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桩基工程施工方案(苏州)
2022-06-06 | 阅:  转:  |  分享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1总体概况 1

1.2桩基概况 1

1.3土质概况 2

第二章编制依据 3

第三章施工准备 3

3.1材料准备 3

3.2技术准备 5

3.3施工设备及机具准备 5

3.4人员准备 6

3.5现场准备 7

第四章施工部署 7

第五章施工工艺 8

5.1锤击预制桩施工工艺流程 8

5.2桩位放样 8

5.3现场预制管桩进场 9

5.4桩机架设 10

5.5桩起吊、就位 11

5.6竖桩与插桩 11

5.7打桩 11

5.8接桩 12

5.9送桩 13

第六章管桩检测要求 14

第七章质量保证措施 14

6.1锤击桩的桩位偏差 14

6.2工程质量通病治理 16

第八章安全文明措施 17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总体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2 工程地点 3 建设规模 4 建设单位 5 设计单位 6 监理(管理)单位 7 施工单位 8 承包模式 9 工期 10 质量标准 11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1.2桩基概况

本工程原料立体仓、动力站蓄冷罐基础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C80(PHC)AB型。桩数共1172根,根据图纸中提供的每个分区桩长,计算本工程桩基工程总延长米为:m。

项次 1 原料立体仓 PHC-500(100)AB-C80 830 11+11 22 -0.900 187 4114 PHC-500(100)AB-C80 900 8+8 16 -0.900 641 10256 PHC-500(100)AB-C80 1660 11+12.5 23.4 0.500 2 46.8 PHC-500(100)AB-C80 1800 8+8.5 17.4 0.500 6 104.4 2 动力站蓄冷罐 PHC-500(125)AB-C80 1050 9+11 20 -1.700 224 4480 PHC-500(125)AB-C80 1050 10+12 22 -1.700 112 2464 合计 1.3土质概况

根据场地勘察揭示,场地勘探深度内地基土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填土、新近沉积土、一般粘性土及下蜀组粉质粘土组成。本次勘察揭示土层可分为三大层,六亚层,现由上而下描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pd)层

①素填土:人工堆积,灰黄色,局部灰色,松散,局部相对密实,回填时间小于10年,以粉质粘土为主,夹含少量的碎石、砖及植物根茎等,其力学性质不均匀。本层土全场地分布,层厚0.2~3.5m,层底埋深0.2~3.5m。

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Q4al)层

②-1粉质粘土:次生成因,灰黄色,可塑,局部软塑,含少量黑色铁锰质斑纹;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场地冲沟区分布,层厚0.0~3.9m,层底埋深最大5.5m,为中压缩性土层。

②-2粉质粘土:灰色,可塑,局部软塑,局部夹少量粉土;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低。场地冲沟区分布,层厚0.0~10.1m,层底埋深最大15.6m,为中高压缩性土层。

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al)层

③-1粉质粘土:黄、黄褐色,可塑,局部硬塑,含较多铁锰质斑纹及灰白色高岭土团块;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场地内局部缺失,层厚0.0~11.2m,层底埋深最大15.4m,为中压缩性土层。

③-2粉质粘土:黄、黄褐色,可塑,局部软塑,含少量灰白色高岭土团块;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全场地分布,层厚3.0~12.8m,层底埋深13.1~24.7m,为中压缩性土层。

③-3粉质粘土:黄、黄褐色,可塑,局部硬塑,含较多铁锰质斑纹及灰白色高岭土团块,夹少量粘土;摇震反应无,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偏高,韧性中等偏高。全场地分布,层厚未揭穿,为中偏低压缩性土层。

编制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GB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苏G03-2012)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施工准备

3.1材料准备

本工程预制管桩主要有两种类型,PHC-500(100)AB-C80(原料立体仓),PHC-500(125)AB-C80(蓄冷罐)。桩尖采用C型(尖底十字形闭口)桩尖,详见下图:





注:1、C型钢桩尖图中H、b、t1、t2的尺寸及焊缝高度可根据工程地质情况适当增加;

