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2022-06-07 | 阅:  转:  |  分享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6·河北联考)2013年7月,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正式申请破产保护。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早期有利于底特律经济发展的条件是()

A.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

C.开发历史悠久

D.石油资源丰富

2.近年来,底特律人口大量外迁,人口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区域竞争力下降

B.传统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增长过快,环境人口容量小

D.传统产业衰退

3.我国下列城市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与底特律相似的是()

A.杭州市 B.济南市

C.黄山市 D.大同市

解析:1.B2.C3.D第1题,底特律开发较晚,早期劳动力并不丰富,石油资源也不丰富,但是其位于五大湖沿岸,水陆交通便利。第2题,底特律人口外迁的原因在于传统产业衰退、环境恶化、区域竞争力下降;与环境人口容量无关。第3题,人口外迁、环境恶化、经济衰退说明底特律处于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大同市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发展也处于转型阶段。

(2016·湘潭模拟)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完成4~5题。



4.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

5.对甲所在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

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

D.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解析:4.D5.A从图中信息来看,甲所在地区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乙所在经济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地震活动较少;丙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丁地区所指的长城以北主要位于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荒漠化严重。

读下图,完成6~7题。



6.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衰落阶段

7.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区域空间结构()

A.以面状为主

B.以岛状和网络状为主

C.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已形成

D.由点状向岛状发展

解析:6.B7.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区域联系加强,属于工业化阶段。同时,经济核心地域明显扩展,由点状向岛状发展。

(2016·云南一模)下图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比较图,据此回答8~9题。



8.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联系强度与对外开放程度和人口数量相关

B.经济联系强度与距北京距离和城市等级相关

C.据港口越近经济联系强度越大

D.辖区范围越广经济联系强度越大

9.若分散北京的批发和物流业,最合适承接的城市是()

A.廊坊B.承德C.张家口 D.保定

解析:8.B9.A第8题,图中显示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较高的有天津、唐山、廊坊、保定、石家庄等,而这些城市等级较高,同时距离北京越远强度越小,故B项正确。注意与北京的经济联系强弱与这个城市的人口数量没有必然联系。第9题,批发和物流业一般占地大,应布局在地价较低、交通便利之处,同时分散北京的相关产业,不应距离北京太远。图中廊坊与北京联系紧密,距离较近,较合适。

(2016·兰州模拟)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abcB.cabC.cba D.bac

11.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解析:10.A11.Da时期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b时期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55%,第三产业为25%,由于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带来的问题较大,环境质量较低,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将要迫使一部分企业外迁。c时期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但不一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根据各点的产业数值可以看出一般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特别是较高的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6·廊坊模拟)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和欧洲某国示意图。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完成了2000hm2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材料三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地点 海拔/m 1月均

温/ 7月均

温/ 1月降水量

/mm 7月

降水量

/mm 年降

水量

/mm 年日照

时数/h R 201 2.6 20.7 54.1 60.6 824.5 1975.3 Q 1111 -8.4 23.3 1.2 42.2 193.7 2975.7 (1)分析R地1月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6分)

(2)与法国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8分)

(3)如果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P、Q所在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6分)

(4)图中P处地势________(高/低)于Q处;土壤盐分________(高/低)于Q处,请分析原因。(8分)

解析:第(1)题,R地位于欧洲西部的法国,而Q点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贺兰山附近。R地1月份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R地海拔较低,Q地海拔较高;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

第(2)题,有利条件主要从光照、昼夜温差、气温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第(3)题,对本地区来说,大量引水灌溉容易出现土壤盐碱化;对中下游来说,易导致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

第(4)题,根据黄河的流向可判断图中P处地势高于Q处;土壤盐分低于Q处。原因是P处地下水位深,蒸发弱,地表盐分积累少;而Q处地下水位高,蒸发强,地表盐分积累多;且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

答案:(1)R地海拔较低,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西风)的影响,而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

(2)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劳动力丰富廉价。

(3)对本地区的影响: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

(4)高低P处地下水位深,蒸发弱,地表盐分积累少;而Q处地下水位高,蒸发强,地表盐分积累多,且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匹兹堡位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曾有美国“钢都”之称;武汉位于中国长江中游工业区,钢铁工业发达。两城市所在的工业区人口密集、制造业发达。下图为两城市所在区域图。



材料二二战后,匹兹堡钢铁工业受市场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从辉煌陷入困境。为振兴经济,匹兹堡开始实施“复兴计划”(如下图)。



(1)依据图文信息,简述两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不同区位条件。(6分)

(2)比较两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差异。(12分)

(3)概括匹兹堡振兴经济的成功措施。(10分)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两地的原料和能源差异;结合区域特征分析两地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的差距。第(2)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分析方法,既要比较自然区位差异,还要比较社会经济区位差异。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匹兹堡采取了大力发展科技、调整产业结构、治理大气污染、改造城市环境等复兴措施,同时还有政府提供支持。

答案:(1)匹兹堡附近煤炭矿产资源丰富,武汉附近缺少煤炭资源;匹兹堡附近缺乏铁矿资源,武汉附近铁矿资源丰富;匹兹堡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发达,武汉工业基础薄弱,科技相对落后。

(2)匹兹堡附近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武汉附近为季风水田农业。匹兹堡附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阴冷,热量较少,武汉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热量丰富,雨热同期;匹兹堡附近土壤贫瘠,武汉附近为肥沃的水稻土;匹兹堡附近工业基础好,科技发达,武汉附近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较落后。

(3)大力发展科技(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效益);政府提供支持(实现工人再就业,提供就业机会);治理大气污染,改造城市环境。























6页共6页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