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克时艰|过去一个月,我们始终在一起!

 skysun000001 2022-06-06 发布于北京

2022年4月28日,清华进出校改为手动审批,学校开始加强管理。

2022年5月6日,清华全部课程改为线上,老师们原则上居家办公。

2022年5月14日,清华校园“不进不出”,家属区与学生区严格分离。

直到2022年6月6日,清华动态调整防控政策,教职工和学生可以申请临时出入校。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北京市尤其是清华周边持续面临的疫情防控压力,让我们暂时降低了流动性。同学们、老师们都各自面对着新的困难和挑战,但与此同时,大家也各自开始了新的行动和改变。

这段时间,大家经历着疫情带来的诸多不便、也因“变化”受到情绪上的影响,但有些东西,却因“变化”而愈发“坚定”,这其中夹杂的有无奈、有抱怨、有不理解,但却饱含着信任、奋斗、担当和坚持。

过去的一个月,我们共同经历,我们守望相助,我们,一直在一起!

图片

 共同经历 

“核酸”和“外卖”,成为了封校以来同学们生活中的高频词。外卖无法进校,最频繁时几乎每天例行的集中核酸检测,还有全面线上授课、体育课考核调整、实验课推迟等学业上的变动——好在当前,随着防疫措施的调整,核酸改为三天一测,外卖也可以通过缓冲区重新进入校园。

而对于住在双清公寓的研究生们来说,每天乘坐巴士成为了进出校的唯一方式。一位住在双清公寓的同学表示:“晚上(十一点)回去的车需要排一会队,路上时间比以前平均多出二十分钟。”当然也有同学表示,双清巴士让自己的作息变的更加规律了。

“某些同学缺失了来自老师的面对面的指导,虽然信息时代有视频会议等手段可以缓解问题,但是对于关键的实验指导/学术讨论还是会有很大的影响。”一位研究生同学表示。除此之外,由于老师无法进校,部分实验也难于开展。

受到影响的,除了学业、科研和生活,还有大家的情绪。每天下午都盯着发布会成了新的习惯,朋友圈里偶尔出现的囤货照片也让一些临近期末周的同学难免无所适从。焦虑的情绪来源于不确定性。临近期末,期末考试、暑期实践等很多事情都还没有确定。

不只是学生,居家办公的老师们,只能通过线上进行授课,其中包括部分住在家属区的老师;一部分参与学生工作的老师住在校内,甚至睡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而学校里的后勤职工们,也住进校园里——他们在校内的生活条件,引发了很多同学的关注。在这个园子里的所有人,都共同经历着封校之后生活的变化。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尤其是在当彼此紧密相关的时候。

图片

守望相助

疫情在空间上分割了师生,但师生间的情谊依然通过网络紧密相连。

线上进行声乐课的授课,对付林波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损音质”的声音、有延迟的网络,需要老师更加集中注意力,听出孩子们声音的闪光点或是问题,给出精准的指导。“给孩子们的反馈一定要到位,相应的表情、肢体动作和指导都要及时给出,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泄了劲。”课堂上太过集中精力,付老师一堂课下来会头痛,晚上上完课倒头就能睡着。“不过,为了孩子们,累些也没关系,值得。”

担心同学收获不够,付老师鼓励大家发来自己的演唱视频,自己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有时十几个视频过来,逐一指导下去,一整天也就过去了。

即使没有老师,线下的声乐课依然能开展得有条不紊。有一位博士生主动为大家做钢琴伴奏,每周的4大节课都会来帮忙,有时候顾不上吃饭,有时需要临时根据新的谱子直接弹奏。也有很多热心的同学一起帮忙架设备、组织练习、线下示范、转动摄像头、调音响麦克风、放伴奏…… 付老师说:“声乐课堂是由孩子们共同守护的。”

5月19日是付老师的生日。在课堂的合唱环节,忽然就进入到《这世界这么多人》、《生日快乐》、《往日时光》的旋律中,同学们一起合唱,还展示他们画给付老师的祝福……“哎呀,真的太感动了,哭得稀里哗啦的。”付老师很期待每周的声乐课和孩子们相见,“这是每周虽累但特别幸福的时光。”