2、C型钢桩尖材料不宜低于Q235B钢;

3、所有焊缝均为贴角焊缝,焊缝质量不应低于三级;

4、H根据持力层的坚硬程度和持力层面坡度适当调整,一般持力层较软或持力层面或坡度较小时可采用低值。

管桩进场前,物资、工程、技术、商务应组织验收,严格控制管桩质量。

管桩的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工具和检查方法 1 长度L ±0.5%L 用钢卷尺测量,精确至1mm。 2 端部倾斜 ≤0.5%D 将直角靠尺的边紧靠桩身,另一边与端板紧靠,测其最大间隙处,精确至1mm。 3 外径D 300㎜~700㎜ +5,-2 用卡尺或钢直尺在同一断面测定相互垂直的两直径,取其平均值,精确至1mm。 800㎜~1000㎜ +7,-4 4 壁厚t +20,0 用钢直尺在同一断面相互垂直的两直径上测定四处壁厚,取其平均值,精确至1mm。 5 保护层厚度 +5,0 用深度游标卡尺或钢直尺在管桩中部同一断面的三处不同部位测量,精确至0.1mm。 6 桩身弯曲度 L≤15m ≤L/1000 将拉线紧靠桩的两端部,用钢直尺测量其弯曲处的最大距离,精确至1mm。 15m<L≤30m ≤L/2000 7 端板 端面平整度 ≤0.5 用钢直尺立起横放在端板面上缓慢旋转,用塞尺测量最大间隙,精确至0.1mm。 外径 0,-1 用卡尺或钢直尺在同一断面测定相互垂直的两直径,取其平均值,精确到1mm。 内径 0,-2 用钢直尺在同一断面测定相互垂直的两直径,取其平均值,精确至1mm。 厚度 正偏差不限,0 用钢直尺在同一断面相互垂直的两直径上测定四处厚度,取其平均值,精确至0.1mm。 管桩的外观质量要求

序号 项目 外观质量要求 1 粘皮和麻面 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应大于桩总外表面的0.5%;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得大于5㎜,且应做有效的修补。 2 桩身合缝漏浆 漏浆深度不应大于5㎜,每处漏浆长度不得大于300mm,累计长度不得大于地管桩长度的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得大于100mm,且应做有效修补。 3 局部磕损 局部磕损深度不应大于5mm,每处面积不得大于5000mm2,且应做有效修补。 4 内外表面露筋 不允许 5 表面裂缝 不得出现环向或纵向裂缝,但龟裂、水纹和内壁浮浆层中的收缩裂缝不在此限。 6 桩断面平整度 管桩端面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镦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 7 断筋、脱头 不允许 8 桩套箍凹陷 凹陷深度不应大于5mm。 9 内表面混凝土塌落 不允许 10 桩接头及桩套箍与混凝土结合处 漏浆深度不应大于5mm,漏浆长度不得大于周长的1/6,且应做有效修补,不允许出现空洞和蜂窝。 11 桩内壁浮浆 离心成型后内壁浮浆应清除干净。 3.2技术准备

学习施工图纸,做好图纸自审,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勘察等单位进行桩基施工图纸会审,协助监理做好会审纪要文件;

会同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办理拟建建筑的座标、水准引测点的移接手续;

桩基施工的建筑物的引测点:轴线控制点、水准点应妥善保护。并应要有防止桩基施工过程中对控制点产生影响的措施。

桩基施工场地应平整及土壤承载力必须满足桩机施工要求。

根据设计图纸的设计要求,组织现场试打桩,以确定终桩参数及桩基施工技术措施。试打桩作业点宜选在钻探孔附近且具有代表性地质状况的位置进行。并与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办妥有关技术认定手续。

