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提升房颤患者疾病管理能力?贾长琪教授给出这3点建议

 天地爱尔 2022-06-07 发布于河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图片


房颤长期管理需要医生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提高患者正确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脑卒中(俗称中风),脑卒中的风险比普通人群要高出5-15倍,流行病调查显示,我国房颤患者人数约1000万,30岁以上发病率大约0.5-2%,新发患者仍在不断增多,但我国房颤患者知晓率不足40%、抗凝比例不到30%,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那么,该如何提高房颤患者的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呢?2022年6月6日是“中国房颤日”,“医学界心血管频道”携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专家团队开展系列活动,本期,我们荣幸邀请到贾长琪教授为我们讲解房颤患者自我管理的相关知识,在房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房颤患者知晓率依然普遍偏低

长琪教授介绍,房颤患者的控制率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近些年随着对房颤深入研究,对房颤发病规律认识不断更新并推动诊疗指南推陈出新,房颤是一个复杂难以治愈的疾病,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因此房颤的综合管理重要地位及管理流程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根据目前流调研究结果显示,我们国家房颤患者对房颤本身的知晓率还不是太高。

2021年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团队研究报道,年龄45-54岁对房颤的知晓率大约1/3左右,75岁以上老年人近半数不知自己患有房颤,仅有6%高栓塞风险接受抗凝治疗。房颤在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时危害极大,会使卒中的风险增加5倍;心衰的风险增加3倍;心梗的风险增加2倍。另外,房颤与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会使得痴呆的风险增加约2倍。而心衰管理不好的房颤患者,其死亡的风险会增加40%-90%。

因此,对于房颤患者来说,提高患者对房颤的知晓率,加强房颤患者临床上的控制率是目前亟需改善的地方。

控制房颤,患者进行自我管理非常关键


房颤患者除了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环节。目前,针对房颤管理来说,国内外推荐ABC综合管理策略,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让房颤患者参与其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中,A(Anticoagulation/Avoid stroke,抗凝/避免卒中)除低风险患者外,其余患者应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脑卒中发生;B(Better symptom management,更好的症状管理)更好地控制心律;C(Comorbidities/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management心血管合并症及危险因素管理):对心血管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规范化化治疗,强化生活方式的管理,如戒烟、减肥、限酒,适当运动等。

贾长琪教授说道:“目前我国房颤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临床上,因自我管理不当而导致极大危害的病例非常多。许多患者单纯地认为,我进行了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后,就不用再吃药了,也不需要生活方式管理了,甚至开始酗酒。事实上,一旦患者脱离这种严格的房颤自我管理,房颤复发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医生如何帮忙患者提升疾病管理能力?


贾长琪教授建议,首先,医生要让房颤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医生必须让患者知晓,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房颤,但术后不能保证房颤永远不再复发,所以必要的治疗不能随便停掉。医护人员要给患者进行正确宣教,既不要让患者对房颤治疗有所松懈,也不要让患者陷入过度的恐惧和焦虑。

然后,要给房颤患者一个专业的评估,让患者了解自己是否存在危险因素,比如年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另外,也需要了解房颤发作的规律,进行卒中的风险评分(CHA2DS2-VASc)。如男性患者大于2分,女性患者大于3分,属于卒中高危人群,必须给予抗凝治疗。抗凝最大的获益是卒中的预防,研究证明有效抗凝治疗,能使卒中的风险减少70%左右。另外,对于抗凝的患者来说,也不能忽视出血风险的评估,不仅要给予相应的抗凝指导,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出血风险。

最后,还需要指导患者合理地进行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的管理,甚至是运动及睡眠指导,这些都属于患者的自我管理范畴。贾长琪教授解释到,自我管理是要以病人为中心,给予房颤患者正确的生活方式干预非常重要,如饮食、情绪,运动等方面的健康管理。也就是说,患者不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ABC严格的管理策略,还要在生活上不松懈!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合理作息、戒烟,限酒以减少房颤的复发。

总之,房颤患者需要在专业的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全方位的风险管控,使房颤患者在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话最后阶段,贾长琪教授强调,房颤综合管理需要医生和患者的积极配合。患者需要定期随访,以达到长期稳定病情的目的;而专科医生除了给与必要的手术和药物治疗以外,还需要对房颤患者进行正确宣教和指导,不仅克服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还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不断提高我们国家房颤管理水平。

专家简介

图片

贾长琪

副主任医师

  • 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在安贞医院心内科工作,坚守临床一线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也获得了业内良好口碑和患者的信任

  • 早期从事冠脉介入工作的十余年里,独立完成冠状动脉PTCA和支架植入手术数千例,首批免试获得冠脉介入准入资格

  • 近些年主要工作在马长生教授领导的房颤中心,负责心律失常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每年诊治患者上万例,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治和房颤抗凝管理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 多年来参与全科医生培训工作,经常为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生培训授课

  • 参加了国内外多项科技攻关和临床研究课题,曾在中华心血管等杂志发表专业文章二十余篇,并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本文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