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读中国历史230:安史之乱后遗症严重,唐帝国内外交困,大唐已经再不是那个大唐了

 金色年华554 2022-06-07 发布于江西
历时8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了,但大唐已经再也不是那个曾经的大唐了,这场战乱的后遗症非常严重,很大程度改变了唐朝的统治格局,这时候的朝廷,已经内外交困了。
唐肃宗李亨在平叛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领导作用,但他能从幕后走到台前,一来得益于马嵬驿兵变,据说这场兵变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有人精心策划的,李亨就是主要策划者之一;二来还得益于他果断踢开远逃巴蜀的唐玄宗登基称帝,这才有了后来的胜利。
在这两件事中,大太监李辅国都帮了他很大的忙。
太监是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尤其是有一定职权的太监,更是接近国家的权力中心,历史上也出现过对国家影响很大的太监,比如秦朝的赵高、东汉末期的十常侍,还有后来明朝的刘瑾、魏忠贤等。而唐朝到了中后期,太监们非常嚣张,竟然随意地废立皇帝,这种恶劣的行为就是从李辅国开始的。
李辅国是李亨的心腹,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参与了马嵬驿兵变,之后又劝说李亨留下来抗敌,在灵武又是他策动大家拥立李亨称帝,这些都让唐肃宗对他很感激。长安光复后,李亨封他为成国公,让他专门掌管禁卫军,这可为后来太监擅权乱政埋下了祸根。
唐肃宗能力平庸,性格懦弱,这让李辅国成了他和群臣之间的媒介,群臣上奏的事都要先经过李辅国,而唐肃宗的诏令,也要通过他来传达。
李辅国不像高力士那样有分寸、对皇帝忠心耿耿,他权力欲极强,人品低下,掌管着禁军和中枢大权,公然凌驾于文武百官之上。
他一个太监当了兵部尚书还不满足,还想当宰相。唐肃宗不敢直接拒绝,就私下让宰相萧华上书反对,怀恨在心的李辅国后来逼迫唐肃宗罢免了萧华,换上了自己的心腹。

图片

而唐肃宗的张皇后,又是个武则天式的人物,也积极干预朝政,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竟然总惦记着干掉太子李豫。
所以唐肃宗这个皇帝当得挺窝囊,一直生活在这两派无休止政治斗争的夹缝中,他都没能挺到安史之乱结束就去世了。
在他弥留之际,张皇后试图拉拢太子李豫干掉李辅国,被拒绝后,又联络了别人,但被李辅国先下手为强,联合了另一个当权的太监程元振,调动手中掌握的禁军把张皇后一伙一网打尽,然后拥立太子李豫即位,就是唐代宗。
接连拥立了两位皇帝上位,李辅国越发骄狂,大言不惭地跟唐代宗说:你就在皇宫好好当你的皇帝,外面的事都交给我打理就行了。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心里,他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宰,皇帝就是个符号吧。
唐代宗李豫可不愿意被这样一个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太监随意摆布。相对来说他是个比较有头脑的皇帝,之前他很注意保护自己,不参与张皇后和李辅国的斗争。即位后,因为李辅国掌握着禁军兵权,所以唐代宗表面上对他唯唯诺诺,暗中却笼络另一个宦官程元振还有禁军的一些将领。
2个月后,唐代宗突然宣布解除李辅国的兵权,由程元振接任,同时把他迁出宫中。不久李辅国就被暗杀了,有人猜测就是唐代宗派人干的。
不过接替李辅国的太监程元振也不是什么好人,跟李辅国是一路货色,他更加变本加厉地揽权乱政。
为平定安史之乱,唐朝把西北的精兵都调往中原了,吐蕃和党项人趁虚而入,河西、陇右相继沦陷。公元763年,吐蕃集结重兵进攻边境,可程元振也不汇报也不派兵,结果让吐蕃大军一直打到了长安城下。
唐代宗仓皇逃奔陕州(河南三门峡市),满朝文武也各自逃命,长安再一次陷落了。
还是郭子仪重新集结了溃散的部队,又征调了一些地方部队,准备对吐蕃人发起反攻。吐蕃人听说郭子仪要来,吓得把长安的财宝、美女洗劫一空后,逃走了。
之后有大臣强烈要求惩治程元振,但唐代宗感念他拥立有功,只是把他削除官职,赶回了老家。
回到长安的唐代宗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河东又发生了仆固怀恩的叛乱。
仆固怀恩和郭子仪、李光弼一样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战后担任朔方节度使。他本人自恃功高,非常骄傲,认为得到朝廷高官显爵的封赏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他之前只是郭子仪手下的一个小军官,还是个胡人,所以遭到了一些人的嫉妒,有人跟皇帝说他有可能会造反。他知道消息后,上书给皇帝大书特书自己的功劳,还正话反说什么“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类的,让唐代宗听了很不爽。
唐代宗本来对他们这些手握地方财、政、军大权的节度使就不怎么放心,这下更是难免胡思乱想,就一面派人安抚他,一面让他到朝廷来汇报一下工作。仆固怀恩一看这是要收拾我的节奏啊,干脆,纠集了吐蕃、回纥,就真地造反了。
图片
国难之时,唐代宗又启用了郭子仪。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功勋卓著,战后被封为汾阳王的爵位,唐代宗还要任命他为中书令,但郭子仪坚决不接受。
“中书令”这个官衔在当初是唐太宗李世民当过的官,之后再没人敢当这个官了,所以一直空着。唐代宗也不是真的要郭子仪当这个官,只是表达一下对他的荣宠,但他内心非常担心郭子仪利用在军中极高的威望搞出什么事来,所以就在封王的同时,把女儿许给了郭子仪的儿子。
好在郭子仪是个非常有分寸、知进退的人,一直非常小心谨慎避免瓜葛。但尽管如此,还是多次遭到皇帝的猜疑,所以虽然他爵位很高,一直没担任什么正经职务。
他接到平叛的任务后,非常大胆地单人独马跑到回纥那里,痛斥他们破坏跟唐朝的友好关系去帮助叛乱分子,说得回纥首领无地自容,反过来帮着唐朝平叛,这就是郭子仪“不战屈人之兵、单骑盟回纥”的传奇故事。
吐蕃本来就怕郭子仪,现在听说回纥反水了,连忙撤走,仆固怀恩的反叛也很快就被平灭了。
这就是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状况,但这些其实都还不算最要命的,真正威胁帝国安全和统一、把唐帝国拖向泥潭的,却是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由于朝廷不得不依赖地方节度使,从而导致了后来遍地的藩镇割据、尾大不掉的局面,我们下期再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