3.3施工设备及机具准备

现场机械配备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功率 用途 1 锤击桩机 HD62 台 3 75kw 锤击桩作业 2 吊车 26T 台 1 / 管桩调运作业 3 CO2电焊机 Ym-355 台 3 15kw 管桩焊接作业 4 全站仪 TC-702 台 1 / 测量定位 5 经纬仪 TDJ2 台 2 / 测量定位及校核垂直度 6 水准仪 DZS28 台 2 / 标高引测 7 钢卷尺 50m 把 2 / 测量 3.4人员准备

施工阶段劳动力配备计划表

准备工作 锤击桩施工 退场

机长 3 3 5 每机配一名机长,操作锤击机施工 电焊工 2 1 1 焊接、接桩 打桩工 10 15 15 打预应力管桩 起重工 1 1 1 负责装卸、吊运等 钢筋工 1 1 1 负责临星工作 挖机驾驶 1 平整场地、清障等 保安 1 施工现场的保安工作 杂工班 3 施工现场的保洁工作、零星施工任务和其他杂务

3.5现场准备

1、踏勘施工现场、熟悉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及周边的地下管沟、邻近的建筑物;

2、根据施工现场高空及地表、地下障碍物状况,组织清障和桩基施工场地排水等工作;

3、轴线两侧1.5米范围内严禁摆放设备及堆载。

施工部署

本工程原料立体仓、动力站蓄冷罐基础为桩基基础,故分两个阶段进行桩基施工,共投入三台HD62锤击打桩机同时施工。第一阶段为原料立体仓桩基施工,打桩机行进路线如下:



第二阶段为动力站蓄冷罐桩基施工,桩基行进路线如下:



施工工艺

5.1锤击预制桩施工工艺流程













































































5.2桩位放样

1、将建筑轴线控制点及水准点引到场地上,根据场地大小和地形复杂程度相适应的设置多个控制点供放桩位样桩用,视打桩过程中对地表推移状况,适时地对所设控制点进行复核。

2、放桩位样桩时,可选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座标法,在桩位中心点地面上打入一支竹扦或一支Φ6钢筋,使其露出地面5~8㎝,再在上涂红油漆。对大断面的桩宜在样桩周围,用白石灰画一圆心与样桩重合的圆圈,以便插桩对中。桩样宜以小区域为单位进行放样,在插桩尖时还要进行最终复核。

3、桩位放样允许偏差如下:

群桩20㎜

单排桩10㎜

5.3现场预制管桩进场

1、混凝土预制桩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起吊,达到100%后才能运输。现场混凝土预制,属于长桩或总锤击数超过500击的,应符合桩体强度及28天龄期的两项条件才能锤击。

2、桩的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桩按不同型号、规格、长度及施工顺序进行堆放;垫木与吊点应保持在同一横截面上,且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堆放层数不宜超过四层。预应力管桩层与层之间可以不垫木,底层边缘必须用楔子塞住以防滚动。







桩堆放示意图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外观质量表

项目 产品质量等级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麻皮和麻面 不允许 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身总计面积的0.2%;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得大于5mm,且应修补 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身总计面积的0.5%;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得大于10mm,且应修补 桩身合缝漏浆 不允许 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1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5%,且应修补 漏浆深度不大于10mm,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3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10%,或对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mm,且应修补 局部磕碰 不允许 磕损深度不大于5mm,每处面积不大于20cm2,且应修补 磕损深度不大于10mm,每处面积不大于50cm2,且应修补 内外表面漏筋 不允许 表面裂缝 不得出现环向或纵向裂缝,但龟裂、水纹及浮浆层裂纹不在此限 端面平整度 管桩端面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敦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 断头、脱头 不允许 桩套箍(钢裙板)凹陷 不允许 凹陷深度不得大于5mm 凹陷深度不得大于10mm 内表面混凝土坍落 不允许 接头及桩套箍与桩身结合面 漏浆 不允许 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8,且应修补 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4,且应修补 空洞和蜂窝 不允许 管桩尺寸偏差及验收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值 质检工具及量度方法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长度L ±0.3%L +0.5%L

