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熹的理学究竟是干啥的?为何那么受后世统治者欢迎,以致成为科举的

 新用户49272060 2022-06-06 发布于广东
朱熹的理学究竟是干啥的?为何那么受后世统治者欢迎,以致成为科举的“标答”?过去一直不明白,总觉得理学谈的也是“仁义道德”,和孔孟能有多大区别;后来知道,不光我这么想,朱熹同时的人也用这个理由攻击他——说的不还是仁义道德,有何特别?

直到真的读周敦颐、张载、“程朱”、“陆王”的书,才粗略地知道,理学和先秦儒家区别太大了。孔孟之道更像今天的伦理学或政治学,主要谈的是国家应该如何建设、社会应该如何建构;理学更像纯哲学,追问世界的本源、知识的本质、认识的形式等等。

当然,理学是从先秦儒学来的,但不是直接继承的关系,而是取了孔孟一些言论或观点,另起炉灶,造了一套“三观”体系。钱穆先生称之“别出”。孔孟如莱特兄弟的飞机,程朱如今天的C919或歼20——更多只是历史性的联系,而非实质的内涵上的联系。

为何明清那么尊崇理学?对于知识,理学明确区分“生而知之”的先天知识和“闻而知之”的后天知识。先天知识存在于内心,无条件。统治者看重此“无条件”。冯友兰先生解释为,没发明舟车之前,舟车之理早已存在,所谓发明舟车,不过依其理做出实物。

舟车之理能否认识?有两条平行的办法,一曰“格物致知”,一曰“居敬养心”。这两条办法都是向内的,不主张变革外部条件,便不至引起统治者的惶恐。这该是明清特尊崇理学的主要原因。相比近代的马克思主义,理学只要动态的个人,而不要动态的社会。

以现代的哲学分类看,理学或它的重要分支心学(王阳明后成并行状态)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看得出很多“三教合流”,尤其是禅宗的“顿悟”和唯识宗“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影子。先以儒、道千年传承打底,继之佛家纯思,始有宋明之世孔孟的哲学化。

【主要参考文献】张载《正蒙》,朱熹《近思录》,王守仁《传习录》,钱穆《中国儒家与文化传统》,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卡尔·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

【配图】从左到右,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画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