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可慈(学者、作家)早期文学、教育作品欣赏

 甘泉书屋i30tsw 2022-06-06 发布于江苏

郭可慈(学者、作家)早期文学、教育作品欣赏

           郭 谦

我父亲郭可慈先生留给下两本稿件剪贴本,这两本剪贴本原来一本是《少先队员的夏天》杂志,一本是宣传样板戏的画册。第一本剪贴本粘贴着我父亲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稿件,第二本剪贴本粘贴着父亲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稿件。

 

约十岁时(1967年),我从父亲的书架上发现了第一本剪贴本,1988年我发现了第二本剪贴本。

我父亲郭可慈原来是南通师专(现南通大学)俄语系教师,1964年后又到南通县通海中学教英语,1971年他下放到老家正场(原南通县正场公社一大队五生产队),不久在正场中学任教我们高二的语文。他不仅能教中英俄三种语言,还会用三种语言写作。从发现第一本稿件剪贴本时,我觉得父亲在我的眼前形象变得更高大,很了不起。他居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能在闻名大江南北的《文汇报》《光明日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新华日报》发表文章,还在前苏联一些报刊上发表俄语文章,翻译俄语文章。

这两本剪贴本犹如甘露滋润了我的心田,从此我对写作有了爱好。也希望自己能像父亲那样写作。插队时,我曾效仿父亲写文艺作品(诗朗诵、锣鼓说唱、相声、故事),但我发表的层次低(县级文化馆杂志)。我父亲1964年就在《人民教育》月刊上发文章,197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杂志发表头版头条的文章,这也影响了我,1986年我开始写外语教学论文,我相继在北师大、华师大杂志发表了三篇文章。

1992年我下海经商,1997年上岸。在我下海的期间,我父亲退休,他有了充裕的时间写作。退休十年,他不仅出版了十二本外语教学著作、词典,还在许多重要报刊上发表文学、文史研究文章,留下遗著《现代作家亲缘录》,为我以后的写作和研究做了铺垫。我父亲与我的话题,在我散文随笔集《甘泉清音》,及《郭可慈、郭谦父子文选》中一些文章里我已经写了不少趣话,这儿不再细说,还是重点介绍剪贴本。

      郭可慈稿件剪贴本第一本第一页文章《我是怎样教一年级国语的?》这是我父亲在1951年《苏北教育》杂志二卷二期发表的,也是他的处女作。

      第三页,在《文汇报》1952年2月2日发表小文章《不要把完整的句子随便拆开》。

  第四页,1956年在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学习俄语期间,在江苏师院杂志上发表文章《在前进的道路上》。

        第六页,1957年在江苏师院杂志上发表《我们的苏联籍老师》一文。

       第八、九、十页,1958年在《新苏州报》发表《韦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一文。

      第十一页,1958年在《光明日报》读书栏目发表《青春之歌》笔谈一文。

     第十三页,1959年在《新苏州报》发表《英雄的史诗,生活的教科书》一文。

       第十四页,1959年在《新苏州报》发表《两个永远活在人们心头的人》一文,第十五页,在《新民晚报》发表《麦收歌谣》一诗。

  

      第十六、十七页,1959年在《新民晚报》发表俄语翻译文章《没有海岸的海》,在《南京日报》发表俄语诗歌《雨花台》,

     

  

         第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页,1959年在《羊城晚报》发表俄语翻译小说《祝福》。

     

      第二十二、二十三页,1959年在《江苏师院》杂志上,发表《用功读书、互相帮助、进步很快》的通讯。

       第二十四页,在前苏联《少先真理报》发表俄语文章。

        

         第二十六页、二十七页,1959年在《江苏师院》杂志上发表《常州实习散记》一文。

      

  

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页,1959年在《集邮》杂志发表俄语翻译文章《我是怎样成了集邮者》一文。

       第三十二、三十三页,1964年在《人民教育》月刊发表《谈话法不能滥用》一文。

           

  

第二本剪贴本有几篇文章,1971年我父亲在正场公社下放,在通讯组写作,不能署名的,在《新华日报》发表了两篇通讯,一篇为《坚持社办工业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政治方向》,另一篇为《“安全渡”记摆渡工俞松林》,1979年在正场中学任教时,在北师大《中小学外语》杂志发表头版头条《邹韬奋谈外语教学》,其余有在《今晚报》《南通市报》《南通日报》《江海晚报》等刊物的文章。

            

  

1955年至1959年,我父亲郭可慈在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读书四年,这四年发表的早期文章最多,可称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期;由于历史原因,后来在特殊的十年中不敢写文。20世纪八十年代他也发表一些中文文章,不多。主要搞英语教学研究,写英语学习辅导文章。他的中文创作第二次高潮期是在退休后。

总之,我觉得这两件剪贴本是真实历史的写照,也是一种精神财富,弥足珍贵。2021年3月,我向父亲的家乡南通市如东县档案馆捐赠了我父亲郭可慈部分手稿、资料等。这两本剪贴本还有许多价值没有利用,故没有捐赠。我想以后可能捐赠给省档案馆或南通市档案馆。现在拍照发布出来,可以让更多的人分享。也为文史研究工作者提供必要的研究资料。

 ——写于2022年6月6日

相关文章链接:

1.学者、作家郭可慈年谱(含郭谦部分资料) (360doc.com)

2.郭可慈硬笔书法作品(手稿)欣赏 (360doc.com)

3.江海晚报-我记忆中的郭老师 ()

4.向上人生的三个楷模:郭子仪、张謇、郭可慈 (360doc.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