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姚绍/继父

 河南文学杂志 2022-06-05 发布于河南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大型文学刊物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网络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知乎号、360个人图书馆七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本刊纸媒及公众号只刊发原创首发稿件,请勿一稿多投!


 姚绍


在去学校图书馆的路上,他收到了妈妈打来的电话,电话的那端,妈妈哽咽着断断续续地说:“孩子呀,你回来吧,你爸爸又住院了,这次恐怕不行了……”

他还没来得及问一下是怎么了,那边的电话已经挂断了。

他是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为写毕业论文做准备的。一石击水,妈妈的一个电话,把他整个的心绪全部打乱了。况且,“爸爸”这两个字在他的心目中是一个可怕的名词!少年时代,一听见别的孩子叫爸爸,在他的脑海里就会立刻出现一个凶神恶煞般的男人形象,他甚至会浑身瑟瑟发抖。天呀,我的爸爸在哪里?

在他幼小的记忆里,爸爸只是个模糊的影子。准确地说,只有一点儿残存的回忆:一个男人把他高高地举过头顶,后来又落在那个男人的怀里,紧紧地抱着他,用胡茬糙他的脸,他觉得又痒又疼,哇哇直叫,两条小腿乱弹,用小手拼命地去抓那人的脸……。那是刚有记忆时的事情。

后来,他就单独跟着妈妈,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妈妈蹲下来洗衣服时,他就伏在妈妈的背上,用小嘴啃妈妈的衣服,妈妈直叫痒痒;妈妈做饭时,他就抱住妈妈的腿,在妈妈的身子下边钻来钻去,妈妈会大声的叫他安生;妈妈下地干活时,就在地头插上一把大伞,伞下铺上一些干草,他就坐在伞下玩他的小手枪…..

爸爸是什么样子,是高是低、是胖是瘦、是黑是白,是俊是丑,真的一点印象也没有了。上学后才听到别人议论说,爸爸是个煤矿工人,是个很忠厚诚实的汉子,可惜在一次矿难事故中死了。

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妈妈一大早就起了床,梳头、洗脸,并换上了平时很少穿的新衣裳。他清楚地记得,那天他也被打扮的干干净净,尤其是穿上了平时不让他穿的新球鞋,心里觉得很美。之后,妈妈带他坐上了一辆小拖拉机,在坑洼不平的黄土路上颠簸了一段时间,尔后进了一个他从来没去过的陌生的镇子,进了一个陌生的大门,见了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他瞅了一眼,不觉得那人可亲,也不觉得那人可憎,只觉得那人很壮实。这时,妈妈拉着他的手走近那男人,并催促他说:“宝宝,叫爸爸,快叫爸爸!”

那年他七岁。他第一次对妈妈的这种亲昵觉得反感。他低着头,咬着唇,握着小拳头,像一个小木桩一样立在了那里。怎能对一个陌生的男人叫爸爸?任凭妈妈千呼万唤,他一动不动,像头小犟驴。再催,几乎要发火了!

这时,听见那个男人说:“算了算了,别难为孩子了。”

妈妈太不像话了。他觉得很委屈,满脸的泪水,哽咽起来……

一直没叫过爸爸,长大了,就叫叔。

叔取代了爸爸的地位,也成了实际意义上的爸爸。

在他的印象里,这个爸爸一点不亲他,也不爱他,不配“爸爸”这个美好的称呼。一个“打”字充满了整个记忆。他心里也很明白,他们之间根本就没有血缘关系,他不可能叫他爸爸。

小学三年级那年,有一次,班里的一位同学愿意替他出钱,带他到镇上一家网吧玩游戏,一玩起来就忘了时间,下午没去上课。晚饭后,继父摸黑骑着三轮车在网吧找到了他。到家后,那一次,打得好狠,一巴掌下去,屁股上就有了五个暗红色的手指印。疼呀,真疼,撕心裂肺!当时自己太小了,被继父的一只大手按住就丝毫动弹不得。只好乖乖地挨第二巴掌。

可第二巴掌没打,只听见那男人说:“还敢不敢逃学?”

“叔,我再也不逃学了。”

片刻,又问:“还敢不敢去网吧?”“叔,我再也不去网吧了!”

“真的?”

“一定!”

