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年那事】17元硬币

 阳光清茶 2022-06-06 发布于安徽

今天读“铀美6888”姐姐公号里发表的《爱的信仰…》,不禁眼睛湿润了。太多的相似经历,在脑海浮现。

95年,我和孩子爸爸都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现在居住的城市。

97年,我们结婚成家,基本是从白手起家,锅碗瓢盆都是自己一点点添置的。

98年,女儿出生,生活的压力一下又增添了很多。

为了节省开支,记得,女儿身上穿的纱卦纱裤都是我自己手工一针一线编织的,用的是单位发放的劳保纱手套拆的线。不但如此,女儿还穿过她哥下放给她的毛衣、棉衣。

女儿自小乖巧,带她上街玩,很少吵着要玩具,偶尔帮她买一个玩具,那就高兴得不得了。

那时,我在国企上班,单位有两年的产假,可能因为我工作表现还可以,在假了二十个月产假后,单位打电话要我去上班,因双方父母都不在本地,无人帮忙带孩子,女儿二十个月就上了幼儿园,是学校最小的孩子。

我上班早出晚归,早晨早早出门,晚上很晚才能到家。女儿接送任务是她爸爸,而他爸爸也是坐班制。这样,女儿就永远是学校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的学生。

每每想起,那么小的孩子,走路还不利索,每天孤单一人坐在教室盼着爸爸接她回家,眼泪就会浸湿了双眼。。。

尽管女儿在班级年龄最小,但她是缺勤最少的一个,她也很乐意上幼儿园,幼儿园有小伙伴玩,还有饼干水果等零食可吃,而在家里我们给她吃的零食很少,一方面是不想让她养成爱吃零食的习惯,另一方面也是因经济有限。。。以至于,现在女儿也是很少吃零食。

九十年代末,我们的工资都不高,但维持基本生活开支是没有问题的。

不记得有一个月是不是添置了家当还是什么原因,离发工资的日子还有一周,我和他口袋空空,都没了钱。

怎么办?怎么办?

工作了,成家了,也不好意思找父母要,更不敢打电话给父母,况且那时自家也没有电话。虽然姐姐在身边,但也不好意思去打扰姐姐。更不好意思找同事、邻居借的。

于是,我们想起家中那只储钱罐,平时的硬币都喜欢放进那里。

将储钱罐里的硬币“哗啦”倒下,从一堆的硬币中一个个拨拉开,大多是一分的、贰分、五分、一角、贰角、五角,看到一元硬币就很开心,找呀找,找呀找,拨拉完所有硬币,最后,终于找到17个一元硬币,如获至宝,喜出望外。我和先生相视一笑,将这17元硬币装进口袋。

就是这17元硬币,维持了我们一家三口一周的生活,终于等到发工资的日子。

17元,在九十年代末,不买水果、不买零食,只买一日三餐的菜,还是足够了。

几十年过去,一直不敢在先生面前提起曾经的窘迫;去年,曾经问过先生是否记得此事,人家还记忆犹新着呢。

大约,艰辛的经历更让人难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