-0.4%L +0.7%L

-0.5%L 采用钢卷尺 端部倾斜 ≤0.3%D ≤0.4%D ≤0.5%D 用钢尺量 平整度 10 将直角靠尺的一边紧靠桩身,另一边端板紧靠,测其最大间隙 外径d ≤600 +2-2 +4-2 +5-4 ≥600 +3-2 +3-2 +7-4 用卡尺或钢尺在同一断面测定相互垂直的两直径,取其平均值 壁厚t +100 +150 正偏差不计

0 用钢直尺在同一断面相互垂直的两直径上测定四处壁厚,取其平均值 保护层厚度 +50 +7+3 +10+5 用钢尺,在管桩断面处测量 桩身弯曲度 ≤L/1500 ≤L/1200 ≤L/1000 将拉线紧靠桩的两端部,用钢直尺测其弯曲处最大距离 外侧平面度 0.2 用钢直尺一边紧靠端头板,测其间隙处距离 端头板 外径 -1 用钢卷尺或钢直尺 内径 -2 厚度 正偏差不限,负偏差为0 桩机架设

桩机架设前应先检查场地,保证场地平整密实。同时应对桩架的滑轮系统、受力支点、钢丝绳等进行认真的检查,确保无误后才进行桩架架立,架立时现场应设有专人指挥,专人负责现场安全警戒,认真按照桩机操作说明书和操作规程操作。

桩起吊、就位

桩现场驳运采用二吊点法、喂桩时采用一吊点,吊点设置在0.29L(L为桩长)处(如下图所示),起吊过程中,用托绳稳住桩的下部,吊机尽量减小吊臂仰角(并尽量减少吊臂促出长度),缓慢地将桩拖至桩机就近处后再开始垂直起钩,平稳地把桩喂至桩机夹持器中。



一点吊示意图

对于由桩机自备卷扬机吊桩操作同理。桩的起吊、转运过程中.操作人员均应按起重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桩起吊运输过程中平稳轻放,以免受振动、冲撞。

竖桩与插桩

根据已设定的控制点用直角坐标法对桩位进行二次复核,正确后下放首节桩,首节桩桩尖的中心点与桩位的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

当桩尖进入土层500mm后,用两台互成90°的经纬仪或铅垂线调整桩机桩架处于垂直位置,然后再调整首节桩的垂直度(经纬仪一般架设在距桩机15m以外),使桩架与桩身保持平行,其精度误差小于桩长的1%(首节管桩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即可压桩,并在压桩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测,指挥桩架保持其精度。如果超差,必须及时调整,但需保证桩身不裂,必要时排拔出重插应尽可能拔出桩身,查明原因,排除故障,以沙土回填后再进行施工,不允许采取强扳的方法进行快速纠偏,而将桩身拉裂、折断。1)桩尖入土后,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长。当桩尖入土已达1/3桩长或已进入硬土层时,严禁用移动桩机等强行方法进行纠偏,而应拔出桩尖,填实桩孔后重新放样,重新插桩尖。

(2)当地表松软时,在一个承台内,相邻桩位送桩后形成孔洞会对毗邻桩位的插桩造成位移时,应暂停送桩,先对毗邻桩位进行插入桩尖施工,且桩尖入土深度要超过送桩深度。

(3)当桩穿越地表需锤击,而其下面又是深厚淤泥层时,为了防止桩穿越地表层后进入淤泥层时产生溜桩现象,需关闭桩锤的油门,用空锤轻击。

2、打桩顺序:

(1)对于密集群桩,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向四周对称施工;

(2)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工;

(3)根据基础设计的标高,先深后浅;

(4)根据桩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3、桩身垂直度控制:

(1)桩身垂直度测控须用两台校正仪器(经纬仪或铅垂仪)在桩机周围互成90度夹角进行测控。

(2)桩身垂直度测控前,应先测控引导桩锤的导杆的垂直度,而后测控桩身垂直度。

4、锤击桩的施打:

(1)打桩前应在桩身每1m划一刻度、进入持力层后在桩身或送桩器上每10㎝划一刻度,作为锤击数记录单位。贯入度的计算将每沉入10cm的击数换算成每10击沉入量即可。

