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说再说:跛足和蹄病损失大!

 犇羴工作室 2022-06-05 发布于吉林

图片

在养殖现场,母猪蹄病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话题。跛足、蹄病问题在母猪场相当普遍,给养殖户造成不小的损失。一项国外研究35万头母猪的死淘原因后发现,29%母猪死淘是因为跛足/受伤/卧地不起。同时,跛足及蹄病也会影响母猪生产性能及表现

曾在美国金宝服务、也是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的知名猪繁殖生理学家Mark Wilson博士,针对这一话题做过直播报告,分享了跛足、蹄病在母猪生产上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跛足的发生问题

识别二维码,查看直播回放及PPT下载

跛足在母猪生产的现状

图片
图片
在母猪生产中,跛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吗?

爱荷华州立大学和生猪协会曾经对母猪死淘的原因做了一份联合调查,收集了美国100多个猪场,35万头母猪的数据。有两个有趣的发现是:

1)39%的死淘原因是未知的;

2)29%是由于跛足或行动问题造成的。

而跟踪调查发现,一年后的跛足比例并没有下降的趋势,所以,跛足问题在母猪生产中是相当严峻的。

图片

▲母猪死淘原因

而不同的母猪胎次是否有差异呢?

答案是「有」 --- 一项2.4万头母猪的研究发现,造成后备母猪和头胎母猪淘汰的两大原因是繁殖表现和跛足,其中,头胎母猪因跛足而被淘汰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后备母猪和第二胎母猪。究其原因,这可能是因为后备母猪和头胎母猪要适应猪舍地面这个新环境,于是造成蹄病增加。

想想看,这些母猪还没有充分发挥价值就早早被淘汰,这无疑给养殖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猪场而言,当然希望母猪的胎次越多越好,这样才能最大化盈利嘛 -- 母猪最高产的胎次往往出现在三到五胎,然而在三胎以上的母猪中,蹄病的发生率仍然是比较高的(这主要是因为蹄趾或悬蹄过长,下面会讲到)

这么看来,母猪跛足是常见的、且是导致死淘的主要因素之一,最终可能导致母猪无法充分发挥它的价值。看来,这个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图片

母猪各胎次因为跛足而淘汰的比例

图片

跛足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图片
图片
除了直接导致死淘以外,跛足也会通过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从而降低母猪利用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跛足的后备母猪转入配种后,即使发情,也很难怀孕;同样的,跛足的母猪断奶发情间隔也往往延长,都会导致「非生产天数」增加

2)母猪因跛足导致采食困难,采食量下降,泌乳量下降,初乳中免疫球蛋白IgG减少,从而导致断奶前仔猪死亡数增加、仔猪断奶重下降,结果就是仔猪的数量和质量均下降,影响整个猪群生产力;

3)母猪跛足会增加死亡率,而且在美国屠宰场是不屠宰跛足母猪的(没法儿卖肉),于是进一步降低母猪的剩余价值;

如果减少跛足,可以帮助增加母猪使用年限和价值。在美国,假设一个企业的母猪存栏量为22万头,那么母猪更新率」每改变1%,就可以创造31.5万美元的价值;后备母猪转化率」(母猪在群达到两胎或以上的比例)每提高1%,就能增加40.9万美元的利润。因此,通过预防和改善跛足来改善母猪的利用率、最大化早期母猪的生产力,是很重要且回报很高的。

图片

从节省成本的角度 --- 如果能够解决蹄病问题,那么可以同时降低直接成本(比如母猪更新率)间接成本(比如非生产天数、受孕率、分娩率等)

举个例子吧!假设一个猪场有1000头母猪,非生产日每天的损失大约是16-19人民币(2.5-3美元),那么如果总活仔数增加0.3、断奶到发情间隔缩短0.2天,就可以少损失24万人民币,平摊到每头母猪每年就能少损失240元。
图片

造成母猪跛足的原因

图片
图片
造成母猪跛足的原因有很多 --- 受伤、炎症、疾病、后备母猪的体型、生产环境(地面、通风),它们都是可能的因素。其中,受伤和炎症是最主要的两个原因。
图片
下面来分别展开讲讲 --- 

1)外力受伤:外力损伤的常见例子有母猪的一只蹄踩到另一只、或是工作人员关闸门时不小心伤害到猪蹄......当有受伤时,蹄趾颜色会变、且蹄角会变得粗糙,同时往往造成出血、横裂、以及双重蹄底、蹄跟、蹄壁。

湿的、光滑的、坑洼的地面都比较容易让蹄跟受伤 --- 如果蹄趾和关节等运动器官出现问题,在「蹄跟」这一角质层最软的部位就会过度生长、表皮增生,使得蹄趾质量变差;而蹄跟的血管和神经是蹄趾其它部位的十倍之多,长期和地面磨损就会导致蹄跟肿胀变大,末端蹄趾挤压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和疼痛,甚至出现血泡。

