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什么软件希望你不要上瘾吗 | Epi. 54

 吕杨鹏 2022-06-07 发布于上海

图片

这一期是在机缘巧合之下产生的,应该是Ask 100第一期“被采访者主动找上门”的内容。

我们要聊一个手机app,同时也是一个创业项目。

但它并不是一则推广(假如是就好了!),而是我们自己在试用产品之后,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才想和创始人聊聊它的来龙去脉。

我们之前采访过很多做公益的朋友,也采访过很多用自己的时间、金钱去探索世界的朋友,却没有和做出一个“商品”的人长谈过。人们倾向于觉得资本逐利,不会向善,但是真的只有这一条路吗?也许,这期节目嘉宾的思维会带来很多新的启发。

所以事情就这么成了。以下是我们和mysc.创始人兼产品经理John的对谈。

👇

 这个产品是什么?

(00:00:00-00:11:16)

mysc.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

它的来源是“miscellaneous”这个单词,意思是“其他的,杂的”,会被缩写成misc.

图片

我们就用了一个文字游戏,叫做mysc. 希望为生活中那些被别人称为“杂七杂八”或是“不务正业”的东西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定义,让人们有一个空间去记录这些自己很在意的东西

其实一开始没有想好名字,就只有一个代号——“Project M”。这个“m”代表了很多涵义,moment(时刻), memory(记忆), memo(备忘录), merge(融合)……

现在看到的LOGO其实就是字母M的变体,形状上则体现了“档案馆”的涵义。

图片

主题色是橙色和淡淡的米色。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下午的阳光,有点舒适、有点懒散,也有点热情,因为这是记录你的爱好的地方。

mysc.是什么类型的软件?

不是效率工具,不是笔记软件,也不是思维导图——这些东西已经有很多、也很好了,但是它们都太有“工作感”,没有人会在生活中去使用。

我们想做的功能,目的性没有那么强,就是想给大家一个记录碎片化想法的空间。

mysc.的理念是什么?

“在这里,让灵感生长。”

图片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意工作者,只是看你如何定义创作这件事。科技会带来更强大的工具,好的设计又能降低使用工具的门槛,两者结合才可以让更多人创作属于自己的项目。

mysc.希望能让人们意识到,碎片如果积累起来,也能堆积成更好的、更有力量的东西。事实是大部分人是没有能力一次性创造出长篇的、高质量的内容,大部分输出的都是碎片化信息;但如果我们去积累这些资源,它们是有可能长出更好的东西的。

图片

一个产品功能:

当用户拖动横线,把两条碎片化的笔记合成一条时,

就把碎片汇聚成了更有秩序的信息。

我是从记录自己减肥经历获得这点确信的。(John的减肥小故事很打动我们,与其由我们转述,不如听他自己讲讲——欢迎跳转至音频00:10:17收听)

👇

为什么mysc.被设计成了现在的样子?

(00:11:16-00:44:01)

什么是一个产品的『痛点』

在社交媒体没有诞生之前,人们也在社交,不觉得自己需要它,没有微博、朋友圈,也不会怎么样。但是现在你要把它们从人们生活中剥夺,人们才发现自己离不开。

当我们给了用户这个体验,用户感受过了,知道以后自己离不开它了,这才是痛点。

为什么要在mysc.这个工具软件里面,放置社交功能?

图片

mysc. 提供的是社交的可能性而不是社交功能。我们鼓励用户拥有好奇心并且期待他们能通过共同的兴趣相互交流,产生更多灵感和内容。

既然是一个联网的、有社交性的工具,为什么没有推荐和热搜?

热搜榜是社交平台为了满足商业目的的做法,用流量带动广告收益。但相比于通过推荐占用用户更多的时间,我们更希望把工具的部分做好,帮用户节约时间给现实生活。

图片

我觉得工具也可以引入社交元素,这是一个趋势,但是我希望给用户选择权:你想要什么,再去寻找什么功能;如果你不需要,就保持简洁。

可是用户会不会根本就不知道可以有这些功能?

我理想的设计逻辑是,只要你想找这个功能,一定在当前视线的两次点击之内。

现在还没有完全做到,所以可能出现这个问题。

那有尝试去引导用户吗?