(2)锤击桩的终桩停锤应按试打桩时或静载试验后,经设计确认的各参数标准原则控制。

(3)施打中如发现锤击数过多:如沉桩总击数超过2500击或每米击数超过350击或最后三阵贯入度小于2cm/10击等应通知设计采取措施。

(4)打桩过程中遇到桩身裂缝、破碎、位移、突倾或贯入度突变、严重回弹、沉桩困难等异常现象,应暂停打桩,与有关单位共同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5)打桩过程中应如实填写,并及时做好有关单位的签认手续。

5.8接桩

1、焊接材料宜用低碳钢,焊条宜用E43。

2、焊接前对焊接部位进行清洁除污。

3、下节桩需露出地面50㎝左右,用接桩夹具将待接的上节桩吊入夹具内就位,或在进桩相反方向上先焊定位装置便于上节桩就位,调直上节桩后先在接头四周点焊固定。





4、焊工分布对称进行电焊作业,焊缝采取分层施焊。

5、根据场地的地下水状况,适当控制焊接后的冷却时间。正常情况下施焊后至少需冷却10分钟。

6、桩头外露的金属部分,在打入土之前应涂刷防锈漆或环氧树脂。

7、接桩焊缝质量要求如下: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2

3

4

5

6 上下节平面偏差

焊缝咬边深度

焊缝加强层高度

焊缝加强宽度

焊缝电焊质量外观

焊缝探伤检验 <10

≤0.5

2

2

无气孔、无焊瘤、无裂缝

满足设计要求 用钢尺量

焊缝检查仪

焊缝检查仪

焊缝检查仪

直观

按设计要求 5.9送桩

1、送桩前,先对桩位偏差进行中间验收。

2、送桩孔洞应及时用砂或石子回填。

3、机具的要求

(1)根据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规格(大小、长度、轻重)及桩锤的规格(导轨规格、桩锤重量)合理地选择相匹配的桩架。

(2)卷扬机的钢丝绳未端滑轮组走道数、吊桩钢丝绳索、捆绑桩的钢丝绳等均需经验算后设置或选用。

(3)桩帽或送桩器与桩周围的间隙应为5—10mm。

(4)锤与桩帽、桩帽与桩、桩帽与送桩器、送桩器与桩之间应设置弹性衬垫,衬垫可采用麻袋、硬纸板、草袋等材料制成,衬垫应经常更换。

(5)打桩时,桩锤、桩帽、送桩器、桩身应保持在同一中心线上。

(6)送桩器必须与桩规格相适应,送桩器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打性,送桩器上下两平面应垂直于其中心线。

管桩检测要求

压桩结束后,需要对桩基进行检测,桩基检测依据设计要求,并参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进行。检测的项目主要有桩身的完整性质量检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检测。

桩身完整性质量检测,沉桩完成后即可进行。主要通过现场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目的是对桩身缺陷进行判定,对桩身质量进行分级。根据规范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类桩。其中类桩为桩身质量优良桩;类桩为合格桩;类桩为明显质量缺陷桩,需要与相关单位研究,确定处理方案或继续使用,按要求修补后或经研究可继续使用的视为合格桩;类为不合格桩。小应变动力检测数量,按规范要求抽检不少于20%且不少于10根。

2、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静载荷载试验验证,静载荷试验应在沉桩15天后进行;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桩数及试桩位置详平面图。

3、高应变法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抽检数量;

蓄冷罐:每个蓄冷罐为6根。

质量保证措施

6.1锤击桩的桩位偏差

锤击桩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预制桩桩位的允许偏差(㎜):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主





目 1 桩体质量检验 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2 桩位偏差 盖有基础梁的桩:

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沿基础梁的中心线

100+0.01H

150+0.01H 用钢尺量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 100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1/2桩径或边长 桩数为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

