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月丨今天,你考试了吗?——记我40岁重启的考试之路

 金秋文学 2022-06-07 发布于河北

今天,你考试了吗?

——记我40岁重启的考试之路

作者:新月(内蒙古)

古人云,40不惑。2013年,我40岁。在工作中、生活里,我日渐明晰了许多独属于40岁的人生思考。毫不夸张地说,是经过了一番灵魂深处的拷问:人到中年,马放南山,优哉游哉?佛系人生,从众心理,差不多即可?我从事教育工作30年,我有风华正茂的女儿,我要面对无数学生、家长,我知道学习是终身的,许多学习是要通过考试检验的,那是工作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更是自我成长的需要。

人们常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我曾经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考学生。戏剧人生,峰回路转,结束了若干年的学生时代,在我40岁的时候,我重启了自己的考试之路。

中国的考试,历朝历代古已有之,最成体系又成功选拔了许多人才的莫过于科举制。现在我们不研讨考试的历史、利弊,考试会让我们集中精力学习,整合、调动自身所有的知识体系是毋庸置疑的。我最先确定的考试项目是在职研究生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考在职研究生是从加强岗位管理的角度,想要系统地学习管理学;考心理咨询师则是从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和助人自助的需要而设定的。这两项考试推进的过程是曲折的。

当年,我查证了教育管理的研究生考试,知道自己差距太大,转而研究了自治区党校的课程。公共管理最适合我的目标,报考时却只有经济管理。因为已经复习备考了,考虑经管专业也有近三分之一的课程属于管理类,最终报考。当时备考三科,《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概论》是我学生时代非常有基础的学科,时年任教我的老师特别认真,课上得好,要求也高,我们班不爱学习的同学也学得很好。我重点攻克的是《管理学》,每天随身携带,有时间就翻阅;白天上班,早起晚睡,勾画笔记,一本书几近翻烂。备考、上课期间,我几次想要放弃,都会想起母亲说“你考上了的话,你女儿上大学的时候她的妈妈就是研究生。”最后,我以高分如愿以偿成为2014级经济管理研究生班学生,与我2005年教毕业的一名学生同班。

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是在学校心理学的基础上开始的。我有一个非常好学的同事,是我的学伴老师,她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考前参加了培训班,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成效卓著。她把学习资料悉数画上重点,让我自学起来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但我比计划晚考了一年半,因为2014年末父亲病重,2015年初病逝,2016年初母亲又做了手术。我自小就相信知识是有力量的,2016年的年中,我重拾信心,巩固基础知识,强化个案分析,实操、论文逐个击破,于11月通过答辩和考试。

回顾这段历程,真是一言难尽,焦躁不安中似骄阳炙烤、烈日曝晒而无法躲藏,从身体、心理到灵魂都无处安放,无以言表。但迄今为止,我耳边时常回响、振聋发聩的是管理学和心理学中常见的这样两句话: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生理、心理健康且具备社会适应性才是真正的健康。

截至目前,我共参加了三次普通话测试。第一次是1996年末,按照相关要求,语文教师须持二级甲等以上普通话证书。我匆忙赶到鄂旗(呼伦贝尔市牧业四旗之一),以学生时代的普通话水平进了教室就考,结果是二甲高分段。考完试,我回到学校,按照校领导的要求,找了本普通话测试的参考书,结合自己参加考试的过程、感受,做了一次全校教职工讲座,帮助大家了解普测,逐步参加测试,陆续持证上岗。后来的十余年时光里我坚持有机会就来段“播音腔”,多次主持系统内和旗内的各种演出、会议。

第二次是在2017年的夏天,仍未参加专项培训,考前三天自我模拟了几次,仓促上阵,依旧距一乙差一分多,依然是二甲,心有不甘。这期间参加汉语言规范化示范学校验收,有一项指标是专任教师的2%普通话等级为一乙,我校差一人。2018年的8月,一个普通话专项培训无人问津,原因有二:专任教师个人等级都符合要求;正值假期,酷暑难耐。我去参加后验证了普通话专业委员会的专业学习是魔鬼式训练,十天战高温,十天晚自习,十天未出楼。我在参训的十天里,每时每刻都在读、说、练,每一天结束的时候,不是在正音,就是在准备正音,别字、误读、调值充斥在我的全部身心里。我曾一度怀疑自己到底会不会说普通话。术业有专攻,天道必酬勤。十天后我参加的第三次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为一乙(中分段)。我还应培训老师参与一下的建议,通过自治区普通话测试员的考试,被评为优秀学员,圆满结束嘴都念瓢了的日子。

201911月,大学在读的女儿和室友要一起参加普通话考试,她在考前与我交流。我指导她掌握考试流程,把握好语气、语调、语速,她开了手机免提,我收了一波“迷妹”。女儿的第一次普通话测试成绩比我的第一次成绩高,她说是得了我的“真传”。

201812月,我还参加了家庭教育讲师的考试。那是10月的某一天,我听海拉尔区的教育同仁说近期有关于家庭教育的培训,自此以后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利用双休日陆续参加了几期学习。专家成功地把我所了解、摸索的家庭教育知识与实践的小珍珠华丽地串成精美的项链,车马劳顿,每周一行都不在话下。这样的理论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阐述,正是当下教育的另一高地,是构建家、校、社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载体。听讲、记录、讨论、请教,一个完美的学习闭环形成,提示我付出一点,再付出一点,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水到渠成,我取得了资格证书。

20216月,我又迎接了两次大考。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兵,我参加了自治区普通话水平骨干测试员和培训教师资格培训。这两项培训专业更加精深,学习强度更大,每天早上七点四十就坐在教室,晚上六点下课都是常态。十天时间三次考试,现在想起做讲课ppt到凌晨的经历还让我心有余悸。年近半百的我血压飙升,眼睛发花,多次想要放弃其中一项考试,在组织的信任和支持下坚持下来,艰难而顺利地取得了资格证书。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培训是一个过程,考试拿证就是结果。我也时常问自己:二者何为因、何为果?!孰轻、孰重?!我深知,“学时过,然后学,知不足”;我亦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有一位我非常尊重的领导曾谦虚地说:“我不断地学习是因为本领恐慌。”我以为这句话深刻地诠释了需要层次理论的更高级形式,那就是超越自我!我们不必像孔子三省吾身,也不若陶先生一样每日“四问”,我们只要记得每天进步一点点,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厚积薄发、信心百倍、朝气蓬勃地迎接人生的每一次大考……

今天,你考试了吗?

/新月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新月,本名辛桂兰。内蒙古人,呼伦贝尔市作家协会会员,翻译家协会会员。专注于横竖撇捺,以诗词歌赋会友。素心指向美好,静待花木繁盛。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