对于人生、命运、责任的思考,这些思考与希腊哲学所关心的问题一脉相承,也是今天任何一个保安大叔都会问你的灵魂三连击: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雅典黄金时代的悲剧作家有三位:

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德斯(每次念都蛋疼)。

最为著名的无疑是索福克勒斯,他最著名的作品叫做《俄狄浦斯王》。这是一个人伦惨剧,讲的是主人公俄狄浦斯杀了自己的亲爹、娶了自己的亲妈,最后自残双眼的故事。你不知道这个故事没关系,但你一定知道有个著名的斯芬克斯谜语:什么动物上午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这个谜语便是《俄狄浦斯王》中的情节;同样,你一定知道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恋母情节”,这是大名鼎鼎的精神分析学派掌门人——弗洛伊德提出来的。而他的灵感依据,就是来自于这部著名的悲剧。今天,凡是想要了解西方古典悲剧的,这部作品是必读经典,也是希腊古典悲剧的最高成就,没有之一。

有“恋母情节”就一定有“恋父情节”,而这个理论也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灵感依据同样来自于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这便是《厄勒克特拉》(怎么老是你们)。同样,你不知道这个故事没关系,但你一定知道特洛伊战争和木马屠城的故事,这部悲剧讲的是希腊统帅阿伽门农获得胜利返回家乡后发生的故事。这部悲剧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以及现代著名作家纳博科夫的诺贝尔得奖作品《洛丽塔》,里面都有《厄勒克特拉》的影子。

(索福克勒斯)

其他两位同样大名鼎鼎。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欧里庇德斯的《美狄亚》都是取材于希腊神话改编而成。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借着神的外衣讲述“人”的故事。既有对人美德的期望和赞许,也有对罪恶与惩罚的思考,还有对人性丑陋、善变、阴暗的鞭笞。他们的作品语言极其优美,配合当时的合唱艺术形式,现场的感染力十分饱满,就艺术水准而言,他们和索福克勒斯齐名可以说当之无愧。

(埃斯库罗斯)

(欧里庇得斯)

说到喜剧,准确得说应该叫做政治讽刺局,它不是用来搞笑的,而是用来针砭时弊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希腊戏剧有点像今天的脱口秀节目,只不过他说的段子是针对某个人物(通常是政治人物)和某件当下的大事进行吐槽,一般以讽刺挖苦为主。最著名的喜剧作家叫做阿里斯托芬。他的作品有《云》、《鸟》等。在这些喜剧中,许多知名人物都成了被嘲讽的对象,后来的风云人物像亚西比德、尼基阿斯、克里昂,甚至伯里克利本人和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都被拉到舞台上恶搞。和悲剧探讨人生命运不同,喜剧往往充满着政治色彩,也因此古希腊的喜剧往往是研究西方政治、历史、哲学的学者必读的参考书,不是因为喜剧本身,而是因为只有读懂这些讽刺背后的内容,才能真正理解古希腊政治运行的逻辑和背后兴衰发展的脉络。

(阿里斯托芬)

这些内容,后面我们开个专题详细讲。

说完哲学与戏剧,接着就是文学成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诗歌与历史。

自古希腊文明成型以来,希腊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史诗,内容基本都是从游吟诗人通过道听途说,经过加工整理后口述而成,典型的就是《荷马史诗》,通俗点说就是希腊版《故事会》。这种套路下的文学作品一定是面向大众,老百姓喜闻乐见。但是随着文明发展进入繁盛期,文学的形式就不能一味下里巴人,也要有阳春白雪的内容,这个空白,就是古希腊抒情诗,代表人物,就是古希腊最伟大的诗人:品达。

如果你不熟悉这个人的作品没关系,只需要知道,这个人在当时希腊文坛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李白。《世界文明史》的作者威尔.杜兰特认为,品达的艺术成就在西方长时间处于顶峰地位,直到英国的莎士比亚和法国的蒙田出现之后,品达的才告别了独孤求败的境地。而莎士比亚和蒙田恰恰受品达的影响很深,品达的艺术成就来自于对古希腊抒情诗的创新。抒情诗原来只是用来给统治阶层歌功颂德马屁文章,但是到了品达手里,他让抒情诗成为反映古希腊市民生活、体育竞技、社会百态的载体,并且还创新利用雅典了戏剧发达的优势,将音乐融入到了诗歌创作中。品达的诗歌都是可以演唱的,这样一来,他把抒情诗请下神坛,让原来阳春白雪的诗歌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后来欧洲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就受到了品达诗歌创作的巨大影响,莎士比亚的戏剧和蒙田的随笔集里,到处都能看到品达抒情诗歌的痕迹。

除了诗歌,雅典文学最负盛名的无疑历史写作。《历史》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两部作品,为后世西方留下了不朽的史学经典。《历史》和希罗多德,我们在前面介绍希波战争时介绍过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上)。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者是伟大的修昔底德,这部作品和这个作者,当得起伟大两个字。

今天大家只要基本常识过关,都知道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关于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的博弈,都来源于这部作品。这部书相当于希腊的《资治通鉴》,开创了西方历史经典叙事方法和写作范本。后面我们讲罗马的故事,最经典的著作莫过于《罗马帝国衰亡史》,如果大家把这两套书并排放在一起读,会发现后者到处都有前者的痕迹,而这部书的文学成就一点都不逊色于史料价值,行文的逻辑严谨、语言精练优美,特别是收录的一篇篇演讲稿,成为了今天一大半西方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公开演讲的套路手册。大家耳熟能详的林肯、丘吉尔、肯尼迪、里根的经典演讲,也到处都能找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影子。

(修昔底德)

也就是说,雅典开创的文学、历史的写作规范,基本奠定了今天西方同类型作品的创作标准,这一规定延续了两千多年基本没怎么变,你说牛不牛?

