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山东省济南市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含解析)
2022-06-07 | 阅:  转:  |  分享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共10分)剪纸——指尖绽放的非遗艺
术①剪纸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剪纸是传统手工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匠人精神,散发着深厚的文化底蕴。②中国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中断过,它充
实于各种民俗活动中,是中国民间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形态之一。其传承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
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等。剪纸艺术遗产先后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③中国的剪纸艺术有着悠
久的历史。中国是世界剪纸的原乡,剪纸艺术至今大约有1500年历史。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
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彭衙行》诗中有“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
当时就已流传民间。到了宋代,剪纸开始普及;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④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它来源于生活,所
以每个地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剪纸风格,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从整体来看,北方剪纸具有浑厚、粗犷、天真、朴实的特点,而南方剪纸则凸显灵
动、纤细、柔美、严谨的特征。比如,朴素豪放的陕西剪纸,细致精巧的浙江剪纸,清新淳朴的福建剪纸,还有玲珑剔透的江苏扬州剪纸,以及工整
细腻的广东佛山剪纸等等。⑤中国剪纸作品可以分为三类:单色剪纸、彩色剪纸、立体剪纸。⑥单色剪纸是剪纸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红色、绿色、福
色、黑色、金色等各种颜色剪成,主要用于窗花装饰和刺绣的底样,有阴刻、阳刻、阴阳结合三种表现手法。折叠剪纸、剪影、撕纸都是单色剪纸最
主要的表现形式。⑦随着剪纸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发展,彩色剪纸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渐增多,有点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喷绘、勾绘和彩编等
。诸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到之处:点染剪纸滋润、装饰性强;套色剪纸脆利、色块鲜亮;分色剪纸分色截然、色感丰富;填色剪纸则单纯、洁
净、鲜明,均给人不同的感受。⑧立体剪纸既可是单色,也可是彩色的。它采用了绘画、剪刻、折叠、黏合等综合手法产生的一种近于雕塑、浮雕的
新型剪纸,它吸取了现代美术的技巧,充分体现了写实与美术浪漫的特点,使剪纸由平面感变为立体化,可用于观赏造型及儿童的手工制作等。⑨中
国民间剪纸是普通人生活的写照,也是期望幸福美好的思想寄托。它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
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
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寓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
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其传承眯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同、道德观念、实践经验、
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根据相关文章删改)17.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提示:请用2B铅笔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域的对应题号后】本文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剪纸的文
化内涵、发展历史、风格类型以及思想寄托。中国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是其大发展时期,到了明清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C.—⑧段
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剪纸的类型以及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发展。D.中国剪纸善于“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追求吉祥的寓
意成为意象组合的主要目的。18.阅读第③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3分)中国是世界剪纸的原乡,剪纸艺术至今大约有1500
年历史。19.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比如,朴素豪放的陕西剪纸,细致精巧的浙江剪纸,清新淳朴的
福建剪纸,还有玲珑剔透的江苏扬州剪纸,以及工整细腻的广东佛山剪纸等等。17.D评分意见:本题3分。18.“大约”表示估计,起限制
