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局”就是胸怀宇宙?你错了

 百花A彩虹 2022-06-05 发布于江苏
文章图片1

“伟人的伟大之处在于,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

---本文约2700字,阅读需5分钟---

灵魂发问

· 为什么格局大的人反而知道自己的不足?

· 为什么说事业的成功率和影响力决定了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 培养哪些硬核实力,可以成为信息时代的人生赢家?

很多人说,你对人生是什么态度,人生就会对你什么态度。

有趣的是,在英文中,态度“Attitude”与格局“Altitude”仅一字之差,但并非同义词。

我们首先要有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有超然、广博的格局,在激烈竞争的当下,一个良好的格局能引导你时刻睿智的仰望星空、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如果你也认同选择比努力重要,那么这本原腾讯副总裁吴军所著的《格局》,或许会让你大呼过瘾。

命运和格局:那些你无法控制的宏观因素

格局,一个有些鸡汤的词语,到底意味着什么?

作者吴军的态度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首先,你要跳出自己的小圈子,看见历史的滚滚洪流。

20世纪初,美国投资人JP摩根料定电气革命即将颠覆一切,可是他不知道哪位发明家的成果将会改变世界,于是他不仅投资了日后发明电灯的爱迪生,也投资了爱迪生的对手特斯拉,甚至也投资了特斯拉的对手、无线电的发明人马可尼。

结果不言而喻,摩根的公司在今天已成为享有盛誉的一家世界级投资银行,坐拥2.5万亿美元资产。

但同时代的另一个投资人,作家马克·吐温的格局就有些差了,他一生赚取了无数稿费,却将自己的投资款项集中在自己熟悉的一些出版公司,而对日后改变世界的贝尔电话技术不屑一顾,最终在投资上一事无成。

可是格局就仅仅意味着洞察世界的宏观进程吗? 不够!你还需要在框架内找到自己的位置,“识别自己的能力圈”。

曾国藩是很多人的偶像,他上马能带兵、下马能治国,学问做得好、道德水平又高,堪称千古完人。

但他深知自己的不足:他有帅才,却无将才,所以在围剿太平天国时,自己便放权给前线将军,也不争功劳;到了晚年,自知精力不济,就推荐学生李鸿章继承自己的衣钵,为国效力。

个体固然是渺小的,但承认自己的渺小,尊重宏观进程、绝不逆势而动,却是成长为伟人的前提。

目标与态度:那些你可以利用的心智法则

著名哲学家康德说,人应该敬畏两种东西:一是头顶的星空,而是心中的道德规律。

星空亘古不变,那么这世上有哪些我们可利用的心智规律呢?

第一,慢下来,别急躁

中国过去40年的高速发展催生了世界上最焦虑的一批年轻人,他们普遍认为“不忙”=“不上进”,个个是时间管理大师,迷信速成,让成功学鸡汤大行其道;沉迷于鸡毛蒜皮式的“勤奋”,用以掩盖自己“战略”上的懒惰。

但他们不明白,休息的本质是从外界获取信息与能量,为自己趋于无序的系统,引入“负熵”的秩序感,最终却反而能提高效率

比如美国的大学教授每7-10年就有一次长达半年的带薪假期,他们可以环游世界、访学或者做顾问,由于没有工作压力,他们反而能够趁此开拓眼界,实现自己科研水平的飞跃,最终回馈给大学。 这就是大学的格局。

第二,成就取决于三个因素:做事情的效率、每件事的成功率以及影响力

但要注意,三者是相乘,而非相加的关系,也就是 效率×成功率×事业影响力=成就大小

三个因素中,效率无法拉开差距,比如我一天能做50个烧饼,你多些,但也只能做60个。

但成功率和影响力却有几何量级的差异。同样是创业,有的人三心二意,走马观花地跟风做自媒体,再摆摊,最后开奶茶店,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但“老干妈”陶华碧一生却也只做好了辣酱这一件事;再者,同样是手表,一万块国产电子表价格都比不上一块“百达翡丽”。

拼命试错、快速迭代,在一个有前途的细分领域做到极致,是为成功

第三,成功方法论的简化版模型:“三条边”

文章图片2

如图所示,不管是创业、学术还是从政,世界上一切的“成功”都可以被分解为这样一个过程:在一定的“知识基线”上,我们努力爬上金字塔型的“阶梯”,最后做出突出性贡献。

接受教育,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基线”,因为“基线”以下的“民科”或许能“鼓捣”出“电动汽车”,但绝无法造出载人火箭;在攀登中,随着你涉足领域的深入,能够参考的经验越来越少,最终孤军奋战、曲高和寡,但若能做出一点突破,便可名垂青史。

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或多或少遵循了这个模型:踩着前人的肩膀,拼荆斩棘,但也尊重、敬畏时代的局限性,最终来到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实现了人生价值。

展望和遐想:未来的法则与胜出者

我们努力奋斗,是因为相信明天会更好。

但真要拥抱未来,多少人仍旧心里发怵,内心一片混沌。 吴军参考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的著作《爆裂》,为我们总结了未来世界的三个规律。

第一,真正安全的,恰恰是那些拥抱风险的人

深圳是中国的“硅谷”,而它之所以能成为全世界很多高端硬件产品的供应源,是因为这里有着许多坚韧、愿意承担风险的中小企业,正上演着当代版本的美国“西进运动”——权威永远会过时,但成长却必须以冒险为前提。

第二,信息时代,赢家通吃

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性无限收敛至0。在网络出现前,二三流的艺术工作者还是有饭吃的。像梅兰芳这样的“名角”可以出入宫廷;二流的演员可以去达官贵人家唱堂会;而三流的戏班子也可以走街串巷。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有流量的网红大V动辄百万流量,但三流的Up主却几乎不能养家糊口。

文章图片3

如图所示,红色的“2”代表互联网之前,而黑色的“1”代表信息时代的资源分配体系,个别能力超强的人在技术的加持下垄断了市场,鹤立鸡群。 “良好”变得廉价,因为10个90分的老手也许都抵不上一个100分的高手。

第一,优质的严肃内容才是永恒稀缺的。 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看八卦杂志每小时可以产生10美分的商业价值,看电视每小时可以产生20美分的商业价值,而“毫无趣味”的高质量严肃杂志,比如《经济学人》,却可以创造1美元的价值。因为优质的关注者不仅可以直接带来高收益,还能给扩大商家的影响力,在未来,物质、内容都会过剩,最宝贵的是人的时间和注意力

一个人要提升格局,首先要敬畏那些不受自己控制的力量,然后顺应时代的节奏,向智者“取经”,洞察未来的规律,做好“世界观”的建构。 然后聚焦于个人成长的“方法论”,找到自己的能力圈和价值归宿,在长期主义、渐进主义的指导下,努力耕耘、复盘、进步,最终成为自己细分领域的李佳琪、马云甚至爱因斯坦。

正所谓: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清朝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

文章图片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