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的童年被爱的阳光照耀着

 熙桓心理 2022-06-05 发布于北京

最近就在儿童节前后,又闻一名小学生因疫情在家上网课没按时写作业跳楼自杀的事件发生!还没来得及过本该属于他的儿童节。记不清又是第几起悲剧的发生了,据说孩子的爸爸在楼下悲痛欲绝,纵使千万声呼唤也叫不醒昨日还活蹦乱跳的孩子,他内心一定充满了内疚、悔恨、自责、回忆和无法接受......

而家庭悲剧案例历历在目,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的孩子们在抗议,在求救!

四川泸州小学生留下字条“活着太累”后从高楼一跃而下。

江苏无锡,一名12岁的女孩,在开学第一天跳楼自杀,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安徽合肥,一名15岁学生因学习问题与父母发生争吵后,爬出阳台扬言要跳楼。幸好被派出所营救。

陕西商洛,一初三女生,从教学楼三楼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江苏南通,一名15岁初二男孩从19楼坠落,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河北邯郸,一名9岁学生,因未按时完成作业,曾被老师踢出“钉钉群”,从15楼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河北石家庄,一名12岁学生,因上网课不积极,被家长严厉训斥了几句后,从楼上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

《致孩子》

                                           ——纪伯伦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

却并不属于你。

种种案例悲剧的发生,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老师体罚或批评学生;二是家长责骂或控制孩子,几乎都与学业有关。内卷开启了只有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模式。

我们看到他们身上的压力,也看到横亘在他们和家长之间的沟壑。据英国《经济学人》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儿童自然居世界第一,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十万青少年死于自杀,超过16%的学生都有轻生念头。中小学生被心理障碍及抑郁困扰的互联网数据约21.6%-32%。这数据看得让人触目惊心。学校和家庭都不能忽视这个群体。

我们的社会对于孩子的期待越来越高,学校的考核指标越来越多,家长们的耐心也越来越少。特别是疫情形势下,家长居家办公,孩子居家学习上网课;作为家长与孩子同一屋檐下,有的感情升温有的鸡飞狗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如果不干预或干预不及时,很可能形成自杀行为的主要情绪——抑郁。

这让我们不得不再度审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近些年,青少年的情绪问题不断增加,因为现在学习越来越紧张,焦虑的小孩子一年比一年多。有的情绪低落或烦躁,有的对平时有兴趣的事失去兴趣,有的胃口变差,对学习排斥。严重的甚至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呕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完成作业、失眠等。

作为这一届父母也难,双职工家庭各有各的工作,大人工作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孩子学业压力小;所以他们更加期望孩子长大后不要像自己一样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为了孩子不输起跑线不断地 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童年的快乐更是无从谈起。

“幸运的人一生都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这是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一句经典理论。

当在童年时期在心里种下一颗爱的种子,无论以后的道路怎样曲折,你都会被爱支撑着,这种信念治愈着陪伴着难过的当下,让你有勇气相信人间值得。

而一个缺爱的童年,以至于他往后的一生都在寻找童年缺失的东西。甚至丧失爱人和被爱的能力和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力,亲密关系会出现问题,也难以处理成年社会的人际关系。他们被童年的阴影笼罩着,如影随形,杯弓蛇影的精神状态,给他们的自身生活带来解决不完的麻烦和痛苦。

我们身为父母也是从童年时光过来的,我的童年在乡村长大,八零后的一代人没有电子游戏,没有课外补习班,更没有取之不尽的零食。八零后的童年是个分水岭,此后的童年开始变得精细,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一个集体回忆了。

印象最深的作业是寒假作业和暑假作业,暑假大部份时间都在爬树摘枣捕蝉;下河捉鱼摸虾,我们的游戏是跳橡皮筋,抓石子,打玻璃球;没有零花钱了就上山采些草药晒干后让大人帮忙卖到集市上换钱来积累属于学生时代“原始启动资金”。

在玩的空档,还得负责看管弟弟妹妹及家里房前屋后晒的五谷杂粮鸡鸭狗猪等。但如果同小伙伴玩耍而忘记了大人的叮嘱,天黑父母回到家肯定免不了一顿责备和唠叨......这是我的童年,一样有心酸委屈和泪水欢笑终究是回不去了。之所以觉得童年很美好,是因为有回忆存在,有往事可追忆就是一种幸福。

