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德华先生散文《稻谷熟了》

 xxjjsdt 2022-06-06 发布于江苏

图片

稻谷熟了
图片

——《村野拾穗》之序

文/薛德华

堤西水乡,庄稼地里的粮食作物,大多种植水稻。到了秋季,村野上,成丛成片的稻谷熟了,秀穗连绵,铺漫向天边。这是什么样的情景和气象呢?

我在书案前遐想,蔚蓝色天空,橙黄色大地,青绿色田垅,银白色河流——俯身下来,从这本《村野拾穗》中,可以找见这样的景象和意境。一篇篇散发着油墨香的文字,勾描出一幅幅动人的水彩画。在初秋季节蓝天白云映衬下,堤西水乡的田畦,稻浪滚滚,谷穗漾漾,泛动着金黄色的喜悦。是的,人到中年,像时至秋季的村野,应该到收获季节了。

我们还可以延展自已的想象,这本书页横平竖直的字里行间,排列着一粒粒饱满而又朴实的文字,恰如方方正正的田埂溪流,匡围着一垄垄坚实饱满的稻穗。《村野拾穗》的作者武桂成先生,收获的是耕播了三十多年的文字。这位从丰收的田野上走出来的农民,掸去手脚的泥尘,在格稿纸上,创造了又一种丰收的意境和景象。

这本集子的标题,原本叫做春野拾穗。但是,稍一推敲,季节不对。自然界的春天,是耕耘的季节,播种的季节,不是收获的季节,拾穗的季节。而人生的春季,桂成先生,正在田野间,在稿纸上,辛勤地劳作。积沙成塔,积腋成裘,到了年华的秋季,他可以从容地静下心来,在自已曾经耕耘播撒的土地上,捡拾春夏孕育的一迭迭谷穗了。

这本集子的文字,植根于堤西水乡堡庄墩舍,生发于里下河旷野平畴,印记着桂成勤奋的足迹。当他在家乡田埂上行走的时候,就开始用文字,述说这片土地的蓬勃动态。三十七年来,笔耕不辍,宣传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歌颂各行各业先进典型感人事迹。桂成在稿纸或是键盘上的劳作,是在田畦垄埂上行走的延续。他把田野上绿油油的庄稼,移栽到案头稿纸上,几十年伏案疾书,竟有五六十万字之巨。这样,他在秋后村野上,拾穗的空间就很大,采集的范围也很广。

桂成从农民起步,从事过多种职业。二十岁那年,被推选为乡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盐城市新长征突击手。他勤学肯钻,先后赴南京北京参加科学标兵表彰大会和共青团先进代表座谈会,受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接见。三十多年来,他担任过团委书记、报道组长,从事过招商、建管工作,从村党委书记任上,进入镇领导班子。这些文稿,一字一行,追随他从事的职业,顺应社会发展脉络,涉及的领域题材广泛,描写的人物鲜活生动,见诸于各类报刊杂志,有些文稿,同时被几家媒体转载。

受到人生经历的渲染,桂成的文字,贴近家乡土地,字里行间,散发村野四季交替的泥土气息,春天禾苗孕穗的清新气息,夏天稻谷拔穗的芬芳气息,秋季田野拾穗的成熟气息。他的文字,与他积极向上的情怀一样,生动活跃,充盈洋溢。从1985年刊登于盐阜大众报一版的通讯《引进上海技术,产品销往沪渝哈城市》,到2022年刊载于阿紫文学沙龙的散文《罱河泥》,经历了三十七年文字成长成熟期,春华秋实,谷穗饱满。现在,到了收获季节,稻浪秀穗,饱满丰盈,捡拾起来,就是一页页散发着油墨芬芳的字行。

《村野拾穗》文稿集,收集300多篇文稿,分为六个篇章,以通讯报道为主,反映新时代新农业转轨变型历史进程,讴歌新农村新农民典型人物。特色工作篇中,《集体资产保值增殖效果好》、《时堰镇干部带着试卷进村赶考》、《时堰镇二万八千亩水稻亩亩旱育秧》,描述了世纪交替时代,实现跨越发展,农村基层单位积累的好做法、好经验。在推进社会娈革、促进“三农”发展时期,桂成注重调研思考,写成多篇调研报告,凸显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等主题,反映农民的心声和期盼。《税费改革农民有六盼》,登载于当年农民日报头版头条,江苏政协、江苏科技报和盐阜大众报也分别进行系列报道。这些文稿,收录于调研建议篇中。

