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州(上)青龙古庙、古城墙、广济桥、北阁景区

 hsgzlgg 2022-06-05 发布于山东

潮州是潮州人的祖籍地、聚居地之一,是潮州文化的发源地、兴盛地之一畲族是潮州市世居的唯一的少数民族,潮州凤凰山是畲族的发源地。潮州文化以潮语、潮剧、英歌舞、迎老爷、三山国王、潮州音乐、潮汕祠堂、潮汕民居、潮州工夫茶、潮州菜、潮汕工艺、潮绣、潮汕善堂等为代表。拥有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济桥、韩文公祠、牌坊街等一批全国著名景点和特色旅游休闲街区。

青龙古庙在潮州市韩江大桥西端南堤上,庙门东向,面临韩江,又称安济王庙,潮州人称“大老爷宫”。自左至右,依次为天宫亭、拜亭和大殿。巨大的香两米多高。一年一度的潮州青龙庙会中的数千柱两到三米高的大香组成的千香林。成了庙会的一大景观。

大殿门楼。楹联从内及外。“船为梭横织江中锦绣,塔作笔仰写天上文章。”、“安社稷灵威显圣,济黎民德泽尊王。”、“青山绿水龙腾跃,古跡风光庙永昌。”。

门楼肚正面为传统的方形石门,门框上横梁正面有阳文篆刻“财丁”、“富贵”四字,上为“安济王庙”庙匾,此匾无落款。庙匾下左右各有一只石刻的蹲狮作匾托,庙门两侧墙壁从下至上,分别装嵌工整细腻的阴刻篆体字“百寿图”、“百善图”(寓意致善寿自长),石雕花草吉祥图和常规式的福禄寿三星图,其布局也符合上密下疏的装饰原则。

门框上横梁正面有阳文篆刻“财丁”、“富贵”四字,上为“安济王庙”庙匾。庙匾下左右各有一只石刻的蹲狮作匾托。这些石构件均为那个年代纯手工的产物,自然大方。小石狮线条简洁流畅,憨厚可爱。

分别装嵌工整细腻的阴刻篆体字“百寿图”、“百善图”(寓意致善寿自长)

两侧石雕花草吉祥图

右侧

左侧。

门楼肚左右相向的墙壁的石雕构件。

右侧。八福(八只蝙蝠)护寿、三阳开泰。

左侧。八福(八只蝙蝠)护禄、松鹤延年。

两侧大幅石雕龙凤造像石壁嵌入。

右侧《内外平安》。龙壁由正中上部的巨龙和周围的四小龙组成的五龙齐腾图,巨龙气势磅礴,威力无穷,四周小龙则龙头向着中央的巨龙,四小龙各驭一仙人,为八仙中的四位,悠闲豪放,整个画面盈满,但又细致有序。石雕手法主要为浮雕,而龙须则用镂雕,款章是阳刻“内外平安”,象征青龙爷佑护潮郡郡民平安如意。

龙壁中的七根龙须、葫芦,凤壁中的横笛及两枚款章,分别有“摸龙须,有钱收”、“摸葫芦,免用愁”、“摸横笛,横财得”和“平安”、“如意”的谐音和涵义。那几处石雕部位都被信众和游客摸得油光发亮。

左侧《万事如意》。凤壁是五凤共舞图,手法也以深浅浮雕结合为主,中央的巨凤位于凤壁的正中下部(与龙壁中巨龙位于上部形成强烈反差,实为表现龙在上,凤在下的规矩格局),周围是四仙女乘骑着四只小凤,或弹琵琶,或吹箫,或提花篮、仙草,徐徐簇拥于巨凤周围,一幅琴瑟和鸣,莺歌燕舞的凤舞图跃然壁上,款章为“万事如意”。

最外侧是八方门洞,右侧上有匾额“龙腾”

左侧上有匾额“凤舞”

数只昂首的凤凰仿佛从天而降栖于屋顶。它们双翅高展,尾翼上扬似海浪,引颈张嘴鸣唱,下方有云朵陪衬,像要展翅腾飞。这组凤凰除了取其吉祥寓意和观赏之外,它还起着斗拱的作用。