图片

声乐课的同学们在线下给付老师过生日

在全部课程改为线上之后,助教成为了课程中十分重要的桥梁。李蕉老师的《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门互动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让大家更多来到线下上课,成为了助教们要考虑的问题。“老师看不见同学,这种对于老师来说是比较难受的”李蕉老师的课程助教郭壮表示。为此,助教们使出了十八般武艺,从入门到精通教学楼的电子教学设备,以带来更好的师生互动体验。有一位博士后助教,因为无法进入教学楼,带着小组同学们来到情人坡,一边讨论一边听李蕉老师的串讲——在情人坡上课,多么难得的体验。

为了增加大家的互动,老师和助教们在课程微信群里营造出活跃的氛围,同学们也在其中乐此不疲。在线上上课时,同学们会为李蕉老师做表情包。“讲了几节课以后,就已经有同学截屏腾讯会议现场做出来表情包了。”李蕉老师则一一笑纳,然后在群里带头发自己的表情包。

图片

声音听得见、改变看得见

在封校期间,学生们关注的问题和一些诉求,通过辅导员或学生权益部门等途径,反馈给了学校。

日新书院一字班辅导员王欣钰表示,自己平时不看朋友圈,但在封校这几天,会打开朋友圈“看看自己的小朋友想什么”,也会发通过发提问箱和串寝的方式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她将收集到的这些建议通过“开放交流时间”反馈给了学校的领导老师。“我在会上一个人就提了六七点问题吧,也提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我觉得辅导员绝对不是一个机械的上传下达的传声筒,辅导员是在疫情防控工作具体落实中是非常重要的中坚力量。因为一方面,辅导员需要帮助学校来传达和解释疫情防控政策,让大家能更好地去理解背后的原因;另一方面,辅导员是可以帮同学们去反馈意见的。我们可以深入同学们当中,去了解大家面对这些政策措施的想法。而且我们自己也是学生,我们能够理解大家,一起去发现纰漏和不太合理的地方,那我们就可以帮助同学们去提出来。”王欣钰表示。

校学生会权益部“艾生权”表示,在5月14日到17日这四天的时间里,有64个问题通过其建立的“生权联系平台”微信群被反馈给学校,学生大多关注生活问题,例如送水问题、水果是否会涨价。也有教职工在这里提出自己的问题。

改变正在发生,一些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5月16日起,科研区快递统一在艺术博物馆东侧进行消毒处理后进校,日均收发快递4000件;5月17日,帮助解决学生饮水问题的清青供水站开始运营;5月18日,经过与学校沟通,天猫超市下调了部分商品和水果的价格,并每天推出15种特价水果;5月24日起,图书馆北馆及西馆提前至7点50开馆;还有职业发展中心开放咨询室用于面试,教学科研区补给站开始营业,为返乡学生开辟专线送站等……

6月3日中午,在清华食堂就餐的同学们,都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福利:一份来自昌平十三陵的樱桃。作为清华参与的“消费助农”项目,这批当天采摘的樱桃,在8个食堂被分发给了19225名学生。红红的樱桃,成为了这个端午节日里一段独特的记忆。

图片

战疫“清”年突击队

很多变化能够最终落地,离不开清华学生志愿者们的支持,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战疫“清”年突击队。

5月16日,校团委发布动员信息,号召成立清华大学紫荆志愿者战疫“清”年突击队。“以班团、社工组织等集体形式成建制报名参与,是此次招募的一大特点。”5月16日至今,紫荆志愿者战疫“清”年突击队已有4400余名志愿者,开展4800余人次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相关志愿服务。目前,战疫“清”年突击队已承担起核酸检测信息录入与秩序维护、教学科研区快递消杀、夜间巡逻和食堂测温引导等志愿服务工作。

经管学院的范玮同学参与了空调清洗分队的志愿工作。她负责清洗一个宿舍的门上贴了“门没关,洗空调的师傅请进”。在清洗完空调之后,她上面回复在回了一句:“姐姐我们洗好啦,夏天快乐。”活动结束后,她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姐姐们的回复。这让范玮十分感动:“今天才发现,抗疫志愿是有脉脉温情在其中的。进行志愿服务的人,心中的成就感和责任感要更加强烈。有了这样的经历,以后我也会怀着感恩去看待其他同学的志愿。”