作用,说明了“1500年的历史”只是估计的数字,但不肯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评分意见:本题3分。解释词语1分,分析
作用2分。19.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各地剪纸艺术不同风格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剪纸艺术来源于生活,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
地域色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评分意见:本题4分。说明方法及分析占1分,表达作用占3分。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
考三模语文试卷为什么空间站上能使用毛笔①为了迎接虎年的到来,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在太空用毛笔写起了对联。其实,早在
2021年央视《开学第一课》中,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就为我们表演过在太空写书法。传统的钢笔、圆珠笔在太空中不能使用,而毛笔书
写却能游刃有余。②为什么毛笔这诞生于先秦的古老文具,能在21世纪的星海探险中发挥作用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它们的工作原理了。③传
统的钢笔、圆珠笔必须依靠重力将墨水漏入笔尖,但在微重力的太空环境下,墨水只能停留在笔尖处。这是因为微量的墨水沾到纸张上后,其表面
张力的作用不足以使留在笔内部的墨水发生位置的移动,自然无法实现书写功能。④毛笔之所以能写出字,关键在于一个神奇的物理现象——毛
细现象。⑤我们可能做过这样的实验:将直径很细的玻璃管垂直浸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水会沿着管内壁自动上升,达到高于容器中液面水平的位置
;如果换成水银这样无法浸润内壁的液体,细管内的水银高度则会低于容器中的液面水平。这种细管内的液面自动向上或者向下移动的现象就称
之为毛细现象。砖块吸水、毛巾吸汗、粉笔吸墨水都是常见的毛细现象。⑥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液体表面分子受力的不均衡。当
液体与空气..相接触时,其表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内部相比会逐渐变弱。越接近表层气液交界面,分子之间的结合力就越小,在“内大外
小”的作用下,液面便向着球形方向发展。⑦液体与固体容器相接触时,如果固体分子与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超过了维持液体分子平衡的相互
作用力,那么固体就会吸住液体,相当于液体浸润了固体,就像水和玻璃一样。但假如两者接触时,没有超过液体内部分子间的作用力,那么这个
固体就不能被液体浸润,就像水和石蜡一样。⑧毛细现象,就是液体分子之间、液体与空气之间、液体与固体容器之间受力平衡的一个结果。在
受力平衡的过程中,液体的表面形态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即使是在无重力的环境中,这种由表面张力所引发的毛细现象,依然会“推动”液体分子
发生变形以及位置的转移。⑨毛笔书写过程中,在毛细现象作用下,墨汁与可以被浸润的毛笔材料发生相互作用力的平衡,于是墨汁便被吸入毛笔
材料中,并牢牢“困”在毛笔内部。而当毛笔尖与纸张接触时,留在毛笔表面的墨汁,同样在毛细作用下,被吸附到纸上,其间根本无须重力作
用。⑩在太空中写毛笔字,是专属于中国人的浪漫。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的父亲是位研究发动机的航天人,他有一句这样的台词“我的工作就
是每天在天上写诗”。影片中在天上写诗当然是个戏剧化的隐喻,但到如今却已成了真,事实证明天上不仅可以写诗,还可以用我们的毛笔写。中
国的传统文化在此与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不断赓续。17.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提示:请用2B铅笔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域的对应题号后】本文采用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说明了为什么空间站上能使用毛笔
进行书写。B.文章第②段运用设问句,既引发读者思考,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C.第⑤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什么叫做毛细
现象。D.固体分子与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小于维持平衡的作用力,液体就会被固体吸住。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4分)19.阅读第⑥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当液体与空气相接触时,其表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与内部相比会逐渐变弱。17.D【解析】固体分子与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超过了维持液体分子平衡的相互作用力,那么固体就会吸住液体。【评分
意见】本题3分。18.示例:首段写了航天员在太空用毛笔写对联、展示书法的事,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为什么空间站上能使用毛笔。借助社
会热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评分意见】本题4分。段落内容2分,分析具体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示例:不能删去。“逐渐”是
“逐步、渐渐”的意思,在句中指当液体与空气相接触时,其表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内部相比会逐步地变弱,这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直接变
