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伯都讷、新城与扶余

 你好扶余1977 2022-06-07 发布于吉林

扶余市现为松原市所辖,南隔西流松花江与德惠市、农安县相望;西与松原市哈达山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宁江区相接,北邻东流松花江为吉林省与黑龙江省界;东部拉林河亦为吉黑两省省界,东南部与长春市榆树市相连。扶余市地域自古就有濊、貊、夫余、勿吉、靺靺鞨、女真、蒙古、锡伯等少数民族在此繁衍生活。

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女真族的祖先勿吉族(隋唐时期称为靺鞨,辽宋时期称为女真或女直)灭亡了古夫余国,其七部之一的伯咄部在嫩江与松花江交汇至拉林河流域生下来。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不久,在松嫩两江汇流处设立官军队站,因为这一带曾经是女真族祖先勿吉伯咄部领地,所以把设立的官军队站命名为伯都讷(伯咄谐音)站。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吉林副都统移驻伯都讷,称伯都讷副都统,衙署设在伯都讷城(今伯都古城址)。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由于江水滚坡距伯都讷城越来越远,水路交通运输受到较大影响,不利于经济发展,因而在伯都讷城南12.5公里处另建一处新城,旧城渐被弃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今扶余市与宁江区江北部分因伯都讷厅升为府治,治所设在伯都讷新城,故称为新城府。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定首都为北京。今扶余市当时为吉林省西北路道新城府的管辖范围,1913年(民国二年)3月,新城府改为新城县。1914年(民国三年)2月,新城县改为扶余县,6月,吉林省西北路道改称滨江道。

民国初年之时,全国有重复名称的县133个,最多的同名县如“新城县”就有6个,分别在吉林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西省、浙江省、贵州省。为了改变这种不便于行政管理,不利于国家经济社会和内外交流,避免因名称使用上的混乱对国家治理造成困扰,1914年1月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向大总统呈报《拟改各省重复县名撮举理由分别说明》附以《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据此进行了全国性的重复县名存废改易。吉林省新城县是汉魏时期夫余国的属地,故此改称扶余县,时至今日全国已无新城县市之名。

民国时期其他5个新城县名称改易情况大略如下:

河北省新城县于民国改称时期保留名称。1958年12月撤销新城县并入涿县,1962年8月恢复新城县建制,1993年4月撤销新城县,建立高碑店市至今,隶属保定。

山东省新城县改为耏水县。1914年4月改称桓台县,1958年11月桓台县并入博兴县,1961年复置桓台县至今,现隶淄博市。

江西省新城县改为黎川县。现隶属于抚州市。

浙江省新城县改为新登县。1958年撤销新登县,并入桐庐县(含富阳县),1961年12月恢复富阳县,以合并于桐庐县的原富阳、新登2个县行政区域为富阳县的行政区域,富阳县由杭州市领导,1994年1月设立富阳市,2014年12月撤销富阳市,设立杭州市富阳区至今。

贵州省新城县改为兴仁县。1982年5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立,兴仁属其管辖,2018年7月撤销兴仁县,设立县级兴仁市,9月28日挂牌成立,由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