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艺术关键词100(系列)关系艺术

 高观点笃者 2022-06-06 发布于上海

当代艺术关键词系列每日一更,直至100个关键词更新完毕,旨在让大众更好解读当代艺术。同时不定期插入艺术新资讯、艺术评论、艺术家访谈。

036·关系艺术(Relational Art)

简单说

关系性的艺术,指的是经由和观众之间的关系,或是透过产生出作品的社会架构而成立的艺术作品

来源

这是法国策展人尼古拉斯·波瑞奥(Nicolas Bourriaud),以及瑞士策展人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Ulrich Obrist)所倡导的新概念,它也因应了在1990年代以后迎接鼎盛时期的当代艺术的不具特定样貌的倾向

图片

尼古拉斯·波瑞奥

1998年,波瑞奥出版《关系美学》一书。

书中他标榜关系艺术的立场,认为当代艺术作品的评价,取决于作品表现出的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性,以及作品所具有的社会性脉络

并运用「为使用者着想」(User Friendly)、「互动」(Interactive)等各种概念来阐述这项理论。

而在这本书出版的1996年,他就在波尔多当代美术馆策展了「交通展」,实现观众参加型的企划展览。

《关系美学》一书,可以说是他将以前的假设借由现实展示得到证明的纪录。

1995年,奥布里斯特也在伦敦蛇形艺廊策展了名为「带我走」(Take Me(I'm Yours)的展览。

奥布里斯特和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共同构思了这个展览,并在伦敦蛇形画廊首次得到实现。

图片

奥布里斯特

当时参展艺术家共有12位,其中部分作品可以作为纪念品带回家。展览旨在挑战人们关于艺术家价值和参与的观念。

从本质上来讲,关系艺术试图创作一种开放的环境,参与者可以自由地参与这些共享的活动,交互式体验变得重要。而艺术品的材料、形式等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图片

进一步了解

关系美学的活动包含我们日常的比如吃饭喝水这些形式,这消除了观众与艺术品之间的界限,艺术家需要的是创造我们每天体验的日常和真实环境的能力,而不是艺术家自己对社会和事物的主观视角

图片

纽约大学新媒体和电影研究负责人罗伯特·斯坦(Robert Stam)称这些组织为「社会的目击者」。

罗伯特·斯坦认为关系美学最典型的形式是,在作品中优先考虑人际互动,而不是从日常生活中拿来物品展示。

这些艺术家们喜欢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对话,创造可以拉近距离、产生联系的共享体验,构建让人们靠得更近的空间和情境,使参与者建立一种和谐关系

许多关系美学的作品都依靠观众的参与,这些作品最终是靠依赖观众的贡献而存在。

许多创作关系美学作品的艺术家们可以避开画廊或某种机构来展示他们的作品,公共空间的巨大人口数量让这种想法成为现实。

作品的表达依靠人类共同的经验,作品的持续与否取决于与观众的联系,艺术不再只是展示给特定人群,比如只逛美术馆的人。

例如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的尝试,他将餐车推进展览会场提供餐饮的表演,就是促使这类经验成立的契机之一。

图片

里克力·提拉瓦尼,餐饮表演

不过,也许有人批判这种表演,认为它不过是另一种展览前举办的开幕酒会罢了。

将观众拉近作品的关系艺术先例,可追溯到1960年代的偶发艺术当代艺术关键词100(系列)偶发艺术、激浪派当代艺术关键词100(系列)激浪派

不过,1990年代以后,艺术相关环境更显复杂,所以一般认为关系艺术很难作为新的主义或潮流运动。

在追求观众和作品间的关系上,当代艺术原本就有不少作品是以观众参与为成立条件,尤其是透过键盘、触控面板等界面参与的互动艺术(注1),更具有显著倾向。

但是,互动艺术是利用科技作为观众和作品之间的媒介,属于媒体艺术的一部分。

而在关系艺术作品的展示场地中,并无法分清楚谁是观众、谁是创作者,而将着眼点放在从社会文化的脉络,追求日常性和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

同样的观点,也适用于建筑和设计,称为关系建筑和关系设计。

注1:互动艺术(也称交互艺术)是涉及观众在某个方面的艺术品。一些装置达到这让浏览者亲身参与进去。其它还包括计算机和传感器的反应动作、光、热或其它类型的传感技术。互联网艺术和电子艺术许多方面提供了互动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