弱。如果去掉,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评分意见】本题4分。解释词语含义1分,结合语境分析词语作用1分,删去后的语意
变化1分,归纳出说明文的语言特点1分。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一)(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书香到底是什么香①有一个与书有关的词,我们经常用到,那就是书香,常见的如“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等。大多数人认为书香指的是书墨之香
,即纸质书的纸或墨发出的清香味。然而,当我们追溯历史,发现书香并非书籍本身的香味,而是芸香。②芸香,又称芸香草、诸葛草、香茅筋骨草
,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子呈羽毛状分列,花黄色,全草有香气,可以驱虫、通经、祛风。③正是芸香的这种功能,古人认为,放置适量的
芸香草,使其所含的挥发成分在书籍周围保持一定的浓度,可以消灭害虫或使害虫不敢接近,可见这是一种防虫蛀的技巧。而夹有这种芸香草的书,
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被称为“书香”。有趣的是,芸香草生时没有丝毫香气,但一经干燥后就越来越香,能保持二十年之久。④关于芸香,最
早的文献记载是《礼记?月令》篇云:“(仲冬之月)芸始生。”郑玄注:“芸,香草也。”三国时期鱼豢的《典略》云:“芸草,辟纸鱼蠹,故藏
书台称芸台。”鱼豢的《典略》已佚,幸赖李石的《续博物志》保存一二。⑤到了唐宋时期,随着雕版印刷的流行,无论内府还是私人藏书都多了起
来,芸香辟蠹开始广泛流行。⑥明清以后,芸香不再是唯一的防虫之法,但仍占据一定的位置。建于明代的宁波天一阁,陈列室中那三本“芸香草”
,草色淡绿已致枯黄,枝叶之间甚或破损,但它仍能告诉人们它背后那个凄婉悲伤的故事。透过那不知经历了几个世纪的苍然绿色,仿佛看见了当年
为它而死的一位酷爱诗书的南国姑娘那忧郁的眼神。⑦因芸草与书结缘,与芸草相关的其他物什,也就成了与书相关的称呼。比如,芸签是书签的别
称,芸帙、芸编是书籍的别称,芸人是读书仕进者的别称。书室中常备芸草,于是书斋便有了“芸窗”“芸署”“芸省”“芸馆”“芸阁”等雅称。
藏书台也被称作“芸台”“芸局”。⑧芸香,其名称本身就极富诗意,再加上有护书之功效,自然而然便成为文人们争先恐后歌咏的对象了。⑨晋成
公绥《芸香赋》云:“美芸香之修洁,禀阴阳之淑精。”与成公绥同时代的傅咸亦作有同名的赋赞曰:“翠茎叶叶猗猗兮,枝妍媚以回萦。象春松之
含曜兮,郁蓊蔚以葱青。”⑩宋人梅尧臣《和刁太傅新墅十题?西斋》诗有:“请君架上添芸草,莫遣中间有蠹鱼。”芸香诗情,颇具趣味。芸草不
仅辟蠹,而且还能夹在书中做书签之用,书中清香之气,日久不散,打开书后,香气袭人,正是名符其实的:“书香”。?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已
经很难再见到书籍周围放置芸香草了。书籍防蠹,大多也是选择含化学成分的药剂。?芸香情结,恐怕更多的只是书卷里所蕴藏、沉淀的一种美丽而
遥远的历史记忆和个人缅怀罢了。有个成语“芸芸众生”,最精义的解释也应是每个生命都该读点书,有点书香,不知可否?18.下列对于文章
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域的对应题号后】A.文章题目运用疑问句,就“书香到底是什么
香”提出疑问,吸引读者阅读。B.第一段列举生活中与书香有关的常见词汇,由“书香”引出所要说明的对象——芸香。C.唐宋时期开始广
泛流行芸香辟蠹,明清以后,芸香虽不是唯一的防虫之法,但仍占据一定的位置。D.文章④~⑥段按照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芸香有着悠
久的历史。19.第⑨段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任选其中一种,简要分析表达作用。20.阅读第?段,分析下面句子中的“大多”能否删去?
为什么?书籍防蠹,大多也是选择含化学成分的药剂。【答案】18.D19.示例一: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举晋代名人成
公绥和傅咸的诗句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芸香成为文人们争先恐后歌咏的对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示例二: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通过引用
晋代名人成公绥和傅咸的诗句,具体真实地说明了芸香成为文人们争先恐后歌咏的对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0.示例:不能删去
。“大多”是“大多数”“大部分”的意思,表限制,说明现代书籍防蠹大多数用化学药剂,但不排除其他防蠹方法;去掉后,就变成全都用化学药
剂了,句子表意过于绝对,不符合客观实际。“大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分析。D.根据第④
段中的“最早的文献记载是《礼记?月令》”“三国时期”,第⑤段中的“到了唐宋时期”,第⑥段中的“明清以后”可知,文章④~⑥段按照时间
顺序,说明了芸香有着悠久的历史;而非“逻辑顺序”;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
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列图表等。根据第⑨段“美芸香之修洁,禀阴阳之淑精”“翠茎叶叶猗猗兮,枝
妍媚以回萦。象春松之含曜兮,郁蓊蔚以葱青”可知,引用晋代名人成公绥和傅咸的诗句,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实地说明了芸香成为文人们
争先恐后歌咏的对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根据第⑨段“晋成公绥《芸香赋》云”“与成公绥同时代的傅咸亦作有同名的赋赞曰”可知,
举晋代名人成公绥和傅咸的诗句的例子,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实地说明了芸香成为文人们争先恐后歌咏的对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明确观点:不能删去;“大多”,大多数,表示大部分情况下,起修饰限制作用;带词解句:现代书籍防蠹大
