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安顺》乡村档案 吉昌屯概说(上) 2022年第51期(总772期)

 文化安顺 2022-06-07 发布于贵州













吉昌屯概述(上)













石林元

一、吉昌村史

明太祖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大明王朝,西南元朝残余势力仍然存在。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元梁王巴匝刺瓦尔密起兵反叛,普定知府安锁归附梁王。朱元璋调兵平叛,派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由永昌候蓝玉、西平候沐英为左、右副将军,率军三十万分两路直取云贵,史称“太祖平滇”,又称“调北征南”。

洪武十五年(1382年)征南平滇胜利后,升普定土府为普定军民府,为了巩固西南的安定,实行“屯田定边”政策。当时有军屯、民屯、商屯三种,征南部队屯田定边全部称为军屯田。在普定府辖普定卫(今安顺市)、安庄卫(今镇宁),下设立屯、堡、旗、官、哨、所,“普定卫管五十军屯”共有屯军四万三千六百八十人,加上随之至黔家属,计有十七万人之多(黔南识略安顺文史资料十五辑)。

吉昌屯就在这时建立,屯军初到此地,一片荒芜。初建时共有九大姓,即:田、冯、汪、许、罗、胡、邹、范、马,初选择在易守难攻的大山上为扎营地,修筑防御工事,如防护墙、垛口、瞭望台等,建造房屋,作为长期住所。经过几十年以后,于永乐年间为了生产方便,就下山到现在的鲍家树林至马家院一带建寨,取名军粮屯。现存还有水井,古墙苑院,土地庙。马家院就是当时的山寨,还有旧地名,如:石门坎、园巷头、灵愿山等,并铺有石头路面。明天启二年(1626年)安帮彦作乱,遭到很大的损失,认为该地不安全,返回了大山上。

清朝建立,四方平定,大山上的屯堡人认为社会已安定。为了生产,就选了现在的村址,依山傍水,建造住房。当时的想法是山上山下两地住.根据上次的教训,九大姓,除了马姓回原来的马家背后(现叫马家院)外,其余八姓住山下,就是今天的村寨。当时按军营建寨,以姓为主建房。按军营是这样的,全村依“一字长蛇阵”摆开,从桃子园野猫井开始,筑寨墙高约一丈、厚约3尺,直到下街门闾位置。以上、中、下门闾为路口,街是大街套小街,巷与巷之间互通,户与户相连,往后山还有数条主巷道直上后山,是易守难攻的防御工事。以姓为主是:桃子园冯姓,打面街冯、罗二姓,上街门闾称冯家门。依次是田家巷、邹家巷、范家园、许家街、胡家小街等。便宜指挥协作,他们和平共处,田、地、坟山都是划分,如后头箐田、冯、汪均有,田家坟是田、邹所属、和尚庵胡、冯、汪,青杠林(现学校位置)许姓,范家坟(今枫阳厂旧址),范姓等。

此期间,又来了石、陈二姓。石姓是“调北填南”后从旧州迁居吉昌屯,陈姓是李自成闯王遗部改姓陈居住。两姓来后购买地置建房,陈姓于中间街,石姓在下街紧靠许家街。

这样,以大山上为守驻据点,吉昌屯为生产基地的原鸡场屯完成了初期建设,人口发展上千人,到了清道光年间有近两千人。清咸丰、同治年间的“九劳事件”(史称“咸同变乱”,安顺屯堡人俗称“下八府反上五府”),村寨损失惨重,除夕夜乱兵攻破大山上,火光冲天,因为大多数人在屯里过年,上面防卫空虚,屯里发现后无法控制,后来,攻进村寨,房屋被烧一半,人口损失三分之二。至光绪年间,还有“罗家寨有两班(16人)抬丧,寨子里连一班人(8个)都奏不齐”之说。发展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也还有豺狼白天进村吃小孩的惨景,直至一九四九年前才不过一千余人口。

新中国成立后,吉昌人安居乐业,才五十多年就发展到有900多余户,3800多人口的大村。现辖马家院、罗家寨共三个自然村。现吉昌村有学校1所师生700余人,有地戏两堂,卫生室5个。村里先后成立有老协会、十八会、佛会、舞狮队、宣传队、秧歌队、篮球队等民间团体,吉昌村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屯堡大村,历史文化名村。

二、村名溯源

吉昌村,原名鸡场屯,古名军粮屯,距村东一公里大箐头鲍家树林遗址尚存。是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调北填南,平定元遗梁王后,“戍边屯田”所建立的戍守关隘。当时,扎寨今天村东二公里处的大山上(现称屯军山),俗称“鹞子钻天”。后迁到鲍家树林,取名“军粮屯”。由于明末天启年间(1621——1627),安邦彦在今六盘水一带作乱,东进攻下安顺,“乱杀无辜,十室九空”(《续修安顺府志》),殃及军粮屯,又迁到大山上。到清朝初年,才在今天的位置建村,地形俗称“犀牛望月”,又叫“困牛穴”。

据传说,先人们在村北的门前山上“老将点兵”(地名)处,勘察地形地貌,从西向东,即老柴山至花苑上到团山称之为“犀牛望月”,山下地形为“困牛穴”。点出“一里三大地”,依次为:和尚庵的金钟倒铺、青杠林的金蟾跳井、后头箐的金银遍地撒,一字排开,形成坐地,主要居住在“金银遍地撒”下。