蹲狮寓意尊师,毛被处理成竹节型,寓意百善德(竹)为先,处事须规矩(有节)。

最妙的是倒垂着的木雕花篮,层层镂空,玲珑剔透。这个作品代表了潮州木雕在雕刻上的独有特色——镂通雕。

庙梁等处的金漆木雕彩绘也是一件艺术佳品,以潮州八景为主题,内容包括龙楸宝塔、西湖鱼筏、湘桥春潮、凤凰时雨等。

西湖渔筏

湘桥春涨

韩祠橡木

凤凰时雨

北阁佛灯

门楼两侧的壁画“安济圣王出巡图”。

走近大殿门楼,最引人注目的莫非于房顶及“厝角头”的嵌瓷工艺了。

双龙戏珠。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大殿门楼的石雕龙柱

石狮子

庙中有正厅,仙师殿和官厅。庙中(正厅)主祀安济圣王和大夫人、二夫人。匾额:“赐福咸民”。楹联:“灵感古今保社稷,神恩广袤庇海阳。”。

正厅前有潮州人谢少沧牌位。据宋代沈存中载,青龙古庙建于北宋,安济灵王是北宋神宗赵顼(1068年即位)封的。又相传诸葛征蛮,蜀汉永昌太守王伉守城捍贼,殁为神明。明万历十七(1589)年潮州海防同知施所学重修青龙古庙镇水患,奉入王伉神像,号安济灵王,自此,王伉就成了安济圣王。另尚有一传说:北宋仁宗皇佑年间,广源州依智高僭称南天王,改元景瑞。由于广源地连潮州,故叛军依涧据险,皇帝赵祯派杨文广来平南蛮十八洞。宋军行军沿江南下时有青蛇附于舟上而征途顺利、征战皆捷而诸洞俱平,班师时杨文广奏知宋仁宗,赵祯便封潮州青蛇为“安济灵王”。

(正厅)两旁祀舍人爷、福德老爷、花公、花妈。

  

  

  

仙师殿祀三仙师公和挽娘娘。

大殿内的龙虎嵌瓷画


安济圣王,大夫人,二夫人等人的轿子

风调雨顺、国富民安

大殿对面是拜亭和天宫亭。

拜亭。拜亭的六根支柱处理成盘龙石柱,为青龙庙气势最为雄浑的石构件,是惠安石雕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它是圆、浮、沉多种雕法兼具的组合雕刻,其浮中有沉、沉中有浮,圆中有沉浮的综合手法,使龙身浮凸程度达到几近圆雕,使盘旋附着于柱体的龙几近活脱活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六根龙柱在拜亭分三层次,层层突出,气度恢弘,充分表现了青龙庙“龙”的主导地位和威慑力。

双凤戏牡丹。

天公亭(天恩坛)。

石雕香炉

凤城公园

沿韩江向东北方向行走是凤城公园。

种植有白玉兰、木棉、异木棉、金凤、洋紫荆、榕树、柳树、酒瓶椰子、王棕、布迪椰子等景观绿化树和各种各样的花草灌木,形成了独有的滨江特色景观公园。

石雕文化墙

种植有白玉兰、木棉、异木棉、金凤、洋紫荆、榕树、柳树、酒瓶椰子、王棕、布迪椰子等景观绿化树和各种各样的花草灌木,形成了独有的滨江特色景观公园。

韩江。

视线的左边映入了热闹繁忙的韩江大桥,穿过横跨桥下的石廊,就可跨越到历史古迹的集聚宝地,绵延的滨江长廊、古老的广济城楼,都诉说着潮州古城那津津有味的历史。

韩江大桥、对岸的凤凰洲

凤凰洲

凤凰洲原名老鸦洲,明末潮州知府曾多次游览沙洲,爱其清静幽雅,同时倍感潮州文风鼎盛,风物非凡,认为这里应是传说中凤凰栖宿之所,绝不是老鸦投林的地方,遂把原名的“老鸦洲”改为“凤凰洲”。

凤凰洲公园位于潮州城南郊韩江大桥下沙洲头。园中的凤凰台由台体和亭阁两部分组成,是个古式台榭建筑。四柱,单檐结构的亭阁端立在高大的石砌台基上,檐牙高筑,峻凌飘逸,其上“凤台时雨”、“中流砥柱”、“有凤来仪”等牌匾与木质结构,明式拱斗和屋面的传统青瓦相映衬,文气斐然。自明朝建台之后,明清两代历代官吏和地方绅士先后在此倡建了“十相祠”、“凤台书院”、“文昌祠”、“龙神庙”、“天后宫”、“镇洪寺”、“鲁公祠”、“周公祠” 及“奎阁”等十多处景物,但这些景点因年代变迁,多数踪迹全无,唯有凤凰台、奎阁、天后宫等因风景绝妙及人文昌盛之标识,屡毁屡建。

公园正门

游乐园

  

