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MI指数的探讨 端午节前,曾经有一个粉丝私信问了我一个,结果当时还真把我问住了,他的问题是关于PM...

 redwineczy 2022-06-07 发布于上海

端午节前,曾经有一个粉丝私信问了我一个,结果当时还真把我问住了,他的问题是关于PMI的:

冰哥:

5月份官方公布的PMI指数是49.6,但是5个分项指数中只有生产指数录得了49.7,略高于PMI。那么为啥加权平均后的PMI指数能那么高呢?

当时,我也懵圈了。虽然平时一直很关注PMI指数,但是对于PMI的认知也只是知道高于50是扩张区间,并没有仔细研究过。为了回答这位粉丝的问题,我特意去研究了一下。今天记录下来分享给有缘人。

PMI指数的英文全称为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直译就是采购经理人指数,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能够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PMI指数是一种基于非定量问卷调查的统计指数。国家统计局或者专业财经调研机构会对企业下发调查问卷,被调查的企业只需要对每个问题做出判断,比上月是上升、不变还是下降。

PMI指数包含一系列的子指数,其中5个最主要的子指数是: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从业者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每一个子指数对应了一类问题,如果调研正面评价的百分比*100,就得到子指数的数值。例如,新订单指数对应的问题可能是类似:你认为本月新订单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如果回答新订单增加了的企业占多数,那么新订单指数就高于50,反之就低于50。

官方或者调研机构公布的PMI指数就是上述5个子指数的加权平均。注意是加权平均不是算术平均,计算PMI指数的公式是:

PMI=新订单×30% + 生产×25% + 从业人员×20% +(100-供应商配送)×15% + 主要原材料库存×10%

从公式可以看出各个子指数的权重是不同的,新订单权重最高,主要原料库存指数的权重最低。另外,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就是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在计入PMI指数的时候是用10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也就是说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是一个“逆指数”,即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在传统经济学中和经济活跃程度是负相关的。这也是之前问题的答案,即为啥较低的几个指数加权平均后PMI会较高。

对于这一块怎么理解呢?首先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代表了供应商发货的快慢,超过50代表发货在加快,低于50代表发货在减慢。按照我们的理解供货商发货快有利于生产啊,为何说和经济负相关。

按照相关的解读是这样的。供货商什么时候发货最快呢?显然是手头有产品库存的时候,如果没有库存但是能马上生产就会慢一点但是也还好,最慢的是供货商不仅没有产品库存而且现有的产品供不应求,订单已经排队好多了。所以,发货越快代表供货商的产品库存越多,或者手头的订单不足产能闲置。

但是,这种解读是较为传统的解读,即没有考虑全球化和供应链分离条件下的解读。这种解读的一个假设是供货商配送时间主要取决于供货商的库存和生产情况,物流运送时间被当作常量来处理。在多数情况下确实可以这么处理,但是在极个别特殊情况下,会存在偏离。比如今年4月份和5月份的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干扰,如下表1所示:

表1

可以看到在4月份配送时间指数特别低,这代表供货商配送时间非常长。但是,这是产能不足造成的么?显然不是,经常看新闻的朋友应该很清楚,4月份的配送时间加长主要是物流不畅引发的,并不是产能问题。

到了5月份供货商配送时间降低本身代表了物流系统开始恢复,而不是产品库存积压或者订单堆积。所以,这里应该理解为经济在好转而不是在恶化。当然反过来说,在4月份的PMI指数实际上并没有准确反映出经济所承受的压力,因为配送时间这个“逆指数”没有让PMI表现的更差。

关于PMI指数另一个需要多说两句的是关于PMI调研样本的选取。由于PMI属于调研统计指标,所以调研对象的选取将对指数是否能够准确反映经济现状有很大影响。实际上,我国目前主要的PMI数据有2个,一个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另一个是由财新PMI指数。这两个指数大部分时间是趋同的,但是在个别月份会较大出入。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两个指数覆盖的行业和企业样本不同。

相较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PMI数据,财新的PMI数据调研的对象会更倾向于中小企业。而国家统计局的PMI调研对象中包含了更多大中型企业。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PMI指数我们需要更全面的看待,而不是只看一个是否高于5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