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子园7月要涨价,底气却“不足”

 食评方 2022-06-06 发布于四川

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下滑23.59%的饮料企业李子园,准备涨价了。

6月1日晚间,李子园公告称,基于主要原材料、包材、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为更好地向经销商、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促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经公司研究决定,对李子园部分甜牛奶乳饮料及风味乳饮料系列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提价幅度为6%-9%不等,新价格自2022年7月1日开始实施。

不过,公告里除了涨价信息外,李子园还表示“本次部分产品调价可能会影响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因此本次产品调价不一定使公司收入、利润实现增长……”

事实上,通过近年财报可以看到,李子园营收已逐渐触及“天花板”,而且盈利能力大幅下滑,试图通过涨价来提振业绩。只是在含乳饮料的产品力日趋下降的当前,李子园也非常明白:不涨压力大,涨了挑战也不小。

虽然涨价的“底气”不足,但李子园可能别无选择。

“不涨等死,涨了找死”的两难境地

2021年财报显示,李子园2021年营业收入14.70亿元,同比增长35.14%;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增长22.34%。

但熟知这两年食品行业走势的朋友都知道,如果哪家企业单单与2020年动荡中的业绩比较,颇有“耍流氓”的意味。

实际上,2021年四季度开始,李子园业绩就开始走下坡路,公司营业收入达4.14亿元,同比增长14.86%,不及全年的一半;净利润达6752.16万元,同比下滑4.35%,为公司上市后净利润首次下滑。

在2022年一季度,李子园营业收入3.42亿元,同比增长3.28%;净利润4083.39万元,同比下滑23.59%。

浙商证券在研报中指出,2022年第一季度,李子园的净利润表现不及预期,主要原因是疫情影响叠加成本承压;收入增速放缓则是疫情对李子园的经营存在影响,主要体现在终端动销及物流运输等方面。

如果把视角再打开一点,除了成本上涨和疫情影响,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李子园倚重的含乳饮料,其产品力已在逐步升级的市场中开始逐渐减退。

财报显示,甜牛奶乳饮料系列是李子园畅销20余年的经典产品,含乳饮料也为李子园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2021年,在李子园14.65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中,有14.27亿元来自含乳饮料产品,占比高达97%,较往年有增无减。同时,含乳饮料也是公司毛利率最高的产品,2021年达到36.50%。

甜牛奶乳饮料是李子园的“基本盘”,但如今基本盘已经有了“松动”的迹象。

首先是含乳饮料的营收增速开始下滑,公司毛利率逐渐降低。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0.90%、37.18%和35.88%。2022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更是降至31.34%。

对此,海通证券表示,当前大宗成本上涨造成了今年一季度的毛利率端承压。同时上市后伴随着全国化扩张的销售活动增加也导致销售费用有所增加。

据年报显示,李子园2021年的销售费用达到1.67亿元,同比2020年末上涨了66.08%,销售费用率达11.36%。

有业内人士指出,李子园的甜牛奶系列含乳饮料是典型的“营销驱动型”产品,随着原料端与销售端成本大幅上涨,李子园涨价“势在必行”。

但另一方面,随着消费升级的大势到来,李子园旗下含乳饮料却正被贴上“高价低质”的标签。

李子园相关负责人曾在投资者活动交流时表示,含乳饮料是一个庞大的品类家族,国家标准规定,乳蛋白含量百分之一以上的为含乳饮料,百分之二点三以上的为乳制品。

据蓝鲸财经报道,以李子园原味甜牛奶乳饮料450ml为例,零售价在5元左右,配料表显示为饮用水、全脂牛乳粉、白砂糖、食品添加剂、食品用香精。营养成分表显示,每100ml蛋白质1.0g,不含有钙。

将李子园的甜牛奶乳饮料与伊利旗下250ml纯牛奶进行比较,伊利纯牛奶配料表中只有生牛乳,每盒3元左右,每100ml蛋白质3.2g,钙100mg。

可以看出,李子园核心大单品甜牛奶与时下流行的“低糖”“零卡”并不兼容。虽然名称为甜牛奶,但该产品并非真正牛奶,以奶粉、白砂糖、饮用水等为主要原料,蛋白质含量仅一款纯牛奶的28%,而且不含钙,其营养价值仅普通牛奶三成。

因此,一旦提价后,该产品的竞争力在哪?