从此,他真的没再去过网吧。他心里很明白,再去还是会挨打的。反正不是他的亲生!下手是不会心疼的。在他心里有两个字:一个是“怕”,一个是“恨”。

还记得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玩耍,在相互投掷的过程中,把邻居一家的一个花盆砸碎了。邻居的那个婆娘来到家里又吵又骂,非要赔偿不可。无奈,继父掏三十元又给邻居买了一个花盆,并登门道歉,了结了此事。这一次,他又挨了一顿好打。后来他知道,三十元钱需要继父蹬五天三轮才能挣回来啊。这次,他又记住了一条教训,不和调皮的孩子们打闹……

当他听到妈妈说“这次恐怕不行了”的话时,心中莫名其妙地产生出一丝丝的快意,甚至有一种解脱感。但这种感觉一闪念就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忧愁与挂念。“爸爸”要是真的不行了,以后妈妈的生活该咋过呀?自己的生活来源在哪里?于是,他不再犹豫,决定回家看看,虽然是在大学毕业前夕正在专心致志写毕业论文的关头。

学校到家坐车是两个小时的路程,他风风火火地往家赶。

回到家里,知道继父已经入了医院。

在医院手术室的走廊里,他远远就看到母亲瘦弱的身影在门前走动,显出一种焦急与无奈。当妈妈看到他时,一把把他拦在怀里,声泪俱下地哭诉道:“孩子,妈还想着你不回来呢。妈知道你恨他,他打你,妈在眼前都看到了。疼在你的身上,疼在妈的心上呀!”】

妈啜泣起来,说不下去了。

待缓过神来,妈给她讲了一件往事。

有一次,当他的亲爷爷听到小孙孙挨打的事时,曾气势汹汹地来到过家里兴师问罪,问那个男人是不是娘生的,是不是人操的,怎么连个畜生都不如,虎毒还不食子呢,你咋那么狠心去打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咋下得去手?难道就因为不是亲生吗?你觉得拖累你了吗?

那个男人“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给爷爷赔不是,说,爷儿们,我知道错了!我不该那么狠地去打孩子。可我也有我的想法呀。我觉得这孩子聪明,有灵性,是块好料子,可就是顽劣成性,撒马游缰呀。常言说真金子不打不成器呀!打他我心里也很疼哦。过后我心里也很后悔呀!……

说到动情处,妈妈哽咽起来,说不下去了。

像一瓢冷水一下子浇在了一个睡梦中人的脸上,他心里猛然打个激灵。是呀,自己一听到别人喊爸爸,就觉得人家的爸爸多么好,自己总会挨打,咋没想过自己为什么挨打?咋就没想过继父的好处?

一件件往事浮现在眼前。

一个深秋的夜晚,漆黑的天空中下着濛濛细雨,寒风摇撼着快要落完叶子的树枝发出疯狂的呼叫声。自己高烧不止,昏迷不醒,妈妈在一边急得直掉眼泪,说是等到天亮送医院去看医生。继父急了,立马把他背到身上,用塑料布披在头上,冒着漆黑,踏着泥泞,跑了五里路把他送到乡卫生院,吃药打针住了几天,自己病好了,爸爸却累病了……

继父是个下岗工人,靠蹬三轮车微薄的收入维持着这个家,常年省吃俭用,在记忆里没见过继父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上初中时,继父还隔三差五地买些自己喜欢吃的食品送到学校来。每次当妈妈提到给爸爸买件衣服时,继父总会说,省下钱给孩子买身新衣服吧,孩子是个学生,要干干净净地站在人面前……

他想不下去了,心里一阵阵揪着疼。十几年过去了,自己咋就没想到过这些呢?他捶胸顿足,猪脑子呀?自己是头猪吗!我混账呀!他突然醒悟过来,

心中在喊,爸爸,儿子回来看你了!

……

手术室的们终于开了。第一个走出来的是一个慈眉善目的女医生。她看了一眼他,然后转脸对妈妈,神情沮丧地说,病人是劳累过度,心肌梗死,没办法,我们已经尽力而为了。

他不顾医务人员的阻拦,疯了一样地冲进了手术室,伏在老人的身上,声嘶力竭地哭喊:“爸爸!爸爸!……”

欢迎关注河南文学杂志抖音号

作者简介


     姚绍,笔名遥远,河南省襄城县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文学》杂志签约作家。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其小说《天意》《龙门》《军装》《花朵朵》《一件玫瑰红鸭绒衣》《白茶》《一朵洁白的云》等近百篇作品散见于《奔流》《河南文学》《百花园》《小说林》《北方文学》《江南作家》《首都文学》《河南日报》《郑州日报》等省内外报刊。出版有文学作品集《天理》《花朵朵》,小说集《龙门》《襄城小说9人书》等。部分作品被收录年度选本及获奖。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