我希望产品能够自己解释自己,少用外部指引。一般产品会用类比的方式,让用户有个大概的上手概念,但是我们不希望有定义,不会让用户下意识觉得“这就是个备忘录”“这就是个日记”,这样产品就被框住了。

图片

不过我们相信,现在还属于产品早期,早期用户一般都更有探索欲望,愿意主动挖掘功能。

会不会运营用户生产的内容?

如果用户希望被推广宣传,他可以自己选择“能否被搜索到”;如果有用户想分享到别的内容平台,可以自己去发布。

我们不想取代任何一个平台,因为已经有足够多的平台专门做这件事了。

为什么没有鼓励、引导用户去别的平台推广mysc.?

mysc.的默认设置是,这是一个仅自己可见的私人空间,希望让用户觉得自己创作的内容是安全的。

所以虽然有社交功能,可以把内容展现给别的用户,它们生效的前提是用户的自主选择。

不担心产品变得太小众吗?

我用微软的Word作比喻吧,Word会担心用户用Word创作的内容太小众吗?不会。我们也是一样。

一个产品有自己的核心客群,也有自己的观众,我觉得应该以核心客群为主。如果观众丢了可惜吗?还好吧。

mysc.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

持续付费订阅——不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退订。

既然用户随时可以停止购买,也就激励着产品不断迭代、优化、生长。

我觉得订阅制是未来的大趋势,也是唯一能够和流量引导的广告商业模式竞争的模式。目前中国市场价格敏感型用户更多,必要的需求是更关键的,所以付费意愿还没有形成,是带来了一些挑战。但是看历史、看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我们能看到大趋势。相信在中国也会有更多的人有时间、有资源去从事自己的爱好,关注自己的生活。他们逐渐会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且为之愿意付出多少费用。

👇

在人们对数字化越来越疲劳的年代

怎么做一个让大家喜欢的电子产品?

(00:44:01-01:00:44)

今年,智能手机销量增速明显放缓,大家对『注意力经济』也有点疲劳,会影响你们的产品吗?

既然占据我们时间的东西越来越多、大家越来越疲劳,是否也意味着大家对不试图挤占我们生活的东西更有好感了?

我们不想吞噬你的生活时间,我们希望你先有好的生活,这样才愿意记录。

但是只要使用软件,就会增加屏幕使用时长吧?

其实我自己也特别关注数字健康这个领域,关注数字成瘾。

既然我们的理念是让用户主动选择,那我们就没有在鼓励用户上瘾,反而可能是在提高效率、降低不必要的屏幕使用时长。

感觉你们的产品特别“克制”。你觉得产品经理需要有这么一个明确的价值主张吗?

如果我的念是“邪”的,它就长不出一个“正”的果。科技向善,很多人都在提,我希望我能自圆其说。

这是不是和互联网的浪潮有一点距离?

有人会这么觉得,但我觉得我们反而是回到了互联网的初衷——如果说当初是web 1.0,现在的主流是web. 2.0,人们在展望web. 3.0,我希望3.0和1.0有呼应。

1.0时代,没有边界、没有规则,人们可以走向任何地方;虽然效率低下,但每个有冒险欲望的人都可以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2.0时代,是一个个被墙包住的花园,在花园里你可以过得很好,但是它不希望你离开。如果历史是螺旋上升,我觉得3.0时代的钟摆也该往回摆动一点了。

👇

 怎么管理一个纯线上办公的团队?

(01:00:44-01:13:08)

你们团队一直是全线上办公,很多成员甚至是在不同时区——疫情下很多人是被迫线上办公,你们却是主动这么做。现在体验到了线上办公的哪些利弊?

先说弊:比如在产品上线这样的欢庆时刻,就很可惜大家没办法一起庆祝。

线上办公需要很强的自驱力,这种软实力对人要求很高,所以我们也只有筛掉很多硬件达到、软件没达到的人。远程办公不适合所有人,甚至不适合大多数人。

再说利:对我来说,如果我们把全线上办公流程打通了,那么我们整个公司可以一起去全世界任意一个地方,这是一种抗风险能力的培养。

你们线上办公利用的软件gather,感觉它很好玩。

图片

gather,一个模拟办公场景的在线协作软件

你看你提到了“好玩”这个词,你不会说会议软件好玩、办公工具好玩,因为它们确实不好玩。

这就是大部分效率工具的问题,人们无法享受在其中的时光,你就是一个“打工人”,你的主动性也没那么强。我们希望mysc.不是一个给你工作感的工具,相似的,我相信初创团队也不需要一个纯粹为了打工(赚钱)而来的人。

但是线下你对同事的认识会更全面,也可能更好地与之合作,线上办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mysc.这个产品就是要解决“你怎么描述工作以外的生活”这个问题。我们的团队成员,无论用mysc.也好,甚至一起打游戏也好,都是为了补足这个信息差。

👇

 讲讲你的“创业故事”吧?