最外边的桩

中间桩

1/3桩径或边长

1/2桩径或边长 3 承载力 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一





目 1 成品桩质量 外观 无蜂窝、露筋、裂缝、色感均匀,桩顶处无孔隙 直观 桩径

管壁厚度

桩尖中心线

桩顶平整度

桩体弯曲 mm

mm

mm

mm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水平尺量

用钢尺量 2 接桩:焊接质量

上下节端部错口

外径≥700mm

外径<700mm

焊接咬边深度

焊接加强层高度

焊接加强层宽度



mm

mm

mm

mm

mm



≤3

≤2

≤0.5

2

2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焊缝检查仪

焊缝检查仪

焊缝检查仪 焊接电焊质量外观 无气孔、无焊瘤、无裂缝 直观 焊接探伤检验 满足设计要求 按设计要求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min >8 秒表测定 3 桩顶标高 mm ±50 水准仪 1 桩顶偏位过大 ⑴测量放线有误或样桩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位移;

⑵插桩对中误差较大或桩尖遇到坚障碍物;

⑶先沉入的桩被挤动偏位;

⑷接桩不直;

⑸基坑挖土不当引起偏位; ⑴建立和确保区域控制点的准确,以控制点为中心复校各样桩;

⑵拔起桩尖重新插桩尖;

⑶调整施工顺序;

⑷接桩时先要校正桩身垂直度;

⑸采用合理的土方开挖方案。 2 桩身倾斜 ⑴场地不平、地耐力不够引起桩机倾斜、桩机导杆倾斜;

⑵插桩入土时发生倾斜或遇到坚障碍物;

⑶密集群桩中相互挤压邻桩;

⑷在软土中送桩太深;

⑸基坑挖土不当引起偏位; ⑴场地整平、用碎石或碎砖作加固垫层并用压路机碾实、校正桩机导杆;

⑵清障后重新插桩;

⑶引孔减少挤土效应;

⑷减少送桩深度;

⑸分层开挖且层高不宜超过1米; 3 桩顶碎裂 ⑴桩顶面不平或桩顶结构不合理或混凝土强度不够;

⑵桩锤太轻锤击数过多;

⑶桩锤太重或落距太大;

⑷收锤贯入度太小;

⑸没有桩垫或桩垫未及时更换; ⑴不合格桩不用;



⑵合理选择桩锤;

⑶合理选择桩锤;

⑷贯入度不宜少于2㎝/10击;

⑸及时更换桩垫; 4 桩身断裂 ⑴桩身制作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在运输过程中已产生裂缝;

⑵桩尖沿硬岩面滑移而将桩身蹩断;

⑶桩身弯曲过大或偏心锤击;

⑷桩身长细比过大;

⑸打桩中发生过大的拉应力;

⑹基坑开挖不当引起桩身倾斜而被折断; ⑴不合格桩不用;



⑵清理障碍物;

⑶不合格桩不用、桩锤桩帽桩要同心;

⑷减少桩身自由长度;

⑸减少锤击能量;

⑹分层开挖且层高不宜超过1米; 5 沉桩达不到要求 ⑴地质勘察资料与实际桩端持力层不符;

⑵无法将桩打至设计要求的持力层深度;

⑶打桩锤能量太小; ⑴补充地质勘察;

⑵调整桩尖标高;

⑶加大锤重; 安全文明措施

(1))))o。

(5))))))))













































桩机进场组装调试



基桩轴线控制点及水准基点设置



施工准备



桩位放样



成品桩进场或现

场预制桩起模



场地清障/平整/加固



桩身外观质量检查



桩机就位



吊车喂桩至桩机边



吊第一节桩/插桩



桩机导杆及桩

身垂直度校正



打桩



接桩焊接/冷却



接第二节桩



桩机导杆及桩身垂直度校正



是否再接桩



吊第三节桩/对位



送桩前对桩位偏差进行验收



是否送桩



桩机导杆及送桩器垂直度校正



符合设计要求后终桩



转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



送桩







献花(0)
+1
(本文系工程方案库X...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