图片
图片

水站志愿者,日新书院大一的王春陶对于“清”年突击队这样理解:“现在学校的情况需要同学们出来为学校的工作做一些贡献,利用大家的空闲时间让大家都可以起到自己的作用。”另一位水站志愿者,经管学院大三的陈思蕊也表示,能够做简单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所贡献挺快乐的。“现在学校里学生是目前校内占最大部分的,是在享受这(校园)一系列服务的,建立一个组织让大家活络起来,有些人来做付出的事情,大家一起来享受(便利),我觉得很好。”

“我们'老兵’一直有参加各种志愿的传统。”参军退伍之后回到清华读书的化工系李春龙表示,在了解到学校的需求之后,清华退伍老兵们自发组织起来,集体参与了夜间巡逻的队伍,在夜里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现在学校处于非常时期,我们这些'老兵’也应该有挺身而出的责任感。”环境学院的李鹏飞这样说道。

在双清公寓何清华之间采用巴士往返之后,核博20班集体冲锋在前,成为第一个以集体形式报名该项目的校内团体。等待同学上车入座、志愿者清点人数、将人数在工作群中报备......从早到晚15个小时,班车每半小时一次,志愿者们以接力形式开展了一场抗疫持久赛,努力做好双清摆渡人的坚实后盾。

“在志愿服务之前,你不知道究竟将会拥有何种经历;在志愿服务之后,你会开始渴望下一段未知的志愿之旅。我觉得'一场真正为了服务大众而参加的志愿’,才是志愿的本色吧。”行健学院的李子腾这样说。

图片

“清青供水站”的志愿者为同学们服务

图片

“您辛苦了”

在学生们能够像往常一样安稳学习生活的背后,是校园里的职工们守护着学校的日常。

根据校医院检测科董媛介绍,从4月26日清华大规模核酸检测开始至5月17日,校医院新冠核酸检测累计239883人次,仅3周时间,远远超出2021年整年校医院核酸检测量的两倍工作量(106477人次)。大规模检测起,核酸检测的日工作量从每天100-200管暴增至1400管甚至2000管。在短时间内新设备无法到位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及时出结果,检测科的医生们,只能以“小米加步枪”的模式全力以赴。“没有一个人说'我不能干呀’,而是都说'我能上,我能上’。医院党委带头,各个党员干部都带头冲上前面,完成了这样的工作量。”检测科的每个人都满负荷工作,五一期间没有休一天假。好在这种情况将在新的检测仪器到位后有所缓解。

检测不是结束,最终要保证结果的准确发放。董媛表示,即使没有自己的夜班,她也会盯到最后,因为她要到北京市核酸检测信息统一平台里面,看一下今天做的所有的样本是否全都被录入进去。因为即使只有几管出了问题,第二天也会有几十个人找不到检测结果。董媛记得,有一个84岁的退休老教师,第二天要做手术却因为找不到检测报告无法进校。检测科与仓库沟通,从2000多管样本里把老教师的找出来,把纸质版报告打印出来,保证他第二天顺利住院,然后做手术。“我们觉得,能帮助到一个学生,一个老师,都感觉到挺欣慰的。”

5月5日晚9点,清华车队接到了运送双清公寓学生进出校园的通知;5月6日早上7点,第一辆校园巴士从双清公寓出发。从接到命令到投入工作,前后只有十个小时。

高效的背后,既有提前调配车辆和让师傅们进入闭环的预先准备,也有专线司机师傅们从早到晚的辛勤工作:首班车在早上7点,末班车在晚上11点半。尽管每天的里程数并不多,但每天长时间的工作且没有换班,师傅们只能在中午乘车人数偏少的时候,稍微休息休息。

随着在巴士的运行,巴士的路线和车次也在不断优化,而最初同学们的不理解,也逐渐变成了一张张写给师傅的“您辛苦了”的字条。

封校之后,原本住在校外的37号楼的楼长李媛住进了学校的宿舍里。部分楼长因为疫情管控或家里的情况没有入校,李媛和其他同事一起,在自己的宿舍之外,还承担起了“互助楼”的工作,保证每个楼都有人值守。“和楼里的同学真正生活在一起了。”李媛表示,上晚班之后,她见到了很多平时早出晚归的同学,大家还会聊上几句。有同学反馈说:“看到她也和我们住在一起,心里也比较踏实”。