(01:13:08-01:24:17)

我本科在一个类似于“美国蓝翔”的学校读计算机工程,回国后曾经在德国公司Bosch(博世)做研发科学家,一年多后离职创业。

本科毕业的时候,正好是特朗普时期,政策对外国人非常不友好。我找工作遇到了困难,当时在美国看了创业剧《硅谷》,就觉得有意思。虽然《硅谷》是一个虚构的东西,但是我感到它讲述的事自己也能够尝试。

疫情这个事对你有影响吗?

有句话叫“所有的创业者都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

其实疫情这个事,我也是五味杂陈。疫情让我主动去找到了让自己停下来的东西,比如现在就是做饭。我发现自己需要这样的东西让我冷静下来,看清楚问题在哪里。这也让我意识到了mysc.这样的产品的价值。

当然疫情下全球经济形势都不好、资本市场钱更少,但是“乱世出英雄”,这时候你可能带来大幅度的革新。

是怎么拿到投资的?

我们拿到种子轮投资的方式很神奇。

一开始我是在Clubhouse上听说了奇绩创坛的创业营,就填了申请表,其实没指望自己能申上,mysc.的灵感甚至是我用之前的一个项目填完了表后、要去入营前才想出来的。但是顺利入选之后,目前为止我们拿到了种子轮投资,应该说非常顺利,但未来肯定还有更多挑战,我们必须要想办法自己能活下去。

聊聊创业过程中的心态变化?

创业这个事情,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真的很好玩,和我之前预估的一样好玩。当然中间的痛苦没法预估,你预测不到会有多大的精神压力,对身边人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

都说创业者是很自私的,所以我跟别的创业者在一起的时候,其实聊很多的是家庭、朋友、亲人这样的事。创业对他们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因为对你来说“让这个产品活下去”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为此你要放弃很多别人能做成的事。

有没有想过放弃?

业会让你永远感觉有那么点成功的可能性,所以你没法放弃,你会一直看到那一点点可能。这是我觉得创业很挣扎、又很有魅力的一点。

其实创业者的每一个想法,之前都有人尝试过,并且失败了。世界上几乎不存在新的想法,只是有人能做成,有人做不成。

那我们就期待mysc.这个产品能做成什么样子吧!

👇

和John聊天的时候,2022年5月刚刚开始。将来人们回看这个月,心情大概率是沉重的——全中国的特大城市中,上海仍处于“全域静止”,北京则刚刚宣布禁止堂食。那时,John在上海,我们在北京。所以,我并不指望一场聊天能够激活我们生活中的这潭死水。

然而,是我低估了创业家的活力!

John和我们的交谈,算得上Ask 100迄今为止聊天聊得最“顺”的一次,所以连后期剪辑也捎带着省了不少事。聊天结束后,我跟John说,这下明白了,下次别人问“怎么保持希望”,我就会答“跟创业者聊天”。

也许是借了这趟希望的风,到这篇推送发出的时候,上海市民终于可以陆续走出阁楼,到外滩看江散步;北京人儿也可以回到餐馆,吃上一顿活色生香的饭。

乐观是当代生活里最濒危的禀赋之一,它并不轻佻;我们从创业者的篝火堆旁借来希望,播种到这篇文章里,希望给你带来一点清新。

👇

在好几年前,我们曾经和多抓鱼的创始人猫助聊过一次天。那时候我们都还是懵懂的本科生,所问的问题也嵌套着一堆书生气的大词。可惜当时还没开始做播客,没有留下声音,但回顾去看,发现我们对“做生意”这件事,倒是一直充满好奇。如果你也好奇另一个版本的“创业谈”,不妨点击下方图片,穿越时空隧道去瞅瞅。

图片

图片

   策划 / 主播 涂色刷 投球手

嘉宾 / John

剪辑 / 投球手

文案 / 排版 / 涂色刷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