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第一清官”!清代漳浦知县陈汝咸

 开漳祖庙燕翼宫 2022-06-05 发布于福建

图片

陈汝咸(1658—1716),字莘学,号心斋,浙江鄞县人,清朝官吏,学者称“月湖先生”。康熙三十年(1691年),参加会试取得第一名,成为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历任漳浦知县、南靖县知县、刑部主事、通政司参议,晋为大理寺少卿。陈汝咸为官二十五载,政绩卓著、公正廉洁,治学教化,时被誉为“江南第一清官”,其“良法善政”记载于史书,流传至今,在漳州历史上有一定影响。

图片

图片

陈汝咸像









严厉法纪 严惩恶习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陈汝咸由翰林而被授予漳浦知县一职。到任后,发现漳浦当时的民间习俗轻视生命,动辄服断肠草而死,有人竟以此要挟图谋财物,他严厉惩处这种行为,命令那些因此而被判刑的人去挖掘断肠草根来赎罪。他严禁用神灵巫术手段来治病,公示各种治病处方,制药救济。其次,民间好讼,讼棍从中怂恿以渔利。他劝导百姓要和睦逊让,严惩讼棍,办案明察公正。如遇命案,必亲临验尸,反复谛视,从此讼风渐戢。

图片

漳浦旧县衙

清顺治初年以来,漳州战乱频繁,经历迁界、复界,赋役管理十分混乱。复界后,田地易主,而赋额仍计旧主,旧田主逃避“乱粮”,新田主占据田地却无赋额,且官米、民米等则不同,田赋轻重不均,土豪滑吏相倚为奸,百姓不堪其苦。陈汝咸采取编粮均户,使人丁归籍,“令百姓自报丁口田产,自封投寄,就地定户,以人定产。凡有田之人,皆必立户,纳粮多者开为首户,实行滚单法,以次轮催。”税赋按户定额之后,列榜张贴公布,避免官吏暗箱操作,从中弄权舞弊营私。下令禁止留容匪类、轻生服毒、斗殴、宰牛、赌博、溺女、典妻及久停亲柩等违法行为。积极发展农桑,使人民不受饥寒交迫。

图片

漳浦旧县衙亲民堂

经过三年的践行,法立赋均,清除了自明末以来百余年的积弊。处理案件迅速而慎重,一般民事诉讼,只用书面通知,不派差役拘捕,并能以理以法公正断案,百姓赞其宽恕。至今,漳浦县仍保存着一方刻有篆书“民之父母”,背面刻“尔俸尔禄,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警戒官吏的铭文明代戒石碑。文史工作者考证,这方戒石是康熙年间漳浦知县陈汝咸刻置的,借整饬戒石亭来整顿吏治、整理政纲之意,用意明显,锋芒毕露。为目前全国所仅有,是古代反贪倡廉珍贵文物。

图片

漳浦旧县衙戒石碑

东山关帝庙一方立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公立关永茂碑记》,记载着清初朝廷不把铜山人纳入户籍,以致成为走投无路的大清弃民。直到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县陈汝咸才将铜山各姓以关帝为子民、以“关永茂”为虚拟户主统为一户上报,获准“顶补十七都六图九甲”,从此结束遭人歧视的弃民这段鲜为人知的血泪史。

图片

东山关帝庙














古学振兴 文风丕变



陈汝咸认为要治理好地方,必须振兴教育,以立志、辨学、正心为宗旨,教育民众立志立德,勤奋读书。他兴文教,设义学,教养兼施,多措并举等善政,有效改变了漳浦多年的陋习。他注重培养人才,致力治学教化。他的学生蓝鼎元在《月湖先生传》写道:“大修文庙,造祭器乐器,俎豆、钟鼓,焕然一新。云霄、铜山向皆有朱子祠,先生以渔船二十户暨公溪泥泊税羡充祭祀及诸生乡试之资。”他拆毁学宫中的伽蓝祠,整理儒生陈真晟、周瑛、高登等人所著的书籍,表彰显扬。明诚书院是黄道周讲学的地方,后被僧人占据,陈汝咸派人驱逐僧人并重新整修,邀请有学问有品行的书生任老师,训励士子,并写《明诚书院记》以示永远遵守。

