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斯拉裁员,我们都该感谢马斯克

 每日汽车观察 2022-06-06 发布于上海
马斯克实际上给全球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

文/宋双辉

上周末,马斯克又“玩火自焚”了。

他的一封裁员邮件被曝光后,上周五特斯拉股价单日下跌超过9%,市值蒸发了超过700亿美元。

有人嘲笑马斯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万恶的资本家天天想着裁员,这下好了吧,被市场教育了吧。

不过我倒是觉得,老马此举颇为壮烈,给整个行业都敲响了警钟。

“裁员”始末

其实马斯克很早就在酝酿这次的裁员戏码了,年初的时候他就在推特上做过预测,说最晚2023年之前,咱们会经历一轮经济大衰退。

5月底的时候他又重提这个预测,说经济危机至少持续12到18个月,这些都是在给他的裁员动作酝酿情绪。

上周,老马突然在员工邮件里diss居家办公,要求特斯拉的员工每周必须在办公室待够40小时,否则就走人。

而后就是上周五的裁员邮件被曝光,说他对未来经济走势感觉很糟糕,希望公司裁员10%。

不过事件发酵后,他很快又补了一封邮件做解释,说裁掉的都是那些办公室白领,真正生产线上的蓝领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实际上,特斯拉现在全球范围内还有5000个空缺职位等着招人,毕竟柏林和得州的工厂都刚刚开始运行,缺人是肯定的。

有特斯拉的员工透露,因为过去两年疫情期间远程办公的原因,特斯拉的招聘人数激增,现在陆续恢复坐班了,新员工多到公司装不下,工位和停车位都不够用。

所以马斯克之前说的“要求每周到岗至少40小时”的规定,就是让那些不想留下来的人自动离开。

而且每一次的大规模招聘过后,都会出现一轮裁员,这也是正常现象。当一年的招聘人数达到一两万规模的时候,肯定会出现人浮于事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内部优化一下了。

未雨绸缪

特斯拉是否真的会裁员10%,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马斯克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其实如果不是“裁员10%”这样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特斯拉裁员上不了热搜。最近一段时间,酝酿裁员的公司有很多。

苹果和脸书已经冻结了某些领域的新招聘名额,PayPal最近也宣布裁员,优步和Lyft上个月表示,他们将缩减招聘规模并削减开支,而在线二手车零售商Carvana则表示将裁员12%。

在国内,不久前新造车中理想和小鹏相继被曝出毁约应届生和裁员的消息。

我和新造车的内部员工交流过裁员的话题,得到的答案是,创业初期,一个部门5个人能把事情做完,现在发展壮大了一个部门15个人了,事情反而越做越慢。

这种情况下,裁员也好,优化也好,都是必须的,否则只会把小而美的初创公司耗成运转缓慢的传统公司。

英文有句谚语,叫“煤矿里的金丝雀”,用来形容提前嗅出危险气息的人,因为金丝雀能够发现矿井中的微量毒气并表现出烦躁不安。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Adam Jonas认为,特斯拉就是煤矿里的金丝雀,提前嗅出了汽车行业的危险气息,或者以特斯拉的体量,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锂矿的鲸”。

过去两年虽然汽车行业经历了疫情的打击,但是实际上汽车行业的日子没有想象中难过,从财报数据就能看出,跨国车企巨头们依然取得了利润的增长。

目前的情况依然是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大于供应量,但是当经济衰退出现的时候,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出现萎缩,汽车行业才会真的进入寒冬。

福特和通用汽车前高管、专注于交通行业的投资公司Qell的创始人Barry Engle认为,经济下滑的可能性很大,高管们都很清楚,只是马斯克选择说出真相,即便这样做让他不受欢迎。

也是在上周,福特汽车CEO吉姆·法利发表了一个观点,他认为电动汽车行业将迎来一场价格战,而现实的情况是电动汽车因为供应链危机而都处在涨价阶段。

吉姆·法利的观点也是一种未雨绸缪,当行业还在狂欢的时候,有远见的领导者应该看到远处的乌云。

资本市场一直在讨论,电动汽车行业是不是存在巨大的泡沫,特斯拉们的股价是不是虚高了。真正的泡沫,其实是电动汽车企业因为过于乐观而忽视了危险的存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