遇到窗户坏了,抽屉打不开了等紧急情况,楼长也会帮同学们修点东西,也有楼长帮助同学清洗空调。同学也会开玩笑地说:“疫情让我感觉到楼长是个'全能人’!”有时候同学也会下来和李媛聊天,女孩儿之间的话题聊得都挺开心。“现在这种工作方式的陪伴感特别强,让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宿舍保洁的工作也同样面临着较大压力。由于隔离等原因,紫荆宿舍区保洁工作人员相比平时少了将近30%,为了保证宿舍楼的保洁工作,工作人员们相比原来加班加点。保洁员陈续侠对此毫无怨言:“苦点没关系,得把学生的环境打扫干净”。封校之后,她的家人也牵挂着她在学校的处境。陈续侠告诉家里人,不用担心,她在这边都挺好的。

和陈续侠一样,一线值守的曹军海老师也是众多舍小家为大家的清华教职工之一。因疫情防控要求升级,曹海军主动申请进到教学办公区,吃住都在学校。

“我们单位让报名的时候,我第一个报名,我爱人也一样报名了,因为我俩目前没什么负担,孩子大三也不用管他了。”曹老师说,总不能让那些家里孩子还小的职工抛下家庭。他觉得,后勤的职工有很多人比他做得更好。“比如说这两个卡口新增加的人员,有好多人连续干12个小时的,还有很多受疫情影响,两三年都没回过家。后勤的保洁、物业,还有咱后勤的水电的这些师傅们,大家都付出了很多。我觉得大家还是把清华大学当做自己的家一样去保护,把同学们和老师们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去保护。

图片

坚守一线的执勤人员

图片

付出有他们,关心有我们

在这个特殊时期,教职工们的辛勤付出,也更多被学生们看到。

对于同学们非常关注的教职工生活状,学生会和研会生权部门的同学在15日夜访了桃李园的食堂师傅。据食堂师傅介绍,多数员工都已经住进了双清公寓、学生公寓南区一号楼的宿舍内。部分师傅为了方便早起准备早餐,考虑到桃李设施也全,干脆就在食堂住下了。“我们没啥,给同学们做好饭菜是头等大事,希望疫情早点儿过去,赶快恢复正常生活。”

同学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职工的关心和感谢。保洁杨续侠阿姨,收到了同学们送的水果;唐仲英爱心社的同学们,对职工们进行慰问并准备了小礼物;学生们自发成立微信群,征集职工特殊需求、发起志愿活动。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为后勤保障人员送去温暖与关爱:捐赠充电宝、插线板等生活物资、为优化完善教职工用餐、洗浴、物资补给等相关方案出谋划策、向职工子女提供在线公益辅导……

正如邱勇老师在开放交流时间中所说:“学校师生、后勤员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体现出让人感动的温度;及时响应、迅速解决问题,体现出以快制快的速度;师生员工团结一心、一致抗疫,体现出携手攻坚的力度;坚定不移服从疫情防控大局,体现出清华人胸怀'国之大者’的高度。

图片

唐仲英爱心社组织职工慰问活动

图片

共期未来

6月6日起,北京市将实行新的防控措施:开放堂食、居家办公地区正常上班、在京旅游恢复……而在清华,6月6日起学生和教职工可以通过审批进出校,外卖被重新允许进校。这些措施的转变让人们看到了疫情结束,恢复正常生活的希望。

而6月6日这天,同样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立夏那天,五爷在给同学们的信里面如此写道:“向彼此许诺,与落日、晚风和所有美好的事物一起,相逢于轰轰烈烈的盛夏。”而小满后一天,五爷又写信给同学“希望再次相遇时:无事绊心弦,所念皆如愿”。

而今,盛夏将至,未来可期。

付林波老师的声乐课程马上要到音乐会的环节了。她特别期待孩子们的演出,也期待着疫情防控允许的时候,随时欢迎孩子们回到线下课堂,回到温暖的声乐大家庭。

一线值守的曹海军老师,在谈到后勤职工的辛勤付出时说道:“我觉得(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期盼着疫情早点过去,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而同学们被问到解封之后想做什么的时候,答案几乎都指向了出校玩耍。

“去找别的学校的好朋友玩一玩吃吃东西看看电影,做一些'非必要’的事情。

一位大一的快递站志愿者表示,如果疫情过去,自己要去天津见一个人。

“去见谁方便透露吗?”

“不方便。”他腼腆地笑了笑。

采访 | 海带 张康悦 水草 衷盐 里厄

文案|张康悦 卧龙岗上散养的猫

排版|卧龙岗上散养的猫

审核|路痴 小明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