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百义:公元1862年的那场“高考”

 夏天微语789 2022-06-07 发布于江苏


历年高考,总有爆出猜中考题的新闻。任课老师和培训机构无不大肆宣扬,广而告之,炫耀其有远见卓识。坊间更有所谓的高考猜题卷,言系资深专家,出题高手所为,广为印行,以赚取学生和家长的钱财。然而,159年前,我的叔高祖因为会试时有一题采用了平时旧作,结果贡士资格取消……

公元1862年,大清朝的南方虽然因为洪秀全起事还没有平静,但已经垂帘听政的母后皇太后慈安、圣母皇太后慈禧,不管外界评价她们是政变还是夺权,反正辅政八大臣肃顺、端华们该杀的杀了,该关的关了,现在已经是“同治元年”了,新朝代要有新气象,三年一度的抡才大典,终于提上了议事日程。
转眼进入了农历三月初四,昨彻夜大风,到了次日傍晚方悄然停止。帝都西城前青厂胡同的商城相国周祖培宅中,正在为即将参加会试的六儿文龠准备行装。
周祖培子嗣兴旺,七个儿子,最小的也已经十四岁了。让他略有遗憾的是,前面五个儿子虽然都有了监生、荫生的名份,但个个科场不顺,至今还没有一个像他的祖父和父辈,金殿传胪,光宗耀祖。
年初,周祖培让在刑部任主事的二子文俞,聘请名动京师的浙东会稽人李慈铭为西宾,教授文龠和文令兄弟二人。
这年文龠22岁,已经娶了家乡固始县籍丁丑状元山西巡抚吴其濬的女儿为媳,虽然因为父亲总裁《宣宗实录》,咸丰六年赏赐了文龠一个举人名份,但同治元年正逢壬戌会试,文龠跃跃欲试,想凭自己的能力跳龙门。

宰相府

北京前青厂胡同正在拆除的周家大院  摄于2014年

这年李慈铭方34岁,虽然他博览群书,勤思好学,多次参加南北乡试,但屡试屡败,眼下还只是个落榜举子。他听从友人相劝,卖了三十亩祖上腴田,按例捐输个户部郎中的缺,但来到京城后,一时无缺可补,只好蹭蹬京师,与乡党潘伯寅等人唱和。眼下权倾朝野,正受当今垂青的相国延聘其为爱子的西宾,李慈铭尽管自恃清高,但相国有待士之雅,他也有知遇之恩。
李慈铭在他那部当时影响极大,且传之今日的《越缦堂日记》中记载:(同治元年)二月初四:“商城周允臣(文俞)比部来,致其尊人相国意,延予课其弟二人。”初九日:“午后赴商城之招,草草具酒数口而已。学徒二人,周文龠为商城第五子(实为六子),恩赐举人,年二十二;文令为第六子,年十四。具衣冠出拜。”
因为三月就要参加大比,李慈铭只能按照科考的要求,结合自己几次参加乡试的经验,选择《中庸》《论语》《孟子》《大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应考的书目,从中选择一些题目,让文龠临时抱佛脚,做做应景的文章。不过,文龠每写一篇,他都细心加以评点,并亲自动手润色。周文龠自己也感觉自从拜李慈铭为师后,帖括之文大有精进。
虽然在家中文龠早已听父亲大人谈及当年祖父和大伯父、二伯父四人寒窗苦读,一路过关斩将金榜题名的往事,但对于这个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宰相公子,还是有几分忐忑。文龠是庶出,但父亲大人和几个哥哥并没有将他看外,何况太夫人刘氏道光年间已辞世,母亲朱夫人主持家务,宰相府偌大的家业,也安排得条理分明。这天朱夫人看出了儿子有些紧张,虽然家中还有仆人,但她一直陪在儿子身边,细心地为他准备着明天要带到贡院的行李和纸笔墨砚,一件件地放进考篮。她担心儿子在号棚里不会生炭炉,让家人拿来一个早就准备好的铁皮炉,让儿子反复试了几次如何生火,只到熟练为止。