部分情况下会选择含化学成分的药剂,但是不排除其他防蠹方法;删词解句:现代书籍防蠹一定会选择含化学成分的药剂,与原意不符;说明文语言
特点:“大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
7~19题。(共11分)一曲《茉莉花》,太空飞行也浪漫秦海波①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拨动古筝的琴弦,在中国空间站演奏了一
曲《茉莉花》,让我们感受了跨越时空的东方意蕴,也让我们看到了原来在太空中也能像在地面一样弹奏乐器,聆听美妙的音乐。②中国是一个礼乐
之邦,音乐文明源远流长。音乐不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也是航天员心理调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航天员在轨顺利工作和生活的重要
保障之一。③人类六十多年的载人航天实践表明,飞行环境中的失重、噪声、振动、空间狭小限制和社会隔离,以及缺乏隐私性和乘员心理异质性
等因素均会对航天员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影响。人在被隔离状态下执行长期任务时,会有以下三个阶段的表现:第一阶段,以焦虑情绪的增加为标志
;第二阶段,单调的工作环境和厌倦的情绪导致抑郁反应增加;第三阶段,在整个任务时间段的3/4处,航天员由于工作负荷低,长期远离
家人和朋友,对噪音敏感性提高,产生重大心理变化的概率高。④在长期载人飞行任务中,音乐放松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欣赏音乐、
演奏乐器既可以丰富航天员的在轨业余休闲生活,听觉刺激和声波的振动还可以促使航天员放松心情,消除孤独、焦虑症状,同时恰当的音乐也会
缓解长期慢性应激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改善航天员的情绪;乘员间的协同演奏还会促进彼此的心理融合,缓解和消除人际冲突,提高乘组的凝聚
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⑤此外,由于航天员平时在紧张的工作中经常会使用左脑,而乐器演奏可以减轻左脑的负担,预防
和治疗因过度用脑导致的身心疾病,从而达到生理平衡。因此,在航天员心理支持物品中,乐器是标准配置物品。例如,在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中
,航天员携带了古筝等独具中国特色的乐器,让浩渺宇宙中传来《茉莉花》的“天籁之音”。⑥除了在轨飞行,音乐还被应用于地面航天员的
心理放松训练中。一些节奏舒缓的轻音乐和钢琴曲、虫鸣鸟叫、风吹树叶等源于自然的声音常常被选为放松训练的背景音乐。在超重耐力训练中
,在急性应激压力下,参训者容易出现紧张情绪,影响呼吸对抗动作的发挥。通过音乐放松,可以显著缓解参训者的身体和心理疲劳,降低参训
者的心率,提升皮肤温度,心率变异性等自主神经功能指标也会出现相应变化。⑦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航天员在轨时间将越来越长
。我国空间站建造完成后,将实施长期在轨驻留常态化,航天员将面临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为此,在航天员在轨飞行及地面日常工作中,发挥
音乐对心理调节的功效,对于调整航天员身心健康,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通过更多的主动参与式音乐疗法,如太空和地面互动的合唱、对唱或
即兴演奏等活动,不但能更好地缓解航天员的孤独感和焦虑感等负面情绪,更能调动航天员的自主创造性和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为和谐
的太空工作环境。(《音乐治疗在我国载人航天中的应用展望》有删改)...17.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讲述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演奏《茉莉花》,目的的是引出下文音乐对于航天员重要作用的进一
步说明。B.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章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C.音乐不仅调解航天员的心理,还可以预防和治疗各种身心疾病,并被应用于
地面航天员的心理放松训练中。D.人在被隔离状态下执行长期任务时,产生重大心理变化概率高的是第三个阶段。18.阅读第③段,分段
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人类六十多年的载人航天实践表明,飞行环境中的失重、噪声、振动、空间狭小限制和社会隔离,以及
缺乏隐私性和乘员心理异质性等因素均会对航天员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影响。19.从说明方法角度,简要分析第⑤段划线部分的表达效果。(4
分)例如,在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中,航天员携带了古筝等独具中国特色的乐器,让浩渺宇宙中传来《茉莉花》的“天籁之音”。17.C18
.答案范例:根据人类六十多年的航天探索判断得出,表信息来源;(1分)强调了飞行环境中的种种现象、社会隔离、缺乏隐私等因素会对航天员
的心理状态的造成影响,这个结论是由实践证明了的,(1分)而不是主观臆断或者没有根据的。(1分)具有说服力、权威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1分)。【评分意见】本题4分。每个要点得1分。19.举例子(1分),举了神舟十二号搀带古筝等中国乐器的例子;(1分)具
体真实地(1分)说明了乐器演奏可以减轻左脑的负担,预防治疗身心疾病,从而达到心理的平衡。(1分)增加文章说服力。【评分意见】本题4
分。每个点得1分。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15.根据表格内容,完成后面的问题。次日起马,范进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