巨大的盆景立在鱼池中。

  

凤台时雨,潮州八景之一。位于潮州城南郊的老鸦洲(后称沙洲岛或凤凰洲)北端,明隆庆二年(1568)潮州知府候必登倡建。凤台时雨,指的就是这里夏季乍雨乍晴、神幻莫测的时雨美景。在那乍雨乍晴的时节,江上奇景,千变万化,有时薄雨疏疏,江面轻烟淡淡,帆影穿梭;远望湘子桥,烟雨蒙蒙,车水马龙,宛如海市蜃楼;仰视笔架山,轻云渺渺,山上楼阁笼罩在薄纱之中。晴天烈日,时雨骤降,好似万斛银珠从天抛洒,阳光辉映雨点,又如千幅珠帘凭空摇荡,令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疑入仙境。

亭外匾额:“凤台时雨”。

亭内匾额:“凤凰台

眺望韓江两岸及广济桥

凤凰台是个古式台榭建筑,四角方正的亭子端立在高大的石砌台基上,形式朴实古雅而又雄伟壮观,中台基上刻有“凤凰台”三字。朝南处有一块横匾,书写“中流砥柱”。

 台亭朝南处有一块横匾,书写“中流砥柱”。

 朝北上槛题写着“有凤来仪”牌匾。

凤凰台前往奎阁曲径通廊。

奎阁又称奎星阁,位于凤凰台之西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巡道鲁超建,历经三建三毁。

奎阁高七丈余,阁分三层,临江屹立,雄伟壮观。首层楼阁为五门八柱。由八柱相连而成的墙体构成了八角墙面,是标准的八卦图形。五门中,主门朝北斗,意谓读书人所从事的是最光彩的事业;西北门对奎星座;东南门对轸星,象征紫气东来;西南门和东北门则与东南和西北门相对称,使五门布局严整,中规中矩。正门匾额为“奎阁”。

奎阁外侧登阁石阶、护栏。

  

首层祀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墙壁上的国画。

  

二层祀文昌帝君和关圣帝君,正门匾额为“经文纬武”。

供台楹联:“允文允武乃圣乃神,宜古宜今可仰可钦”。台前供奉三尊百世宗师韩愈坐雕像。

三层祀奎星之神,立奎星座,神一手执笔,一手拿斗,即世人所谓的魁星(奎星)点斗。

台前供奉三尊百世宗师韩愈坐雕像。

  

正门匾额为“文耀丽天”,阁顶为四龙托笔印,神笔朝天。表达人们对文化知识的热切追求。 

登顶奎阁,视野真不错,可以眺望韩江两岸。

韩江上游湘子桥、笔架山景色

韩江东岸腾瑞外滩湾·腾瑞中心景色。

还能看到东岸的凤凰塔。

天后宫也称妈祖庙,位于凤凰台之西南向,清嘉庆四年潮运分司金之昂建。现庙为现代重修。天后宫占地约半亩,二进式,属典型的清代土木建筑。

大门。

  



  



,与各地天后宫相比,她大量运用木雕和嵌瓷艺术,具有浓郁的潮风特色,艺术品味极高。凤凰洲天后宫独具特色就是屋脊大量运用潮州民间传统工艺嵌瓷,嵌瓷造型具有用料考究,色彩鲜艳,物象丰满,形象逼真,不脱落、不褪色的特点,堪称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嵌瓷在潮汕各地随处可见,而天后宫则是集其大成者,


从前座到后座,从宫外到宫内,各式象征吉祥幸福的嵌瓷随处可见,与这座古建筑的传统木雕、壁画相得益彰,大大丰富了景点的文化内涵,展现了潮州民间艺术的迷人风采。

  

  

端坐于神龛的汉白玉天后圣母塑像仪态端庄。正殿二旁塑有造型生动逼真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两神像。形象丰满传神,与两面宫墙上的潮州民间壁画和撰联相得益彰,具极高的艺术造诣。

古府城墙

古府城墙于宋代已成规模,至和初年再筑土城,绍兴年间又以石砌、绍定、端平年间先后大规模增修筑建,形成了外廓内城并绕以城濠的完备格局。由于朝代的更迭,战火的破坏,元末明初已是破烂不堪。明洪武(1379年),指挥俞良辅重辟城西南,增筑石墙,全面修建府城墙。修建后的府城,城墙高二丈五尺,基阔二丈二尺,城面一丈五尺,周围一千七百六十三丈。环城开上水、竹木,广济、下水、安定、南、北等七门。于城门外构筑月城作为屏障,并于城上造敌楼四十四座,窝铺六十七座,雉煤二千九百三十二个,十分雄伟壮观。随着历史的变迁,府城的南、西、北三面城墙均因城市建设的需要而拆除,现仅存东面临韩江的古城墙,北起金山南至南门,全长2132米,保存城门四座,即上水门、竹木门、广济门、下水门,并建有城楼。