我们是否应该给孩子们一个可追忆的童年,若干年后的他们,在被工作填满的成年生活里也有童年的谈资。

记得小学课本上革命先烈李大钊教育子女时说过“学要学得踏实,玩要玩得痛快。”当时我的印象很深刻,我理解的意思是学习的时候不要惦记着玩,玩的时候才能痛痛快快的玩。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出现叛逆行为.他们不肯听从大人的管教,和大人对着干,你想让他干啥,他偏不干,你不准他做的事,他偏要做;他们喜欢挑战你的权威和耐心,喜欢发脾气、闹情绪,还喜欢固执己见、大喊大叫,甚至粗鲁无礼地打骂家人。

这些叛逆行为,可能让整个家庭陷入焦虑和狂躁,家长和孩子的情绪都被弄得很糟糕,夫妻之间也可能因为孩子的叛逆而发生争吵。更严重的是,这些行为还可能影响到孩子自己的学习,影响到他们的学校生活、兴趣爱好和人际关系。如果不及时纠正,还可能导致其终生的性格缺陷。

当你不停地责骂孩子,惩罚孩子,孩子不会停止爱你,他们只会停止爱自己。

既然父母难当,孩子喊累,这时候的你可能需要更合适又省力的教养方式。

放弃对孩子的控制,才能获得更多的掌控权。

不再强迫孩子听话,孩子才会开始听你的话。

无论是过度溺爱还是过度控制,都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示受方式就是理解孩子,这是家长与孩子建立安全感和价值感的重要前提。

家长的常见教养方式:

吼叫和打骂——本质是你在向孩子发泄情绪,而孩子也会有样会样,只会因为力量弱小暂时屈服于你,长远来看得不偿失。

批评嘲讽和威胁——你的攻击性的语言方式不断否定孩子的想法感受和价值,损害孩子自尊心的同时,孩子会感感觉被孤立,因此对父母产生怨恨。

唠叨和说教——车轱辘话来回说;这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厌烦,拒绝倾听,更不会照做。

翻旧账——这种沟通方式作用很小,伤害性极大;不管是亲密关系还是亲子关系都不可取。

反问和质问——这种沟通方式直接把孩子放到你的对立面,孩子只会慢慢疏远你,更不会听到他的心里话。

孩子常见的心理压力:

情绪管理能力不成熟-敏感,冲动,恐惧,愤怒。

自卑-学习成绩不好,来自外貌的焦虑。

校园欺凌-发生在校园内的攻击行为(欺压、侮辱、暴力等)。

攀比嫉妒-衣服、用品、家庭背景等。

生活拮据-如负债、生活费、高消费等。

性骚扰-校园内外发生的性侵害、性骚扰等。

早恋-失恋、暗恋、师生恋等。

综以上种种家长与孩子的问题汇总,解决方案不难。我最常说的一句话,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尽可能的放下家长的角色,你要与你的孩子做朋友,小朋友也是朋友。因为只有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你们才是平等的;只有进入朋友的角色,你才能走进他的内心,他会给你分享他的小秘密和小确幸,你才能知道他最近在看什么书,认识了什么样的新朋友,以及当下的情绪状态。你才能更好了解你的孩子。

但大人们经常没有耐心,强行质问和强制要求只会让孩子内心越来越封闭。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为了你好!其实这句话是有逻辑错误的,大们只是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和自己多年来摸爬滚打积累出来的经验,去掌控孩子的未来的人生走向。

看待教育这个问题,我们要回归问题的本质,首先孩子来到这世界是独立的个体,父母要享受养育和陪伴的过程。树大分枝,人大分家。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父母做好监护人,呵护他的成长,身体的成长和心灵的成长,从认知能力到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三观塑造到人格完善等,这才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首当其冲的根本任务。

而太多都本末倒置,一味的追求成绩和花样百出的业余爱好,最后孩子累的不想活,父母也累得崩溃。当然我也非常理解内卷的严重性,一想到别人家孩子都在学,那种焦虑的情绪顿时就是心头涌上了眉头。但越是这样,作为父母越是不能乱了方寸。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跟风式内卷只是战术上的勤劳,这是在掩盖你战略上的懒惰。

The End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心理咨询专业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