图片

图片

2)炎症:感染性因素会引起蹄皮炎、真皮脓肿和坏死,也可能出现蹄叶炎(这个在猪上的相关研究较少)

炎症与受伤可能常常挂钩 --- 当蹄跟或蹄底的损伤时,会形成一个「白线龟裂」(white line lesions) ,而在猪场里,排泄物容易进入白线龟裂的部位,进而由外到内的感染,引起一系列的发炎、疼痛和跛足。

但同时要注意,炎症不仅仅来自于蹄趾的损伤,肠道紧密连接受损引起的肠漏也会产生炎症因子,进而影响角质细胞的增殖。

图片

3)疾病:包括引起软骨和关节损伤的骨软骨病osteochondrosis、常见于育肥猪的猪滑液支原体,以及常见于生长猪的猪鼻支原体,它们都会引起猪的炎症反应。

4)蹄甲角化不良:这是指蹄甲形成的过程被干扰了,导致角化不全或过度角化,蹄甲组织的分离,疼痛感加剧。

5)母猪蹄趾过长也是造成跛足的一个原因。如果只有一个蹄趾过长,那么比较容易因为地板空隙挫伤、闸门夹伤、踩伤等受伤而引起角质增生;如果四只脚都有蹄趾过长问题,那要考虑是否是肠漏、肠道损伤等炎症反应引起机体代谢异常。

相比于内侧蹄趾,外侧蹄趾更容易过度生长,这种内外侧的不平衡会影响行走 --- 母猪往往会身体略微后仰,来减轻行走给蹄跟带来的疼痛,这种姿态会进一步造成悬蹄dew claw增长。

我们的经验发现,当饮水中的总溶解性固体TDS含量超过1000ppm时,会引发蹄趾过长。

图片

猪蹄结构示意图

图片

炎症引起的后果

图片
图片
1)采食量下降、营养利用率下降 --- 头胎母猪一般会比第二胎少采食15%;同时,如果有炎症、免疫激活的话,除了正常维持需要外,免疫反应会优先消耗23%的能量,那么哺乳、生长和繁殖环节能分配到的营养就会很少,进而导致母猪体重损失,断奶到发情间隔延长,下一胎活仔数减少等一系列后果。

图片

炎症下的营养分配

2)影响繁殖性能。炎症和严重的营养不良会引起「卵巢闭锁」或「卵巢囊肿」,不会有发情表现,于是这些母猪可利用的繁殖天数少,产仔数也就少了。

3)减少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数量,并抑制卵巢分泌激素,导致跛足的母猪养育的仔猪的活力变差。

图片

▲免疫激活会增加猪的维持需要代谢能
(图片来自nationalhogfarmer.com)

图片

如何减少母猪的跛足发生率?

图片
图片
要减少母猪跛足,得从后备母猪开始抓起 --- 

1)选择体型和行动姿势正常(没有外八或内八字)的后备母猪,避免选择腿和蹄呈现镰刀型弯曲的形态,且臀部斜率(从母猪的后背部到尾部划条斜率,rump slope)不能太大;

2)重视后备母猪早期的蹄角组织的高质量发育,这有助于保障后面的胎次不出现太大问题;

3)对后备母猪早期的精心照料会决定母猪的使用年限

4)营养方面:配方的合理性和有机矿物质的正确选择对蹄的健康有帮助;

5)在猪场要建立和实施良好的母猪淘汰程序

6)给长蹄的母猪剪指甲(修蹄,trimming claws!这可以延长经产母猪的使用年限。

图片

后备母猪的理想特征

图片

图片

图中10即表示臀部斜率

(图片来自Peters et al., 2020)

图片

有机微矿对母猪跛足的改善作用?

图片
图片
根据金宝公司的研究,金宝高效能有机微矿可以帮助环绕蹄甲的角质细胞发育,受伤修复也快。越早饲喂越好,从保育阶段就可以添加。

金宝在德国、比利时、荷兰和西班牙一共15个猪场做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9个月到一年「金宝高效能有机微矿」的母猪患有中度和重度蹄病的比例显著降低,且没有蹄病的比例明显提高。

还有一个故事 --- 在2012年以前,有一家养殖企业因跛足导致的死淘母猪数年年增加,因此,在2012年,他们决定用一半的母猪(约3万头)来做试验,添加金宝高效能有机微矿,结果效果很明显 -- 随后几年里,死淘母猪数出现快速下降,2013到2016年间,整体死淘母猪数下降58%。他们到今天还一直在使用金宝高效能有机微矿,最大化地减少蹄病的发生。

图片

▲金宝高效能有机微矿产品Availa Sow「氨维乐-母猪」显著减少因跛足造成的死淘母猪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