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辟谣:缅甸民地武既非国民党军残军也非南明遗民

 海枯石烂海枯 2022-06-06 发布于福建
文章图片1

这些武装究竟来源于哪?网上有人说他们是国民党军残军,还有人说他们是南明遗民。其实这些说法都非常不靠谱。

当年在解放战争中败退“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残军,主要是国民党军将领李弥的部下。这些武装在经过解放军和缅军、泰国军队的多次打击后,在当地已无立足的空间。其中的大部分人已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撤往台湾,剩下的一少部分不愿撤走的则加入了泰国国籍,目前居住在泰国北部。所以,当年的这些国民党残军与缅甸民地武其实是毫无关系的。

文章图片2

而关于缅甸民地武是南明遗民的说法则更加荒唐了。“南明”是明朝在北京的朝廷被李自成农民军覆灭后,明朝部分贵族、官员和军人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先后建立的多个政权的统称。南明最后一位君主是永历帝。这位皇帝在清军的进攻下走投无路,曾一度带领手下的一班达官贵人逃往缅甸。一行人到达缅甸后不久,恰巧遇到了缅甸国内的宫廷政变。因与缅甸新国王相处的不太好,随这位皇帝出行的大部分官员及随从都被杀害,史称“咒水之难”。

在经历了这次事变后,永历帝虽然活了下来,但身边仅有寥寥数人,且被缅甸软禁。此后没过多久,吴三桂等人统率的清军在扫清边境的残余抗清势力后进入了缅甸,逼迫缅甸将永历帝交了出来。再之后,永历帝在云南境内被吴三桂派人用弓弦勒死。所以,在清军扫穴犁庭般的打击下,哪还会有什么逍遥异域的南明遗民呢?这只不过是当代网民一种不切实际的想象罢了。

那么,这些当代缅甸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到底哪来的呢?他们其实是原本就生活在中缅边境的少数民族,在清朝时期曾归属云南的土司管辖。近代,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在此之后,缅英当局对中国西南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活动,因此很大一部分原本属于中国云南的少数民族被迫成了缅甸人。

文章图片3

1948年缅甸独立后,因缅甸政府奉行“大缅族主义”,缅甸境内少数民族与缅族矛盾尖锐,所以各少数民族纷纷组建了自己的武装以求自卫。这便是当今缅甸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的由来。这些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也并非都是自发形成,其中有很多都和上世纪60年代末期缅甸共产党领导的缅共人民军有关。

60年代末,缅甸发生排华运动,中缅关系降至历史冰点。此时,本已陷入低潮的缅甸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得到了中国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得到支持的缅共人民军在缅甸北部向缅甸政府军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攻势,一度建立了非常广阔的根据地(鼎盛时期达10万平方公里)。1976年之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中国不再对缅甸共产党进行援助。自身没有“造血”功能,又失去支持的缅共武装随之涉足制毒、贩毒等毒品贸易以维持军队的开支,毒品贸易导致了缅共内部的腐败和离心离德。

文章图片4

到了80年代,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共运陷入低潮,缅甸共产党内部的离心倾向进一步加剧。于是,从1989年起,缅共人民军将领彭家声、赵尼来、鲍有祥、林明贤、丁英先后率各自的部队发动政变,脱离缅共,成为占据一方的地方武装首领。其中,彭加声占据果敢地区,其部队称“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赵尼来、鲍有祥占据阿佤山地区,其部队称“佤邦联合军”;林明贤占据勐拉地区,其部队称“缅甸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或“勐拉军”。丁英占据片马、昔董、拖角、落空等4个地区,其部队称“克钦新民主军”。目前,四支部队中实力最强的是“佤邦联合军”,它同时也是所有缅甸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中实力最强的。

文章图片5

通过以上对缅甸和缅甸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的历史梳理不难看出,中缅边境附近的缅甸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确实是与中国有一定渊源的,有的还对中国文化有相当程度的认同,但却并不能将其理解为有国不能回的中国人,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