还有另一传说更是神秘。据说,古代东海有一头犀牛,要到西天朝拜佛祖,当走到鸡场屯这块地方时,觉得有些困乏、劳累,又时值盛夏炎热,想休息一会儿,举目四望,看到此地山峦叠嶂,树木郁郁葱葱,中间有一清潭,碧波荡漾,是天然的游泳池。犀牛便下至潭里洗澡解乏,顿时觉得力气饱满,劳累全消。越洗越舒服,悠然自得,流连忘返。可是,清潭经它这样一折腾,潭越来越大,潭水随之上涨,到它上岸时,周围突然出现了一片百亩大小的坝子,中间有一条小河连接清潭从东向西流出,形成了今天的地貌。犀牛就不想走了,瞬间变成了一座长型大山。后人叫它“犀牛山”,这块坝子称之为“困牛穴”。犀牛是佛教中的神物,古代朝廷官员的品级朝服中就有犀牛图案。征南留守屯田的祖先们就选定此地居住,开创基业,成为了现在的古屯堡村寨。

旧时赶场按十二生肖,这里排在逢“鸡”的这天赶场,故称“鸡场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改为“吉昌”,一直沿用到今天。

三、万德寺

吉昌村万德寺,原名汪公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于村东3里处的大山上顶峰的山凹里。当时,明洪武征南后实行屯田定边,我村村民来到此地时为了便于防御,建村于易守难攻的大山上。信仰汪公,源于安徽徽州府一带,征南将士把此习俗带到此地。

明永乐年间,天下太平,屯堡人与当地仡佬族等民族虽然可以相处,但还不够和睦,村寨曾经居今天鲍家树林,石门坎,马家院一带,汪公庙还是在大山上。天启年间,安邦彦作乱,村人损惨重,又迁回大山上。直到清朝顺治年间,才迁到今天的位置,并建汪公庙。同时增建大佛殿,改名“万德寺”,并塑有汪公等神像。康熙年间扩建左边厢房,一直香火旺盛。每年正月十八日汪公圣诞,都要举行祭祀,抬汪公以九大会主持。至清咸丰中期至同治十三年,何得胜,许大八,潘名杰,余三三,陈小五作乱以及九劳事件,特别是九劳事件破了大山上,烧毁大山上五百余年的防御工事。村里房屋被烧毁了三分之一多,寺庙损失较严重,神像被毁。

光绪中期,重修庙宇,塑汪公和大佛殿神像。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汪公神像重塑,工艺更是精湛,神像栩栩如生。传说眼珠能活动,传说是专人从云南买来的材料,脏腑具全,全身主要关节能活动,折装方便,塑工高超。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政府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因此纪念汪公活动一直进行。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社会原因,把万德寺所有神像及设备全部捣毁,同时全部拆除了我村另一座寺庙(朝阳寺,俗称和尚庵,今村委办公室位置)。因此间断了十几年。直到1980年才开始恢复抬汪公活动,1984年村里通过集资,再塑了汪公像。之后几年里塑了释迦牟尼佛、文殊、普贤、观音、地藏、韦佗、十八罗汉等神像,并在前天进墙上,绘了两幅神像和汪公“五凤楼救火”传说的壁画。2000年后,又集资买大钟,鼓,罄等器材,才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万德寺(前汪公庙),从明洪武年间至今600余年的历史,历经几劫几建,到现在三次塑汪公像。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每年正月十八日,纪念汪公“抬亭子”的迎春盛会活动,从来没有间断过。为弘扬民族文化,带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取到了积极作用。使美、英、德、日、意等国外宾及港、奥、台同胞经常光临。

万德寺地处吉昌村东大街,座南朝北。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石头砌墙,柱头、方子穿孔相勾连,雕花栏屏装饰,石板盖顶,系典型的屯堡建筑。

全寺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占地1000多平方米。现存房屋19间,由汪公殿、大佛殿组成。前排为老龄协会、过道、村治安室。房屋为三进两天井(俗称轿子型)建筑,临街而建。

大门以东是我村的戏台,以西是我村引以为荣的长近200米,平均宽度约15米的大街,也是整个安顺市农村唯一最宽最长的大街。

临街前排四间,其中一间为大门,大门对联每年一换,进天井后,首先看到的是两边木柱上一副木刻黑漆金字楷行体对联:

一代忠烈功国利民尊是圣;

千秋伟人德贤垂世敬为神.

汪公殿居中间一排房屋,有走廊,走廊两边墙上有两幅绘制神像,神像分别有对联。

左边对联:

正直为神德望重;

恩泽惠民福寿康。

右边对联:

施甘霖海宴河清民安乐;

兴云霓风调雨顺世太平。

二联体现了屯堡人向往太平盛世、安居乐业,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淳朴思想。

汪公殿门口有联一副:

河山有辜育忠骨;

诞辰无愧慰英灵。

正中上横扁大书“汪公殿”,殿内中央高座着寨民无比尊敬的先贤汪公塑像。神像威风凛凛,两眼炯炯有神,使好人崇敬,歹人畏惧。两边对联:

赤面丹心微州主;

荣封宠锡忠烈王。

汪公像后面是韦佗神像,韦佗面对大佛殿。大佛殿对联是:

观殿宇巍峨心正身安梦魂稳;

仰圣躬严谨天知地鉴福泽长。

对联上面,大门正中同样横扁上书“大佛殿”。殿内塑有神像二十三尊,居中是释迦牟尼佛,左边普贤、观音,右边文殊、地藏,两边有十八罗汉,一边各九尊。左边前殿还有大钟一口悬挂,钟两边对联:

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

后门以外属寺庙范围,大佛殿天井两边厢房左边是和尚卧室,右边是厨房,供“迎汪公”大型活动使用。

本文图片均由吴忠贤拍摄

(未完待续)

· 作者简介

石林元男,贵州安顺人。中国明史学会屯堡研究分会理事、贵州省屯堡研究会理事,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安顺市作家协会会员,西秀区诗词楹联学会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