图片

漳浦文庙

为造就人才,知县陈汝咸在所辖的漳浦、云霄、铜山、杜浔创办4所义学,延请学行兼优的学者担任教师。每月初三、十八日会集邑中的士绅在明伦堂讲解经史性理等经典书籍。他亲临教诲,从容辨难,竟日不倦。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铜山所划归漳浦县云霄厅管辖,陈汝咸为恢复发展铜山文化教育,以“有司”之责,“爰葺书院而新之,修明祀典”,特配乡贤黄道周神位以祀,延请教师。次年,又自捐薪俸,带头倡建校舍,扩建书院,亲自撰写《南溟书院碑记》。民国稿本《东山县志》载:“其时铜山隶漳浦,公(陈汝咸)重修南溟书院,培植人才,成绩卓著。”云霄镇城闻风而动,于次年申请设立义学。陈汝咸批准并推镇城岁贡生吴璐执教,首开云霄义学先河。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冬,陈汝咸捐金倡导建书院,在镇城北门外购地重建朱文公祠。云霄溪美进士、石矾塔创建者陈天达应请作《云霄义学记》,盛赞知县陈汝咸倡兴义学、举讲经会、纂修邑志、复先贤祠宇,表扬忠节,转移风化等“以文学饰吏事”的功德善举。自此金浦大地儒风成习,教育影响着一批人。十余年间,造就了蔡世远、阮蔡文、蓝鼎元、庄亨阳、陈梦林等一批俊才,从而为后世科举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














擅于韬略 招抚安民



为消弭虎患,招安海匪,陈汝咸做了许多好事。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有“贼党”百余人潜伏七星洞,欲招伙入海。陈汝咸不负民之所望,出兵袭击,贼逃窜平和山中,伺机反扑。他密招其党羽,以重利收服,使其诱擒头目。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十月,在古雷擒获海贼徐容等十余人。陈汝咸在审问得知,治理海盗务必剿抚结合方为上策。于是,上书督抚请赦其罪,令其招抚海上余党自赎。一时间,海盗余党陆续归诚,海氛平靖,商旅通行。

图片

清代漳浦县衙内景(资料图片)

陈汝咸在漳浦任职12年来,励精图治,社会发展、教育进步、德政卓著,深得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朝廷知晓其政绩后,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 调他去治理南靖多盗的棘手问题。

漳浦人有这么一位好知县岂能不珍惜呢?漳浦民众得知陈汝咸即将离开漳浦,极力挽留。面对含泪的百姓,他只得趁夜色朦胧离开漳浦。县中的百姓请求他留任而不能得到允许,自发为他修建一座生祠,叫月湖书院,每年按时去祭祀。老百姓用这种古代人认为可以永存于世的郑重方式,纪念他在漳浦历史上留下铿锵的一笔。














鞠躬尽瘁 清风可嘉



陈汝咸离开漳浦后到南靖任职,他严诛首恶,各路盗贼纷纷自首接受招降,为朝廷树立了威信。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他被调入京城担任刑部主事,后被提拔为御史。这时适逢海盗陈尚义向朝廷乞求投降,陈汝咸就自己向朝廷请求前去招降。皇帝命令郎中雅奇偕同陈汝咸所推荐的阮蔡生一起前往,陈尚义率领他的党徒一百多人果然前来受降,这一年,陈汝咸又被提拔为通政使参议。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他奉命赴陕西、甘肃赈济灾荒,徒步巡视于穷乡僻壤,因操劳过度且感染疾疫,在固原去世,终年五十七岁。入殓时,地方有司检视他的遗物,只有一套衣服和一串铜钱。噩耗传来,漳浦“民众奔哭于月湖书院,数十日不绝”。人们募捐钱财购置义田,每年供奉祭祀从不间断。

图片

陈汝咸所撰书匾

陈汝咸身为知县,生前清廉勤政,死后“囊橐萧然”,这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社会中是十分罕见的。消息传到朝廷,康熙帝得知后,连连赞叹“好官!”鼎元称赞他:“良法养政,不可胜述”。蔡世远称赞他:“正己率物,廉以居身,俭以养德,至(浦)之日,一以兴利除弊为己任”。






《清史稿·陈汝咸传》载:“修文庙,造祭器,时会邑中士绅於明伦堂讲经史性理诸书。设义学,延诸生有学行者为之师。修朱子祠。教养兼施,风俗为之一变。会大水骤涨,几及城堞,舆钱登城,多为木筏,渡一人与钱三十,人皆以钱助拯,活者数千。多方抚恤,虽灾不害。”

图片

陈汝咸曾主修《漳浦县志》

陈汝咸在漳浦任职期间,两次组织续修《漳浦县志》共20卷,亲自撰写“赋役”等篇,为漳浦留下了存史、资政等翔实的珍贵史料,所著《兼山堂遗稿》《漳浦政略》流传于世,多篇诗文载入《漳浦县志》《东山县志》,其传略载于《清史稿》《漳州市志》《漳浦县志》。

(来源:闽南日报 黄辉全,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