这天虽然是晴天,但微寒。北京的三月比不得修撰翁同龢的家乡常熟,但他久居京师,也已经习惯了这儿的气候。他辰时赶到庶常馆,贾桢和瑞常两相已到,安排两科29名庶吉士各赋诗一首。诗题“一片冰心在玉壶”,得“心”字。钱来商做得最好,有“冷雨抵千金”一句。众皆称妙。
他回到静默寺寓所,辰刻得知今年壬戌科春闱拣选分校之信,便拟了谢恩折,巳初就赶到了城北的贡院。虽然翁同龢咸丰八年就曾典试陕西与山西,咸丰帝破格授其为乡试副主考,但去年兄长翁同书因在安徽巡抚任上保举捻军降将苗沛霖,结果苗反叛无常,曾国藩与翁心存及其子本就有隙,便上本参奏翁同书“于定远、寿州两次失守逃遁,又酿成苗逆之祸,岂宜逍遥法外”。尽管翁心存身为大学士,兼管户部,但曾国藩钦命节制五省军权,清廷倚若长城,这翁同书回到京城,便被九城兵马指挥使张鸿执安徽司票押到刑部大牢。期间王、大臣议决,大学士周祖培有心为翁同书开脱,讨论时说“阅某亲供,交卸久矣,然则虽系失守,实无守城之责”。但两宫太后与议政大臣恭亲王商议,为了平衡各方关系,翁同书最后判了个“监斩候”。虽然翁同书的判决让翁同龢父子感到震惊和难受,对周祖培的援救之恩,却一直感铭在心。父子俩将周祖培为翁同书开脱之言均记载在当天的日记中。所以,皇上和两宫太后用心良苦,既让父亲翁心存为同治皇帝授读,五兄同爵记名道府用,又简派翁同龢担任本科同考官,实是圣眷优渥,皇恩浩荡。不过,翁同龢早就知道周祖培的六子要参加本科会试,虽然谈不上要徇私为其舞弊,但如果到了自己手上,至少不会让其埋没。当然,翁同龢还是有些遗憾,思源、思瀚两侄因回避不能入场,让他心情邑邑。
会试的地点,是在城北的贡院。咸丰六年翁同龢在这儿参加会试,虽然没有取得解元,但殿试夺了个一甲一名,让他成为丙辰科的状元,那个风光劲儿,他至今难忘。因为曾经在号棚中前后一共住了十一天,翁同龢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这些苦难辉煌。贡院经乾隆年间修缮,这规模已今非昔比。周遭一溜青砖围墙,东南、西南各开一道大门,门内有牌坊,东曰“明经取士”,西曰“为国求贤”。南墙左右各辟一小门,门内正中有“天开文运”牌坊,正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龙门,亦称三龙门。门内沿中路有明远楼、至公堂、聚奎阁和会经堂等建筑,路两边分布着9961间“号棚”。这号棚虽然低矮狭小,但在全国各地的举子眼中,那就是“龙门”。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风雨无阻,也要奔赴这里,为的是寒窗苦读数年,盼有个光宗耀祖,青史留名的机会。

当年的贡院

壬戌科会试正考官放的是工部尚书倭仁,副考官有兵部尚书万青藜、大理寺卿郑敦谨、户部左侍郎熙麟。同考官有内阁侍读学士王拯、左庶子孙如仅、编修钱桂森、王师曾、杜联、修撰翁同龢等十八人。还有场内督理稽查、内帘监试御史、内场监试等一应十二人。
会试分三场,每场要考三天。考生要提前一天进场,退后一天方能散场。三场下来,前后十一天。这十一天中,考生吃住都在考棚中,要自带笔墨和行李伙食,三月北京天气还十分寒冷,不说考生,就是负责监考的考官,也感觉苦不堪言。翁同龢记载,给他发的煤太少,又没有带猪油,他只好自己拿三吊钱,委托内监试买猪油并索要煤。后来内帘缺煤,贡院的考官只好伐树为薪,气得监试郭玉麓要劾办供给官。知贡举桑朴斋老前辈生了病,卧床不起,缺煤缺水,家中派人来送水,结果门卫阻挡不让进。
三月初八这天刚届卯时,明远楼上有鼓声响起,翁同龢知道是礼部堂官带来了“四书五经”,朝中刚刚议定的乡试会试条例,由皇上发书三册,主考官就在这三册书中命题。题纸由总裁倭仁亲自刻写,到了亥正时分监试才知道题目。第一场头题是《大学》第四十二,“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二题是《论语·雍也》中“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一节。三题是《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乐民之乐者”至“忧以天下”六句。诗题“千门万户皆春色。得莺字。”
三月十一,第二场考题刊刻出来,经题是《周易本义》中“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尚书· 商书·咸有一德 》中“德惟一动罔不吉”;《诗经· 小雅·甫田之什 》中的“有渰萋萋,与云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春秋左传·襄公(元年~二十年) 》中的“叔孙豹如晋,襄公四年”一节;《礼记﹒曲礼》中的“张弓尚筋,弛弓尚角”一节。