,轿前打恭。周学道又叫到跟前,说道:“‘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此文段
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本回目主要写了两人科举高中,一人是范进,另人是①。吴敬梓在创作本
书时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②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批判。书中还通过描写少数淡泊名利的
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③的追求。阅读此类作品要注意体会批判精神,欣赏④笔法。(4分)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婉而多
讽”,是一部“讽刺之书”。请你以书中的严监生为例,结合与他相关的情节,简要说说作品的讽刺意味。(3分)四、(26分)(一)阅读下
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共10分)什么决定了你的口味?①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不爱吃葱、姜、蒜、香菜等刺激性食物?为什么萝卜白菜
各有所爱?为什么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依旧改变不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为什么我们无法重现儿时的味道?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告诉我们这些问题
的答案了。②过去我们常常认为挑食是娇生惯养的结果,但科学研究证明,挑食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③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
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在喜欢香菜的人看来,香菜清爽可口,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香菜和肥皂就是一个味道。美
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香菜的气味大约源于6种物质,其中大多数是名叫“醛”的脂肪分子。在肥皂和洗涤剂里都有这种“醛”分子,臭虫体内也有
类似的分子。对讨厌香菜的人来说,他们察觉不到香菜叶中令人愉悦的化学物质,而只察觉到香菜与肥皂相似的那一面。因此,挑食或许只是因为基
因差异。④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嗅觉和味觉中心的一位科学家称,与男性相比,味觉超常的能力在女性身上更为常见,而亚洲人和非洲裔美国人中味觉
超常的人又比白种人多。⑤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出门在外,饮食是否可口,直接关系到心情的好坏、身体的健康,甚至工
作的效率,还有一句更准确的描述——“吃饱了不想家”。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的胃口是有记忆能力的,饮食习惯将在6岁前养成,一旦形成,终生
难以改变。大多数人都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它非常强烈,让人对其念念不忘,据说孩子想家了,多半是想家里的饭菜了。即使是在海外
生活多年的华人,真正能够适应西餐口味的,仍然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海外华人对于中餐的记忆,比对家乡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这个意义上来
说,人们对食物的口味,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与历史。⑥在《追忆逝水年华》里,一块小小的蛋糕触动了普鲁斯特的味蕾,让他开始努力找回失去的
时光,对普鲁斯特来说,蛋糕是他心中永不退色的记忆。看不见、摸不着的味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科学家表示,味道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唤
醒记忆,是因为它非常难以重现。比如我们在农家乐吃水煮鱼,当我们离开以后,我们可以轻易回忆起水煮鱼的样子,耳边也能回响起辣油浇在干辣
椒上滋滋的声响。然而,我们却根本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虽然它是如此美味,独一无二。只有当我们再一次闻到或者尝到水煮鱼
时,我们才会重拾这种美好的感觉。味道是无法被大脑直接保存或重塑的。脑海中关于“味道”的记忆,总是那么模糊。我们无法像复制视觉或者听
觉记忆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味觉的体验。味道因此是一种独特的记忆。⑦正因为味觉记忆无法重塑,所以再现以后,才会给人带来如此强烈的情感冲
击。它甚至能把我们带回更小的时候。比如说,通过语言提示的记忆往往存在于11~25岁之间,而味觉则能将人们带回到6~10岁的童年时光
。与视觉和听觉相比,“味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更为强大、也更为持久。⑧味觉记忆如此独特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通常感受到的“味道”
,是好几种不同味道的组合,这种组合一般来讲非常特别,也不太容易再现。小时候街边小面馆里混着辣椒油的炸酱面,伴着面馆中抹布与油烟混杂
的气味,其味道是如此独一无二,即便在以后的日子里去过无数高档饭店,吃过无数碗面条,那味道也代替不了。⑨吃,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的重
要组成部分。食物,伴着它们独特的味道,成就了我们生活中一段段温馨的记忆……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香菜的气味大约源于6种不同的物质。B.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的胃口是有记忆能力的,饮食习惯将在6岁养成。C.