古城墙是古城最醒目的标志,它写着古城的历史:有太平盛世的康乐日子;有兵荒马乱,风烟滚滚的战祸年代;有守城将上浴血奋战的悲歌;有乡亲父老流离颠簸,妻离子散的苦泪。古城墙是一本记载古城文化的大书。潮州的古城墙是全国古城墙保存得最完整、最长久之一。

下水门。里面是牌坊街。

下水门城墙上。

从下水门城楼望广济门和竹木门

广济门是七门之中最为壮观的一座,楼置于高大台基上,台正中辟一高3.62米,宽3.99米的拱门。楼为三层重檐歇山顶,面宽五间,穿斗式梁架结构。一到三楼的匾额依次为“岭东首邑”、“东为万春”和“广济楼”。

登上城楼。广济门城楼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楼置于高大厚实的台基上,拱门中开,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前后面为木石柱相衔接支撑,并跨出城墙外,成为骑楼。

屋面铺双层大青瓦,各层出檐均嵌蓝琉璃勾头滴水,雕栏画栋,四面环窗,飞阁流丹,巍峨壮观。

俯瞰天后宫。

城楼上是欣赏天后宫房顶及“厝角头”嵌瓷工艺的最佳位置。

  

  

  

  

  

  

  

  

  

  

  

  

广济楼夜景。

城楼面临韩江,直对湘子桥。暮春三月,登楼眺望,韩江水涨,江面开阔,长桥卧波,烟波浩渺,笔峰如画,行船如梭,别有一番景致,故潮州内八景有“东楼观潮”之胜。

湘子桥。下午五点后即拆船闭桥,不得进入。夜景亮灯时间为周一至周日每晚七点到十点半。

广济桥,又名湘子桥。它是中国第一也是世界第一座启闭式桥梁,主体由桥墩构成,而桥的中间则是由浮船连接。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河北的赵州桥、福建的洛阳桥、北京的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湘桥春涨”是“潮州八景”之一:时当暮春三月,韩江水涨,河面增阔,湘子桥东西段中间十八梭船连成一线,真似长龙卧波。观上游两岸的滴翠竹林,下游仙洲盛开的桃花和沿江的绿柳都象浮在水面,景色宜人,一似三湘

各个桥墩上皆有楼台,一阁独占一墩,屋顶以歇山、硬山和悬山等形式为主,规矩平稳威严,有如大殿,故称殿式阁。并分别以广济、奇观、凌霄、登瀛、得月、朝仙、乘驷、飞跃、涉川、右通、左达、济川、云衢、冰壶、小蓬莱、凤麟洲、摘星、凌波、飞虹、观滟、浥翠、澄鉴、升仙、仰韩为名。

杂式亭台二亭合占一墩,分立大桥中轴线南北二侧。

起点门楼。匾额:“广济桥”,楹联:“广川利涉开新运,杰阁重楼见旧仪”。

牌匾:“奇观”,楹联:“舟锁长桥,乾坤浮一线; 阁衔远岭,日月跳千秋”

牌匾:“凌霄”,楹联:“一塔云边作笔;三峰桥畔摇空”。

匾额:“登瀛”,楹联:“凤台霭隔三千界,鳄浦波分廿四洲”。

牌匾:“得月”,楹联:“魄到中天满,光分万里同”。

匾额:“朝仙”,楹联:“沧海月明吹笛去, 瀛洲景美赋诗来”。

匾额:“乘驷”,楹联:“腾露夜过峰顶月,嘶风晓逐海门潮”。

匾额:“飞跃 ”,楹联:“鸢飞影拂东山树,鱼跃波摇北阁灯”。

匾额:“涉川”,楹联:“峰低山让月,舟小水亲人”。

匾额:“右通”,楹联:“云里三峰迎槛出 ,烟中一水抱城来”。

过了右通,就到了十八梭船了。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桥梁启闭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航、排洪。

在这里,就摆放着“二只鉎牛一只溜”的鉎牛。相传,鉎牛原有两只,意为“镇桥御水”。道光年间洪水,东桥桥墩被冲垮,因而一只鉎牛坠入江中。不过后来被打捞上岸,现两只鉎牛一只在广济桥,而另一只在广济城楼内街。