第三场策题,一问经学,二问史注,三问书法,四问田赋,五问兵制。

考生卷子经由人抄录后,编号呈送各房考官审阅。编号按千字文的头一个字,再加上号棚数。考官均以能发现人才为荣,反复磨勘,唯恐有遗珠之泣。作为翰林院的修撰,能选进礼闱,也是皇上的恩宠,会试不仅是为朝廷选拔人才,也是为自己培养门生。凡是经考官亲手挑选出的贡生,一生与主考官皆是师生关系。《翁同龢日记》3月13日记载道:

得卷十二本,巳正多矣。内荐四卷,不甚惬意。傍晚又分得十九卷,见河南一卷极高老,拟明日再荐。......辰刻分得十卷,巳刻又得十五卷,内中又荐八卷,曛黑散。竟日手不停批,腕欲脱。

看见河南的那份卷子,翁同龢脑中闪过一个念头,这是不是商城相国的公子卷子呢?当然,相国没有托付他什么,也没有通过其他人向他暗示什么。他想,只要自己不枉不纵,为国抡才,俯仰无愧。
除了呈荐的考卷外,他还反复在自己已摒弃的落卷中寻找奇迹,希望能发现人才。甚至翻找已放入箱中几天的落卷,为又能够发现一位俊彦而兴奋不已。结果整天阅卷写批语,腕僵目滞,困顿殊甚,疲乏之极,以致肝气作痛夜不能寐。头场试题,他分得一百六十五卷,共推荐了六十卷。

同治元年的壬戌会试,各省的举子,加上国子监的监生,共有2963人参加,经过各房考官和主考官阅卷,丙戌科共有195人中式。其中满六、蒙一、汉三、直隶二十、奉天二、山东十六、山西十、河南十七、陕甘二十四、江苏十三、安徽七、浙江九、江西十四、湖北九、湖南五、福建三、广东八、广西十一、四川七、云南六、贵州四。

四月初八,在主考官、钤榜大臣、知贡举、提调和一应同考官的注视下,在至公堂拆考卷填榜。各房同考官无不关注自己房中的考生,翁同龢探头看了一眼,不少是自己推荐的。房首是广东顺德县年已四十的何赉高。他所分管的十八房中,文章杨先棻最快意,张家骧写得最好。他在自己的房中没有看见周文龠的名字,在第一榜一百名中,也没有看见周文龠三个字,等过了正午二刻,再往下填时,在一百十四名,看见了周文龠三个字。因为是两榜衔接处,上面重重地盖上了礼部鲜红的朱印。

他松了口气。

当天下午,周文龠中式的喜讯就传到了前青厂胡同的周宅。朱夫人吩咐家人,重重地赏了来报喜的报子十两银子。

先是周家的男女老少欢喜成一团,仆人在巷子里放了一挂长长的鞭炮,左邻右舍的人都来齐声恭贺。接着,同为商城籍的侍郎杨式谷,亲家、大学士贾桢都派家人送来了贺礼。

这天,周祖培正在内阁忙着联署户部关于京仓需米的奏本,认真地审查户部报来的四川盐茶道韩锦云任上的银两之事,这可是皇上交办的案子。从嘉庆二十三年与兄长周祖植同年金殿题名后,几十年来,他从翰林院编修到吏部、工部、刑部、户部、兵部,直到咸丰十年升任体仁阁大学士,先分管户部,后分管吏部,他做事持躬恪慎,勤勤恳恳,受三朝隆恩,迭司文柄。眼下虽然年届古稀,依然每天卯时即起,天明即进紫禁城。文龠中式的消息,礼部已有人来向他报了喜,虽然,他表面上没有表现出过分的兴奋,但心里却是五内俱沸。