先进典型篇收集的通讯报道,颂扬了众多反映时代光点的企业和名人,在历史进程中骄人的业绩。记录了环宇玩具、捷士通电信、华久特钢工具等优秀企业。抒写了发展企业,回报社会的张松岭;致富不忘家乡的五星村伍祥东;捐资兴办公益事业的胡汉东,以及武慕白,崔海兵、翁小强、张月清、王祥林、梅小平、潘勤兰、仇士梅、韩金凤等不同行业闪光的名字。讲述了关心患癌同事的时堰中学三位员工、近百名素不相识的爱心人士扶助孤儿学生的故事,让许多默默无闻的名字和身影,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

这本文集,还介绍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乡土文艺发展繁荣的社会名人。有积极传播精神文明的时堰艺术团胡春耕;有悉心传授太极技艺的冯景云;有“抢救”古字画1500多件的周志杨;有创作葫芦画助力抗疫的何以进;有用麦秆画表现爱国精神的刘用明;有赓续八百年溱湖刻纸的王明华;有时堰水乡草根画家武平;有诲人不倦的人民教师杨力林、沈小菊、许海燕、孙玉华;还有八旬退休教师丁庆云,在六烈村创办小云德艺辅导站,对幼儿进行品德和艺术辅导,系好孩子们人生第一颗纽扣的动人事迹。在桂成笔下,一个个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

2020年,桂成工作岗位变化,他的调研和写作,有了更广阔的时空。多年的工作经历和生活阅历,独立思考和创作积淀,滋养历炼了他笔下的文字。他的稿件,被同行公认具有独到见解,国家和省市媒体频繁采用。他的笔触,沿着稿纸上熟悉的线条,进入文学创作篇章。在往事悠悠篇和文萃采撷篇中,收录了《难忘二十岁那一年》、《铲青草》、《第一次去省城》、《村头锣鼓响起来》、《打谷场的变迁》等散文作品。这些文字,恰如桂成其人,朴实无华、鲜活生动,充满里下河水乡的清亮气韵,清新情趣。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壬寅年春天,桂成在时埝一隅,夜以继日,埋头伏案,收束沉淀在时光里的文字。有如一个长年累月耕播劳作的中年农民,归拢昔日种植的庄稼,捡拾散落在村野上的稻穗,收束捆扎,堆码成行。三十多年的耕耘播种,三十多年的收割拾穗,三十万字堆码成章,三十万颗穗粒收藏,现在,这本沉甸甸的《村野拾穗》,即将付梓问世,这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劳作。

稻谷熟了,稻穗捡了。在这收获的时刻,我们祝愿桂成先生,百丈竿头,更上一尺,在熟悉的土地上,继续用辛勤躬耕的人生光润,点缀相伴已久的笔墨光彩。沿着稿纸上垒筑的文字台阶,越走越高,越走越远。

【本文系村野拾穗》之序图片

薛德华(笔名老雪),作家、画家。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作家书画院画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扬子书画院名誉院长,发绣艺术馆名誉馆长。

薛德华历任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在组织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的同时,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发表作品500多万字,著有长篇小说《狐雕》、《绣禅》,长篇报告文学《鳗王之梦》,散文作品集《过去的月亮》、《箫影流韵》、《画游》、《董永故里》,系列散文《老地方》、《老景致》、《老掌故》、《山蕴》等等。围绕海盐文化、宰相文化、佛教文化、仙缘文化、发绣文化等里下河地域特色文化,撰写了大量作品,在省以上各类文学杂志和报纸副刊发表众多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

其文学和绘画作品,多次获全国大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获中国经典散文论坛二等奖三次,一等奖一次,全国爱国主义征文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全国"李白杯"散文作品大奖,长篇小说《狐雕》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江北首次),等等。绘画作品多次获中国作家协会书画邀请展和省市邀请展大奖。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