巨型卷扬机

匾额:“左达 ”,楹联:“穴引龙湫通曲窦,灯悬貌座镇层峦”。

匾额:“济川”,楹联:“鸥声带雨随潮去 ,帆影连云认塔还”。

“民不能忘”坊。这也是广济桥的宗旨,石坊落款是“为太守刘浔、分司吴均建”,纪念他们修复桥墩的功绩。据记载,清代的时候,有一年韩江水涨淹上城墙,危及满城百姓,时任潮州知府的吴均,登上东门楼祭水,乞求水退,但水始终没退,后来吴均把自己的官帽、官服投于水中,表示与城共存亡。神奇的是,此举之后,大水于是消退。

匾额:“云衢”,楹联:“云绕瀛洲,江流天外;衢通蓬岛,阁耸日边”。

匾额:“冰壶”,楹联:“春秋史笔收金鉴,冰雪诗心在玉壶”

杂式亭台二亭合占一墩,分立大桥中轴线南北二侧。匾额分别为“紫霞”和“青霭”。

匾额:“小蓬莱”,楹联:“触目有情皆胜景,放怀无处不仙山”。

匾额:“凤麟洲”,楹联:“韩公旧治培麟趾,湘子新桥耀凤洲”。

匾额:“摘星”楹联:“手攀星斗近,目接海天苍”。

匾额:“飞虹”楹联:“亭前叠嶂飞千绿,江上流波起两虹”。

匾额:“观滟”楹联:“澄淡由宽蓄,空濛自远横”。

匾额:“浥翠”楹联:“鳄渡风清波泛绿,韩祠雨润树摇青”。

匾额:“澄鉴”,楹联:“观影舟从梁上过,赏心云在水中飞”。

匾额:“升仙”,楹联:“海月人千里,云天鹤一声”。

终点。二层匾额:“广济桥”,楹联:“白浮雉堞三分雨,碧锁虹桥万派云”。一层匾额:“仰韩阁”楹联:“狂澜人作中流柱,瘴海春回八月风”。


  

  

竹木门城楼。城楼有三层高,高大巍峨,古色古香。

行走在竹木门城墙上。

远处的广济楼和下水门城楼

上水门城楼。

上水门瓮城

古城墙至此结束。古城墙北端外墙角景观。

西湖景区

潮州西湖,山倚湖苍翠,湖傍山青黛。昔时是潮州古城的护城濠,俗称“城壕池”。今天随着城市建设重心的西移,这里已成为古城区与新城区绿色的分水岭,也是名城腾辉一脉相承的纽带。西湖古昔是韩江的支流,也是崩堤冲成的瘦大湖。据《方舆纪要》载:“绵亘十余里。”到了唐代筑了北堤,才把它与韩江切断,成了宽阔长形的大湖。到了元代,潮州战乱把西湖景物毁了不少。在洪武初年又因潮州大修城墙,采用去大批石块,还把湖填了一半,称作城壕。后来曾陆续重建一些景观。到了清朝,因屡遭兵燹,西湖景物,又多数被毁。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还在西湖山筑腰城,防御“三藩” 之乱。刘进忠的反清,又使西湖变成挖壕沟、围栅栏、设炮台的兵家要塞。到了民国时更被军阀洪兆麟占为私家园-“洪园”。故有人把西湖的简史概括为:始于唐、著于宋、毁于元、盛于明、芜于清,民国不清不明,于今湖绿波平。

楹联:“湖名合杭颖而三,水木清华,惜不令大苏学士到此;山势分村郭之半,楼台金碧,还须倩小李将军画来”。

一进大门看到西湖和对岸的涵碧楼和湖心亭。西湖鱼筏是秀丽壮观的西湖景色中最富有诗意和惹人欲醉的绝妙景致,因鱼筏出没于潋滟空蒙,变幻无穷的湖光水色之中而得名。现在早已没鱼筏出现了,代之是各种游船。

跨湖的虹桥。

虹桥旁的龙珠亭。楹联:“龙门共仰无双景,珠浦先开第一亭”。

走过虹桥。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革命历史纪念地涵碧楼,位于潮州西湖湖畔,是一座和周恩来总理联系在一起的两层小楼。因楼背倚葫芦山青翠的山色,面临西湖水碧绿的湖光,故名为“涵碧楼”。