商城周家虽然从明朝起已陆续有人登科,文风大盛,却是从周祖培的祖父作渊公开始。作渊公以一个廪贡生的身份,从教谕到知县到同知,最后因病早早回籍课读子孙,但作渊公种下的种子到了儿孙一辈开花结果:三子廷钺、六子廷錡中式后,孙祖荫、祖植、祖培、祖衔相继中式。现在,六儿文龠能够会试中式,再参加一次覆试,便是重孙辈第一个金殿传胪的周家后代。

回到家中后,第一件事,周祖培便来到后院的正房,跪在祖宗的牌位前,报告六儿会试中式的消息。虽然家中朱夫人和胡夫人带人已经焚香祷告过了,他还是续上几缕檀香,告慰先人的在天之灵。

与周文龠同样高兴的还有师傅李慈铭,虽然他本人科场不顺,但作为业师,无不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弟子进入贡院这天起,他就一直挂念文龠,打听每一场到底出了什么题,不知文龠这个身体单薄的世家公子身体是否吃得消,不知道这些经题虽然过去他指导兄弟俩练习过,现在文龠回答得是否清纯至正,卷面是否端工。他感觉,这比自己当年参加乡试还要紧张。后来榜发后,叹了一口长气,总算没辜负周老夫子每月奉送的束脩。不过,最近家中有事,他没有凑热闹去周府贺喜。

接着几天,新中式的贡士周文龠穿着家人给置办的青布长衫,忙着制名帖,兑换散碎银两,准备贽敬礼和门包,拜房师,拜座师,认前辈,会同年,会同门,公请老师,赴老师请,刻齿录,刻朱卷,赴琼林宴。当然,最隆重,最难忘的,是到紫禁城午门外,举行谢恩礼。
这天黎明前,周文龠就穿戴整齐,按照礼部指定的位置,面向紫禁城高耸的宫阙,站成五排。他看见了房师、座师,还有六部的官员,他们都穿着朝服,佩戴着挂珠,一脸的神圣严肃。同门的贡士们,虽然众人不敢大声喧哗,但眉眼间压抑不住的喜悦,在四月初八那晴朗的天空中,迸发出青春的光芒,和对未来的期许。
鸿胪寺官员扬起静鞭,黑压压的人群更加肃穆,三声炸响后,按照赞礼官的指引,行三跪九叩大礼。22岁的周文龠,一种神圣的暖流从心头涌起,他决心要以实际行动报答君恩,做父辈那样的有为仕子。有了这些念头,他俨然感觉有沉甸甸的东西已经放在自己的肩上。

叔高祖在这儿完成了他的贡士谢恩礼

回到家,他向年轻的妻子倾诉在午门前的激动,向母亲朱夫人谈见到座师房师的欢欣,并且趁晚饭时,呈上刚刚刻好的朱卷,向父亲大人汇报自己在会试时的杰作。

不过,他只顾高兴,没有看见父亲的眉头慢慢地皱了起来。

“这篇文章怎么与你平时做的窗课大致相同?”

“父亲大人,我平时就做的这些题呀。这些书都是指定的应试范围——这您还问我!”

“与我平时看你的窗课不太一样,无论是句式,还是文气。”

“哦,那对了。这是业师看后修改过的。你看的是我过去自己练习的功课。”

“你不是在场上做的?……”