在外的孩子如果想家了,多半是在想家里的饭菜了。D.科学家表示,味道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唤醒记忆,是因为它非常难以重现。17.阅读第⑤段
,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大多数人都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它非常强烈,让人对其念念不忘,据说孩子想家了,多
半是想家里的饭菜了。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比如说,通过语言提示的记忆往往存在于11~25岁之
间,而味觉则能将人们带回到6~10岁的童年时光。与视觉和听觉相比,“味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更为强大、也更为持久。(一)(共1
0分)16.B【解析:饮食习惯将在6岁前养成】评分意见:本题3分。17.示例:“大多数”是“远超过多数,大部分”的意思,表估
计。说明大部分人都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但并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评分意见:本题3分。解释词语占1分,结合内
容分析表达作用占2分。示例: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例子,把味觉记忆和语言、视觉、听觉进行对比,具体清楚地强调了味觉
记忆带给人的情感冲击更强烈。评分意见:本题4分。说明方法及分析占2分,表达作用占2分。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7~19题。(共11分)“石油植物”领衔燃油新时尚①近年来,作为代替石油的燃料,人们倾注的热点最
多的是“生物燃料”。“生物燃料”是以甘蔗或玉米等为原料,制造出用于汽车的燃料。人们也把这类可以直接生产工业用燃料油或经过发酵、加
工可生产出燃料油的植物,统称为“石油植物”。②那么,利用石油植物生产的生物燃料与汽油相同吗?不管使用什么原料,如果能够生成乙醇,
则其性质是一样的。换言之,不管玉米还是甘蔗,还是其他石油植物,如果生成的是生物乙醇,那么,原材料的差异是不会影响性质的。③生物乙
醇燃烧时产生的能量约是汽油的60%,所以,掺合到汽油中的生物乙醇越多,每单位体积释放的能量越少。例如,掺合了10%生物乙醇的混合汽
油与普通的汽油相比,混合汽油释放的能量只是普通汽油的96%这。个数字反映在燃料消费率上,也就是说,通常的汽油能够行使100千米,同
量的混合汽油只能行驶96千米。④在成本方面,生物燃料的成本比汽油要高。因为生物乙醇必须经过播种、培育、收割、加工等阶段。但石油是
不可再生的能源,一旦用尽,便不能再生,它的枯竭是不可避免的。而生物燃料可以通过栽培、种植,能够无止境地重新生产。⑤由于温室气体二
氧化碳的不断增多,全球不断变暖,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生物燃料,希望使用生物燃料代替石油,以此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那么以生物乙
醇为例,1千升生物乙醇究竟能够多大程度削减二氧化碳呢?从整个地球来看,每千升生物乙醇可减少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1094千克。使用生
物燃料不仅能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还能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碳呀。⑥石油植物是新一代的绿色洁净能源,在矿物质能源给当今生态
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的情况下,应用石油植物对保护环境十分有利。石油植物全身是宝,它不仅能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效应。它们还
可以通过生物分解,避免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其次,这种植物不含碳化物,不会污染大气,不会形成酸雨。种植石油植物不仅可以阻住土壤的流
失,还可以重新建立新生土壤。石油植物分布面积广,属于可再生资源。若能因地制宜地种植,完全可以实现就地取材,化木为油,省却了矿物能源
勘探、钻井、开采等过程,也减少了产油区与工业区之间的长途运输、管道运输等,大大降低了成本,易于普及推广。⑦开发石油植物,还将逐步
加强世界各国在能源方面的独立性,减少对石油市场的依赖,可以再保障能源供应、稳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⑧石油植物的开发,是解决
未来能源的有效新途径之一。生物质能源将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的重要部分,随着石油的日益稀缺和技术逐步提高,50年后“石油植物”将改变地
球的能源结构。⑨如今,美国种植的石油植物已扩展到10万公顷,产量超过500万吨。菲律宾种植了1万多公顷银合欢树。瑞士也准备种植
10万公顷石油植物,帮助解决每年50%左右的石油需求量。⑩随着世界各国积极行动起来,大面积种植石油植物,相信不但能抑制地球变暖,
我们还将看到地球上空越来越清澈的蓝天。17.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提示:请用2B铅笔将本
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域的对应题号后】A.题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石油植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B.掺
合到汽油中的生物乙醇越多,每单位体积释放的能量越少。C.生物燃料可以通过栽培、种植,能够无止境地重新生产,因此,各方面都优于汽油
。D.第⑥自然段,运用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介绍了应用石油植物对保护环境十分有利。18阅读第⑧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
用。(4分)石油植物的开发,是解决未来能源的有效新途径之一。19.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⑨段的表达作用。(4分)如今
,美国种植的石油植物已扩展到10万公顷,产量超过500万吨。菲律宾种植了1万多公顷银合欢树。瑞士也准备种植10万公顷石油植物,帮
助解决每年50%左右的石油需求量。(一)(共11分)17.C(生物燃料也有缺点:生物燃料单位体积释放的能量比汽油少;生物燃料的
成本比汽油贵。)评分意见:本题3分。18.之一,意思为其中的一种,表限制。说明解决未来能源的有效新途径有许多,石油植物的开发是其中
的一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评分意见:本题4分。解释词语占1分,结合内容分析表达作用占3分。19.第⑨段运用列数字和举例子的
说明方法,列举了美国、菲律宾和瑞士种植或准备种植石油植物的例子,并列举出相关的数值,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石油植物已经得到了一些国家的重
视,并有普及推广之势,是解决未来能源的有效新途径,增强了文章说服力。评分意见:本题4分。说明方法及分析占2分,表达作用占2分。20
22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1分)独具特色的桃花文化①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
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
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
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②中国的“桃花文化”独具特色,它体现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③中国的“桃花文化”和
女子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写到“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用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
