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考地理知识点汇总复习1
2022-06-06 | 阅:  转:  |  分享 
  
中考地理知识点汇总复习1.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2.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其中,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绕什么转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南顺北逆周期约24小时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地球运动(公转)绕什么转太阳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周期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5.地图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6、等高线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山体不同的部位: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山脊和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凸低为脊(中间高两侧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凸高为谷(中间低两侧高)鞍部:两座山峰之间比较平坦的地带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合处五大地形类型特征: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200米以下500米以上200--500米地面起伏程度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顶部或内部稀疏等高线稀疏,起伏不大起伏很大,相对高度大波状起伏,等高线稀疏,弯曲部分较为和缓四周高中间低(海拔没有限制)7.等高线的运用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山峰:放射状水系;盆地:向心状水系;山谷:常发育河流;陡崖:常有瀑布。2、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选在“肚大口小”且落差大、地基牢固的地方;建坝工程量小,库容大。3、道路、管线、建筑选线选址:尽量使线路短,以平缓少弯为宜;从地势高处引水到地势低处,实现自流。避免通过山脉、大河,还要注意坡度、居民点、耕地、河流、沼泽等。居民点或宿营地选址: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稍高的安全地带既要离水源近,又要避免洪水威胁;避开山前空地,以防泥石流、山洪、滑坡;避开坡度陡峭地带或陡崖,以防滑坡、落石。5、港口、码头选址:陆域平坦,水域深阔;坡度适当,易排水(航空港)陆地等高线稀疏;水域等深线密集;6、布局农业:种植业一般要求地形较平坦、灌溉便利、光热充足山地:林业丘陵:茶、果、梯田高原:畜牧业平原、河谷、盆地:种植业积水洼地:渔业8、居民与聚落1.人口与人种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某区域的人口数(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总人口④人口稠密地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语言主要分布地区汉语:中国及东南亚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俄语:俄罗斯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③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④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⑤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⑥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9、天气与气候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2.风向及风力。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有八个基本方向。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共分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①日变化: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②年变化北半球陆地北半球海洋南半球陆地南半球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值7月8月1月2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1月2月7月8月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一年中最低月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③气温的分布: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同纬度,夏季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④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降水的分布: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②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③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④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4.世界的气候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②世界气候分布图9种气候形成原因、特征以及分布1、热带雨林气候(2)、原因: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对流旺盛,降水充沛。(3)、特征:终年高温多雨(4)、分布:南北纬10°之间。(5)、植被类型:热带雨林2、热带季风(2)、原因:一方面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北半球夏季,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南风,另一方面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夏季盛行西南风;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加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北风。(3)、特征:雨季(6—9月)高温多雨,旱季(10—5月)炎热干燥(4)、分布: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岛南部(5)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水稻3、热带草原气候(2)成因:低压(湿季)与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3)特点:全年高温,湿季多雨(有干湿两季)(4)分布:非洲、南美洲附近热带雨林两侧(南北纬10°~25°)(5)植被类型:热带草原(热带稀树高草)4、热带沙漠气候(2)成因:副热带高压与信风带控制(3)特点:全年炎热干燥(4)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沿岸(南、北纬15°~30°)5、亚热带季风气候(仅限东亚)(2)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3)分布:北纬25°~35°大陆东岸(4)成因:海陆热力差异(5)植物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稻、柑橘、茶叶)6、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2)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但降水与气温年较差较小(3)分布:北美洲东南部、南美阿根廷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4)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5)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地中海气候(2)、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4)、成因: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5)、植物类型: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葡萄油橄榄等)7、温带季风气候(2)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分布:北纬35°~55°左右的大陆东岸(4)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5)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8、温带海洋气候(2)特点:全年湿润,冬季温和,夏季凉爽(3)分布: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4)成因:全年受中纬西风控制(5)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9、温带大陆性气候(2)分布: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3)特点:夏热冬冷,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年降水量少(4)成因:身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5)植被类型:温带草原、温带荒漠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10、中国省级行政区图、简称、省会城市。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一个省有两个简称:上海--沪或申甘肃--甘或陇贵州--贵或黔四川--川或蜀云南--云或滇陕西--陕或秦采取省区名称的首字或尾字:北京--京辽宁--辽台湾--台浙江--浙来源于山、河、湖名:福建最大河流闽江--闽安徽境内的皖山--皖湘江贯穿湖南南北--湘云南有著名的滇池--滇青海有著名的青海湖--青海南位于琼州海峡以南--琼历史古地名:广东--粤河北--冀山西--晋四川--蜀陕西--秦山东--鲁湖北--鄂广西--桂上海--沪贵州--黔甘肃--陇河南--豫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北京市京https://baike.so.com/doc/2510451-2652822.html北京天津市津https://baike.so.com/doc/2794711-2949810.html天津河北省冀石家庄山西省晋https://baike.so.com/doc/3884635-4077753.html太原内蒙古自治区https://baike.so.com/doc/2417645-2555945.html内蒙古https://baike.so.com/doc/2276866-2408683.html呼和浩特辽宁省辽沈阳吉林省吉长春黑龙江省黑哈尔滨上海市沪https://baike.so.com/doc/1253613-24549573.html上海江苏省苏南京浙江省浙杭州安徽省皖https://baike.so.com/doc/2804836-2960404.html合肥福建省闽https://baike.so.com/doc/5206019-5437950.html福州江西省赣南昌山东省鲁济南河南省豫https://baike.so.com/doc/2064165-2183790.html郑州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https://baike.so.com/doc/5400219-5637803.html湘长沙https://baike.so.com/doc/2671265-2820914.html广东省https://baike.so.com/doc/5332154-10486859.html粤https://baike.so.com/doc/1949449-2062844.html广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https://baike.so.com/doc/4706000-4920343.html南宁海南省琼海口四川省https://baike.so.com/doc/1711528-1809496.html川或https://baike.so.com/doc/5415744-5653889.html蜀成都贵州省贵或黔https://baike.so.com/doc/2049977-2169053.html贵阳云南省云或滇https://baike.so.com/doc/5032514-5258895.html昆明重庆市https://baike.so.com/doc/5399457-5636961.html渝https://baike.so.com/doc/2801374-2956779.html重庆西藏自治区藏https://baike.so.com/doc/309644-327855.html拉萨https://baike.so.com/doc/1639651-1733217.html陕西省陕或秦西安甘肃省https://baike.so.com/doc/5580600-26843684.html甘或陇兰州青海省https://baike.so.com/doc/10037385-10557035.html青西宁宁夏回族自治区https://baike.so.com/doc/4076232-4274986.html宁https://baike.so.com/doc/937971-991380.html银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https://baike.so.com/doc/1422719-1503870.html新乌鲁木齐https://baike.so.com/doc/2488072-2629472.html香港特别行政区港https://baike.so.com/doc/2488072-2629472.html香港https://baike.so.com/doc/2779140-2933368.html澳门特别行政区澳https://baike.so.com/doc/2779140-2933368.html澳门台湾省台https://baike.so.com/doc/1992895-2108945.html台北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h<(n+1)d,其中n为两地之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判断两地温差 在等高线图中,一般海拔越高的地方气温越低,对流层中海拔平均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献花(0)
+1
(本文系新智慧教育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