说完了文化和艺术,再来看看科学和技术。

首先是医学。巅峰时期的雅典为世界贡献了一位医学巨匠:希波克拉底。

希波克拉底提出了著名的“体液说”,大概意思他把人体的基本功能解释为不同液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他认为人体有四种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人体如果想保持健康强壮,那么就必须保证所有体液工作正常,反过来,如果某种体液缺失了,或者四种体液之间比例失调了,那么人体就会出问题。在两千多年前,在那样的科学发展条件下,一个古人能够对人体医学认识到这种程度,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成就。

而且希波克拉底更伟大之处在于他建立了一套医护人员的价值体系,准确说是一种科学和道义并重的精神。今天所有的医学院学生都知道一段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就得名于这位希腊人。从这段誓言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医护人员应该守住的纯粹的道德底线:作为医生,无论对方是男是女、是富贵或是贫穷、他们都是你的病人,应该一视同仁。作为医生,传道授业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救死扶伤的技术,你有义务把这项技术传授下去,无论你是否能够取得报酬。假如没有希腊这些我们今天看起来天经地义的医生的职业操守,就是在几千年前的希腊被定型下来的,从这个角度看,希波克拉底的贡献可谓善莫大焉。

(希波克拉底)

医学之外,探索万物奥秘的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也一样成就斐然。

古希腊的科学发达几乎是必然的。因为当时相当多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比如毕达哥拉斯是数学家、泰勒斯是天文学家,德谟克里特是物理学家。也就是因为他们身兼数职,哲学的发展必然伴随科学的进步。从自然哲学传入雅典的那一刻起,科学理性一直伴随着雅典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亚里士多德更是全方位的大科学家,既为科学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也提供了思维方法的养料。

正是由于这个背景,西方文明从源头上就具有科学与理性的精神。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后世继承这些精神遗产的西方国家能够引领近代三次工业革命。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再到工业革命,并不是西方发现了理性,只不过是将理性放回了应有的位置罢了。科学精神在源头上就一直在西方文明的精神内核里。这一点恐怕是我们中华文明所欠缺的。我们的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达到修身齐家、内圣外王的实践智慧,也更加重视宗法伦理的传承,这些都很好,但是缺乏了“赛先生”的中和、一味通过道德说教是无法实现文明飞跃的,最后难免会沦落到虚无主义。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也必须加快追赶的脚步。

好在,中国吃了不少亏后明白了过来,现在正在急起直追。

总之,说了这么多牛逼成就,大家可能被侃晕了,也可能记不住这些拗口的名字(希腊人的名字读起来想骂娘),作为中国人,我们做一个简单的人物类比(只是简单比对,不精确,别太较真),大家就能感受到雅典黄金时代的文明达到了何种高度:

想象一下,你去参观一个只有几万人的社区街道,当你一走进去就发现孔子(苏格拉底)像一个普通的大爷一样出现在社区中心和居民们侃大山,神医华佗(希波克拉底)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走街串巷,悬壶济世;社区有一栋恢弘的地标建筑,这座建筑居然是天坛(帕特农神庙),设计者是鲁班(菲迪亚斯)。你走进了这栋建筑,发现里面墙上展示着这个街区的历史介绍,写的精彩绝伦,一看作者竟然是司马迁(希罗多德)和司马光(修昔底德)合著而成。大厅里正在召开某个诗人的粉丝见面会,你挤进去一看,发现那个诗人是李白(品达)。

社区有一所大学,当时孟子(柏拉图)还很年轻,在里面当老师,他教的一个学生叫朱熹(亚里士多德),他还有一个小师弟叫班固(色诺芬),正在一边研究历史、一边钻研军事。除了哲学系,大学最出名的是法律系和艺术系,法律系主任叫做鬼谷子(普罗塔哥拉),他门下最得意的两个弟子  苏秦(高尔吉亚)、张仪(芝诺)毕业后,一直在社区里教人如何辩论。这所大学的现任校长就是上面和老百姓侃大山的孔子,但是墙上挂着的大学名誉校长和卓越教授同样让人惊叹:他们是老子(巴门尼德)、庄子(赫拉克利特)、墨子(毕达哥拉斯)、荀子(德谟克里特)、董仲舒(阿纳克萨戈拉)……

整个小区洋溢着艺术的美感,老百姓的精神娱乐尤其丰富,特别是戏曲,小区里四大剧作家汤显祖(索福克勒斯)、孔尚任(埃斯库罗斯)、关汉卿(欧里比德斯)、王实甫(阿里斯托芬),他们写出的剧本都是爆款产品,不仅在当地深受欢迎,也引领着全国的流行风尚和娱乐品味。你发现这个街区真是群英荟萃,星光闪耀,你突然对这个街道的领导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工作人员告诉你,这个街道的党委书记叫李世民(伯里克利)。

这就是伯利克利和他治下的雅典黄金时代。

这样的时代和成就,人类历史上都不多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