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人面不知何处
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为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
行》。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④在中国,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
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物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
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
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⑤那么
,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⑥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
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
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
的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⑦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人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
则独善其身”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理。一方面,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
生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
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
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天问》一
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
义,但最终却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B.“桃花文化”和女子有不解之缘。茂盛火红的桃花大多用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C
.桃花不仅出现在传说神话中,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也几乎无处不在。D.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
士,形成了“桃花源情结”。18.第③段写“桃花文化”,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19.通读全文,说说中国“桃花文化”为何独
具特色?16.(1)多阅读诗文:仔细看,认真看,反复看,多温习,增加学识。(2)希望儿子增加学识,提高艺术修养。(1)本题考查材料
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寄你的书里,《古诗源选》《唐五代宋词选》《元明散曲选》前面都有序文。写得不坏;你可仔细看,而且要多看几遍;
隔些日子温温,无形中可以增加文学史及文学体裁的学识,和外国朋友谈天,也多些材料”可知,应多阅读诗文,认真看,反复看,多温习,尽量达
到融会贯通,增加学识。据此回答即可。(2)本题考查语句理解。根据示例“吴敬梓写范进等读书人的丑态,意在抨击封建社会科举制度,讽制病
态社会的世态炎凉”可知,前半句是作者的做法,后半句是作者的意图(目的),并且补充内容应为两个动宾短语;联系“谈词、谈曲的序文中都提
到中国固有音乐在隋唐时已衰敝,宫廷盛行外来音乐;故真正古乐府(指魏晋两汉的)如何唱法在唐时已不可知。这一点不但是历史知识,而且与我
们将来创作音乐也有关系”可知,傅雷意在让儿子多阅读书籍,增长知识,来“反哺”音乐创作,提高艺术修养。据此可提炼概括为“期望儿子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艺术修养”,意对即可。17.B18.举例子引用列举了中国古代的很多“诗歌”和文学作品,说明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子有不解之缘、增添作品的文学色彩和感染力。19.①桃花文化体现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与女子与生活息息相关;②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的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③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人精神。“桃花源”更是成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B.有误,根据第③段“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写到‘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用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可知,桃花用来形容女子美貌是在先秦的《诗经》中,并非“大多用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所以选项错误,故选B。1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和作用。根据第③段“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写到‘桃之夭夭’”“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为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这些句子可知,作者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和桃花相关的诗句和形象,以及历史中与桃花相关的人物,通过这些例子,更加详细的说明了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子有不解之缘这个特点,同时例子中有许多诗句,能够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整合。根据第⑤段“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可知,下文开始具体介绍原因。由第⑥段和第⑦段可知,“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和“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人精神”。又由第②段“中国的‘桃花文化’独具特色,它体现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可知,桃花文化独具特色的一个原因是它能够体现文人对于世界的思考。第③段“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子有不解之缘”,第④段“在中国,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由以上句子可知“桃花文化”和女子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综上所述,桃花文化和文人和生活和文化都息息相关,这应该就是桃花文化如此独特的原因。
献花(0)
+1
(本文系新智慧教育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