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022-06-07 | 阅:  转:  |  分享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6·九江模拟)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1~3题。



1.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A.河流三角洲平原 B.山地半山腰

C.河谷阶地 D.河流冲积平原

2.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聚落布局充分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生物

3.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A.团聚型 B.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

解析:1.C2.A3.B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位于河流沿岸,沿河发展,一般形成带状聚落。

(2016·衡水中学三调)下图为岷江上游山地自然垂直带谱和岷江上游山区民族、聚落个数与海拔的关系图。读图,完成4~5题。



4.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的集中分布地带是()

A.800~1400m B.1400~2200m

C.2200~3200m D.3200~3800m

5.影响岷江上游民族聚落类型垂直带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和国家民族政策

B.地形和民族农业生产方式

C.河流和民族建筑风格

D.矿产和民族工业生产方式

解析:4.C5.B第4题,结合图中坐标可知,岷江上游山区海拔2800多米附近聚落个数最多,C正确。第5题,海拔较低的地方以汉族为主,主要从事种植业;海拔较高的范围内主要分布一些少数民族,多从事畜牧业。所以,影响岷江上游民族聚落类型垂直带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民族农业生产方式。

结合某区域地形图,完成6~7题。



6.仅从自然条件考虑,图中四聚落中受泥石流威胁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四聚落中()

A.甲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取水最方便,形成最早

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但发展缓慢

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发展最快

D.丁聚落地形平坦,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慢

解析:6.C7.B第6题,图中丙聚落,位于河谷地区,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甲、乙、丁三聚落所处河谷较为平坦,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第7题,丁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附近,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利,最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形成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乙聚落位于河流上游,地势最高,水量小,洪涝灾害少;但受地形和交通的限制,发展缓慢。

读某岛屿图,回答8~9题。



8.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9.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A.虚线处是鞍部

B.虚线处是河谷

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解析:8.B9.D第8题,从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分析,图为日本本州岛的一部分,该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铁路围绕该岛呈环状分布,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第9题,没按虚线修建铁路最可能的原因是其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铁路选线;如果是鞍部,则该线处地势较低,可以修建铁路线;如果是河谷,其海拔较低,修建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铁路线;如果等高线稀疏,则坡度小,也可以修建铁路线。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11.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解析:10.A11.C第10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第11题,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6分)

(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6分)

(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6分)

(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10分)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为背斜侵蚀成谷地。第(3)题,线路的设计尽量沿等高线延伸。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

答案:(1)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低地。

(3)绘图略。

(4)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

13.(2016·日照一中月考)“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结合某同学收集到的一幅茶马古道路线图,回答问题。(28分)



(1)指出图乙中聚落遗址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并解释原因。(8分)

(2)说明图乙中村落分布的特点和意义。(8分)

(3)分析图甲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古道建设的不利影响。(12分)

解析:第(1)题,聚落遗址分布在河流的凸岸;原因可从凸岸和凹岸部位流水的侵蚀或堆积作用分析。第(2)题,村落沿河分布,原因可从生活取水、农业生产两个角度分析。第(3)题,可从建设成本、线路选择、自然灾害等角度归纳。

答案:(1)位于河流的凸岸处。由于水力的惯性作用,河水不断冲击河流的凹岸,使其不断被侵蚀;而凸岸一侧则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成陆,无洪涝之灾,适宜居住。

(2)沿河谷分布。利于取水灌溉,河流沉积,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3)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























5页共5页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