乳业分析师宋亮一针见血地指出:“李子园此次提价的结果,让其产品价格跟牛奶接近。因此,消费者更多可能会选择大品牌的牛奶。”

而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表示:“李子园等含乳饮料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鲜奶、酸奶等乳制品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元素,含乳饮料主要生存在低线城市。从市场广度来看,均瑶、菊乐、李子园等都面临市场受限的情况,在局限的空间里,当乳制品龙头企业渠道下沉时,它们也就没有明显的增长空间。”

李子园的基本盘已松动,另一方面其新品竞争力也不强。据悉,在2018年底的经销商大会上,公司曾推出4个系列18款新品。不过,2021年全年,李子园的乳味风味饮料仅实现营收2005万元,毛利率低至7.44%,复合蛋白饮料营收仅502万元,毛利率更是为负。

对此,乳业专家宋亮对银柿财经记者表示,李子园的含乳饮料定位于中低端,走大众市场,性价比高,突破性也比较强,而李子园的其他品类相对来说就要弱很多,主要原因就在于,在其他品类上,龙头企业蚕食得比较狠,例如伊利、蒙牛,在白奶和酸奶业务上,均已深入到四五线市场。

一边是原料成本与销售费用高企不断蚕食企业毛利率,一边是含乳饮料被日渐诟病的“性价比”,这实际上让李子园陷入一个“不涨等死,涨价找死”的两难境地。

产能、渠道忙扩张,挑战也不小

为了提升业绩,李子园除了涨价,还在产能扩张与渠道建设上下了大功夫。

李子园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主要投资和建设了两个产能扩建项目,一个是浙江龙游李子园食品有限公司扩产项目,另一个是江西李子园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10 万吨食品饮料生产线扩建项目。

其中,公司子公司龙游李子园拟在浙江龙游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 7 万吨含乳饮料及 2.4 亿只 HDPE 瓶生产线项目,总投资约为2.8 亿元。2021 年 6 月该项目已开始施工建设,预计将在2022 年下半年投产。

公司子公司江西李子园拟在江西省上高工业园五里岭产业园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食品饮料生产线扩建项目,项目总用地规模约107亩,计划总投资约为3亿元。该项目于2021年10月开工建设, 预计于2023年投产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李子园含乳饮料产量与销量均在29万吨左右,增加的17万产能相当于目前销量的59%。

图源:李子园2021年报

从销量来看,从2017年到2021年,李子园销量分别为13.25万吨、16.24万吨、19.42万吨、21.15万吨、28.52万吨,2018年到2021年,销量分别增长23%、20%、9%、35%,虽然去年增速较快,但我们仍然需要观察:李子园未来几年的销量增长能跟上产能扩张吗?

并且这两个扩产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新增固定资产折旧3673.83万元,占2021年归母净利润的14%,如果预期收益无法实现,将对净利润造成很大影响。

而在渠道建设层面,李子园近两年表现非常抢眼。

为支持全国拓展,李子园近几年大量新增经销商,加码全国网络的铺设。从2017年-2020年,李子园的经销商数量持续增长,分别为1207家、1532家、1760家、2088家,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增至2666家。可以看到,2020年以来,李子园的经销商数量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当前经销商数量甚至超过了东鹏饮料、养元饮品、欢乐家等众多同行上市公司。

但人多不一定“势众”。在2022年一季度,李子园的总营收为3.42亿,折算下来2666名经销商户均销售收入仅为12.8万元左右,显然,在同行竞争企业中,李子园的经销商质量算不上优质。

同时,食评方之前有报道分析,“以去年前三季度发布的数据为例,李子园在华东区域的经销商数量为892家,约占公司整体的33.67%;华中地区经销商数量为602家,占22.73%;西南地区经销商数量为447家,占16.87%……换而言之,仅上述三大区域的经销商网络,就占到了整个公司的73%以上,而剩下的华北、华南、东北和西北四个大区占比不足30%,说全国化多少有些牵强。”

李子园方面曾对投资者表示:“目前考虑重点不是行业空间和天花板,现阶段主要目标为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拓展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致力实现'成为全国含乳饮料行业引领企业’的发展愿景。”

但涨价只能解决企业成本承压的问题,并不能实现快速拓市与提升品牌影响力的目标。甚至,在乳品企业纷纷下沉市场的大环境里,李子园可能先要面对涨价后带来的市场变数。

· END · 

声明:
声明:凡注明 “作者:XXX(非食评方)“的图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转载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赞同文中观点,亦不作投资建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