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小画书,就是王子和公主的类型,往往大结局是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那时候不懂,认为幸福是一个名词,固定的,不动,就是很幸福呀。后来才知道这个词居然是个动词,所谓的结局并不是最后的结局。 其实,小时候不懂什么叫幸福,那时候对幸福没有什么概念,王子和公主多半是经过了各自的艰难和磨砺最终走到了一起,然后结局是最后,王子和公主终于幸福地在一起了。他们永远都不会分开,这就是幸福。 的确是没有概念,长大后,总感觉走到一起的,就是缘分,缘分就是不要辜负那些走近你的人,如何不辜负,就是尽一切可能去帮助,给到对方要的东西。现在想来是一种妄念,把缘分错误地理解为,我很喜欢和你在一起相处,那么我们就这么一起在一起吧。 佛陀最后离开的时候,对阿难说,我其实从未离开。阿难走到大海边,佛陀无处不在。尽管如此,还是会很难过,凡夫俗子好难出世,在我们看来,真正的不曾离开,不是一起吃饭,一起玩耍,一起做很多事情吗? 人,终将是孤独的。即使再好的相处,再要好的关系。不知谁说过这么狠心的话。刚看到时觉得很对,但是内心莫名排斥。未来不迎,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每次出去讲学或者给大家分享时,也很喜欢曾公的这句话,拿出来讲了又讲,却不知道,真正的当下,是好好地感受这一刻。 今早出去跑步时,跑完六公里,慢慢地往回走,听到路边树枝上的鸟儿叫个不停,听不懂,但是鸟语除去乌鸦叫,似乎都差不多,和着清晨的微风,闭上眼,鸟鸣声有一种拉着你到一个很清新的空间,似乎是山涧,又或是一片森林。 觉察此刻。 写作班去年跟了几个月,今年因为有各种课程,没有继续报了,想想还是给王路老师说了,老师说不必专门讲,我想老师讲的那么好,没有报课一定要说的,感谢老师的付出,其实内心深处莫名有一种对很多东西的不舍,不知道算不算贪念,似乎这就是个人对缘分狭隘的定义吧,总怕失去,却未曾真的珍惜。 这几天开始看王路老师的新书,每一篇散文里,读到的都是老师有些悲天悯人的情结。淡淡的哀伤,不是评价,只是一种很直观的感觉。以我执着而倔强的认知,总是认为,所谓的好,一定是要保持,却不知道,真正的好,只是此刻。那些曾经的美好,是因为你投入的足够真诚,专注,真切。 哦,那些出家人,该是时时也在觉察吧,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已四大皆空了吧。 你终将失去一个个朋友,标题似乎没有写明白。看上去有些伤感,但,就因为这样,每一个此刻,才值得彼此真诚的付出,并不是为了下一刻对方还能对你笑容可掬,而是此刻的美好留给彼此,谁都不知道过了这一分之后,会是怎样。 人的心境总会变,也会因为环境和周围的人和事,还原回到自己最真实的状态,或好或坏,都只是分别心的判断。不要怪罪别人。 为什么,早上在想到这些内容时,感觉有很多要说的,此刻坐在这里,只是写了这么一点?假如这是交给写作班的作业,王路老师会让我们把里面的文字删的七七八八,估计能留400字。可是,那些千头万绪的言语,很罗嗦,却就像嘴边的话,一定要说出来,才痛苦,这或许就是我不可能成为一个作家的原因吧。 |
|
来自: 新用户0005wgft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