现楼中陈列着抗战时期的一些重要文物,被潮州市政府列为潮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25年3月7日,中国共产党参与的国民革命军反封建军阀东征军进驻潮州时,黄埔军校学生军办事处就设在涵碧楼,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在这座小楼里办公。1925年11月4日,第二次东征的国民革命军再克潮州,涵碧楼仍是东征军领导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军占领南昌后,按照中共中央南下广东、争取恢复广东根据地的原定决策,千里转战,向潮汕挺进。9月23日,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彭湃、郭沫若等带领起义军占领潮州城,以二十军第三师的教导团和第六团一部戍守潮州,师司令部就设于涵碧楼。9月30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起义军被迫撤出,红色政权也随之失去。虽仅存7日,但红色政权点燃了潮汕地区革命的熊熊烈火,这番“红色启蒙”也被称为“潮汕七日红”。

涵碧楼外,6位革命家的雕像群。自右至左:刘伯承、贺龙、周恩来、朱德、叶挺、彭湃。

《欢迎起义军进城》

《南昌起义军主力挺进潮汕》

湖心亭

  

春涛亭。亭内有碑,上书邓颖超题写的“李春涛烈士永垂不朽”。李春涛,广东潮州人。国民党左派。曾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读经济科。回国后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任国民党宣传部创办,由毛泽东任主编的《政治周报》编辑。后任国民党左派报纸《岭东民国日报》社社长。1927年4.12 反革命政变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莲花亭

登顶抵达凤栖楼,这里是葫芦山的最高处,楼旁边还遗留着一段古老的城墙,为清代三藩之乱时所建。登楼四望,潮州三山一水护城的格局一览无遗。葫芦山和西湖是条分水岭,潮州城区以这一山一水为界线,一半是古城,一半是新城,泾渭分明。

北阁景区

北阁景区,辟建于宋,形成于明,历代均有兴废,解放前夕已尽遭毁塌,原来的楼阁与佛灯都荡然无存。1985年这一湮没已久的胜景又得到重建。

北阁景区大门

圆洞门

回澜亭,圆攒尖式亭体,亭顶辅以黄琉璃瓦,亭内安环形石凳,可供游客小憩。原广东省省长刘田夫题匾:“回澜亭”,并重书清人姚竹园对联:“折地河声奔足底,脱天峰影落城头”。

韩江楼背倚城廓,面临韩江,楼高二层,面宽三间,俄棚屋面装点金黄瓦片,红柱丹墙,雄伟壮丽。

著名学者饶宗颐为其题额“韩江楼”,并重书对联:“忠贞亘万古而有光,何用别求白日;义勇垂两间于不泯,既此便是青天”。

楼中重塑关羽、关平、周仓组像,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玄天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斗拱抬梁大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巍峨壮观。

著名书法家秦咢生为其题颇:“玄天阁”,并重书对联:“一江壁立擎天柱,百道泉飞络地维”。

阁中重塑玄天上帝立像一尊,披发仗剑,威风凛凛。

阁北侧高耸石佛灯塔,座高7米,仿唐代的石经幢造形,三层六角,四周雕饰佛像、莲花、云纹。“涨阁佛灯”是“潮州八景”之一。

拾阶而上。

曲径转角之处有一种极为幽静和小巧玲珑的叠翠亭。楹联:“山小烟霞足,峰高雉堞雄”。

  

再上一层楼

石阶尽头是玄天门。

穿过玄天门,就是城墙。

伫立在城墙北端的“观澜亭”。

在亭中极目眺望,美景尽收眼底。

  

  

  

  

“浪西楼”因贾岛《寄韩潮州愈》诗中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而得名。

金山古井,史载:“井深百余丈,可饮万人”,井径3.8米,围12米,深18米,全井容积可达204立方米。金山古井是1989年修建北阁过程中发掘出来的。据载:该井是清顺治九年(1652年),潮州总兵郝尚久反清时凿成,“井深百余丈,可饮万人”,后因兵败,与其子尧投井,所以,此井又是郝尚久的殉难遗址。

下城墙。

这一段城墙是保存最完好的一段,这是“一天门”。

  

金山古松是“潮州八景”之一,原名马丘松翠。因宋末摧锋寨正将马发,率领潮州人民奋起抗击元兵侵潮,后元将收买南门巡检黄虎子为内应,攻陷潮州城,马发"收残率百余人入保子城(即金山)。度不可为,令妻子自缢死,发自鸩",满门殉节,全城人民在元兵屠城过程中几遭杀尽。后人为纪念马发和潮州人民抗元,在金山上修筑马发墓,并植苍松翠柏,以喻高风亮节。

请看续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