周祖培那张本就苍老的脸上马上多了几道皱纹,神色比平时更加严肃。

这一夜,周祖培几乎没有合眼。六儿文龠会试的卷子,头场有几道题是他平时练习过的旧作。旧作还不说,师傅李慈铭还帮助润色过。这种做法,大清律和会典上虽然没有明确的条例禁止,但从实际效果看,对参加会试的其他举人而言,明显不公。
这些想法,他没有对夫人说。这天晚上,他既没有到朱氏房中去,更没有到后院的胡氏房中去。自从过了花甲之年,他几乎主要是一个人睡在书房中。政务的繁忙,每天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这一生,虽然一直担任文官,除了短暂地在陕甘担任过三年的学政外,一直在中枢机构办差。其间虽没有大风大浪,但一生处分、减俸、降级还是有上十次。咸丰三年,任刑部尚书时,捉到一个人犯刘秋贵,因怀疑此人是太平天国的间谍,咸丰帝要求限期审结。承审的刑部官员严刑逼供,结果嫌犯死于狱中。那次周祖培上疏自请处分,连降三级,从从一品的刑部尚书,一直降到正三品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去年腊月二十二日,御史林寿图风闻上奏,周祖培负责正在修建的定陵工程时,不应任用外甥、刑部主事张福祐做监修,事涉徇私等语。后周祖培禀明皇上,当即撤回了外甥张福祐,还有他的女婿、户部主事贾致愔。这次虽然没有处分他,但作为文官的表率,大学士周祖培还是感到歉疚。
他尽管位极人臣,望重四朝,特别是咸丰秋狩,他配合恭亲王奕䜣,留守北京,与英法议和,后又配合两宫太后,一举扭转政局,因而倍受太后皇太后和皇帝同治的倚重。特别是他上疏请求将年号“祺祥”改元为“同治”,皇上和太后欣然应允,让朝野对他刮目相看。但大清律之严,朝廷内外人事关系之复杂,他看得太多,经历也太多。特别是朝廷抡才大典,你没有任何越轨之事别人都在议论,如果有任何一点瑕疵,传到那帮御史耳朵里,满朝都会是非议之声。何况咸丰八年顺天府乡试科场舞弊案那件事,至今余波未息。柏葰本系蒙古旗人,一品大员,因为听信家人靳祥的话,将本应录于副榜的刑部主事罗鸿绎录入正榜,最后王、大臣议决比照“交通嘱托贿买关节例”斩立决。此案被杀被关和流放、撤职,永不叙用的有关人员,多达九十一人。柏葰和周祖培共事多年,素来友善,所以每次走进朝房,眼前总是闪现柏葰那张蒙古汉子的脸。虽然当年是载垣和端华亲手办的案子,近年来有御史在两宫皇太后面前要求为柏葰翻案,但皇上和两宫太后不允,仅仅将柏葰的儿子钟濂赐以四品卿衔了结。
四月十五日,正是望日,天气日渐转热,昨夜申初有风,月色模糊,二更后月光皎洁。辰初,街道还是朦朦胧胧,周祖培便命家人备轿,辰初三刻五分,皇上在养心殿召见群臣。这天是兵部值日,恭亲王奕䜣和兵部堂官负责。大学士周祖培出列递上奏本。奏曰:

臣周祖培跪奏     

为据实检举仰祈圣鉴事:窃臣子文龠由钦赐举人新中一百十四名贡士,臣见其应试之作与平日窗课文理不甚相符,当即严加饬询,据称实系平时旧作,经业师改过。臣身为大臣,既知臣子中式之文非场中之作,不敢自行回护,相应据实检举,请旨将臣子文龠注销贡士。臣当严加管教,俾教认真读书,再行会试,以仰副高厚生成之德,为此恭折具奏,伏乞皇上圣鉴。谨奏。      

臣周祖培

同治元年四月十五日


此奏本现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据《翁心存日记》四月十五日记载:周祖培奏据实检举,请将伊子注销贡士。据称伊子周文龠由钦赐举人,本年新中贡士,其文系录平时自作,周文龠着即注销贡士。
据《翁心存日记》四月十六日记载,保和殿覆试新贡士,万青藜拟题“子所雅言”一节,诗“碧梧栖老凤皇枝”。新贡士覆试名单,一等杨先芬等二十六名,二等周浚等六十名,三等贾邦铎等一百十名,俱准一体殿试。

据《翁心存日记》四月二十九日记载:殿试读卷派桂良、周祖培、瑞常、朱凤标、万青藜、载龄等。

据《翁心存日记》五月二十一日记载:商城相国郎君周文龠亦出莲西房,今已注销矣。 
                

责任编辑:龙亚莉


作者简介 

周百义,出版人、作家。曾任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长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现主持编纂出版1600册《荆楚文库》大型文化丛书。主持策划的有《二月河文集》《历史小说大系》《九头鸟长篇小说文库》《新时期报告文学大系》等。责任编辑系列长篇历史小说《雍正皇帝》《张居正》等。本人写作并结集出版的有:小说集《竹溪上的笋叶船》《山野的呼唤》《黑月亮》,历史小说《她从魔窟来》(与人合作),报告文学《步履艰难的中国》《中国反黑行动》(与人合作),古籍整理《五经七书译注》《白话劝忍百箴》《预知.预兆.预见》,出版研究专著《出版的文化守望》《书旅留痕》《书业行知录》等。有《周百义文存》3卷。最新出版的有《长江十年》《劝忍百箴》(修订版)《我的出版实践与观察》《岁月绵长》等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