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龙泉】龙泉西街:“活着”的城市记忆

 陶冶小筑 2022-06-05 发布于浙江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条老街,对龙泉人而言,这条老街无疑就是西街西街古香古色风韵独特,流淌诗意,既龙泉古城的魂魄,又是龙泉文化的根基,还是一代又一代龙泉人的美好“乡愁”。

   西街位于龙泉市西面,西起宫头村,东至新华街,总长1417米西街肇基于春秋时期,唐乾元二年(759)置龙泉县,因位于县治之西而得名,历代名称有所变更,1975年复称西街。2015年4月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成功列入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名单。2017年7月24日,龙泉晋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西街承载着龙泉古城过往时光,见证龙泉经济社会的发展,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龙泉秀美、繁荣、文明的缩影,“处州十县好龙泉”的生动诠释。它平行于龙泉溪东西向延伸,整条街道的路面条石中嵌,卵石镶边主街道两侧的建筑以二层的砖木结构为主建于宋代的云水渠自西向东伴街而去,构成“一渠一街”的景。以西街为主轴,每隔三、四十米所设的数条南北向小弄,与云水渠一起形成鱼骨状格局,展现“街道依渠,小巷傍水,店铺面流”的貌。西街古时铺面八百间,剑铺、瓷号、香菇行、木材行百业兴旺;手工艺行业特色鲜明,如打制铜器、打制金银首饰、蓑衣、弹棉花等,包罗万象,迄今得到良好的活态传承,悄然留存在古城居民的生活里。

    在目前国内,龙泉西街这样保存得如此完整、包含历史信息量之大的历史街区,已不多见其典型的浙南闽北边城街市风味,蕴含巨大历史文化价值对龙泉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时段的连续性。古街的发展历程已逾五百年,城市发展脉络清晰旧时南方边埠小城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化发展的演变过程,在此都能找到具象的实证。二是特定的历史代表性。龙泉素有“瓯婺八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古时货物多集散于此经龙泉周转,使得古时龙泉陆路水路均得以通畅,为重要的边区货物集散中心;作为古城水路交通枢纽,龙泉青瓷源源不断地沿瓯江运往温州,或转运至宁波、泉州、广州出口,开拓了漫长的海上丝绸之路,旧时闽浙赣边境诸县的百姓,都称龙泉有一条“瓷水”,有一条“瓷街”。三是传统文化的多样化历史上商贸功能的发达,使龙泉古城琳宫梵宇随之增多,大部分社庙是古城的重要标志而今大量社庙延续传统功能,并成为片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形成古城完整的宗教和生活网格。四是文化的包容性龙泉古时为吴越之地,处于浙闽赣边境,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汲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和八闽文化元素,各种文化在这里并存交融,相互激荡,衍化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格局。

   青山环抱,瓯东流。龙泉严格遵循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真实性、完整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原则,科学合理保护、改造利用西街,重塑“活着”的城市记忆再现历史的辉煌,彰显文化的魅力,全面复兴“剑瓷之都”,奋力打造“品质龙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